蘭大甫
【摘 要】新媒體的出現對社會發展中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高校教育在新媒體的刺激之下也實現了飛速發展。在新媒體環境之下,如何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進步,是現代教育事業中的一大課題。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把握好新媒體對于教育工作的積極作用,避免其消極影響,才能將新媒體合理運用于教育工作中,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本文討論了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下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思維、話語、內容、模式等方面的創新。
【關鍵詞】新媒體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創新
一、實現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維創新
(一)思想政治教育思維創新的必要性
首先,思維創新是人們實現思維上的超越所必經的途徑。在教育工作中,許多教師都沒有能夠讓學生清晰地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究竟是什么,為什么要進行教育,如何進行教育,只是一味地將知識強加給學生。而要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進行思維上的創新,重新審視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概念。其次,思維創新是培養綜合性人才的必要條件。一個高素質的人才應當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進行思維創新是培養獨立思想的前提。再次,思維創新是新媒體環境下教育改革的需求。只有進行思維創新,才能跟上現代思想的發展速度,才能立足于這個社會,并實現自己的價值。最后,思維創新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思維創新的方法
一是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新媒體的背景之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做到言傳身教,這既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辦法,也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思維創新的重要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教育結合到一起,以理論作為實踐的依據,以實踐鞏固理論,才能逐漸形成具有新時代特色的思維方式。二是合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新媒體的出現,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種良好的教學平臺,同時也為打破原有的僵化思想、樹立具有創新性的思維創造了良好的機會。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好這些新型媒體,在思維創新中發揮重要作用。三是加強高校各教育部門的合作。運用新媒體技術,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專門的教育網站,使學生能夠利用網絡自主學習。建立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咨詢部門,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服務。創新管理理念,運用新型的管理方式,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造一個嶄新的環境。四是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置于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性的思維,有利于實現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實現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新
(一)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特征
一是話語交流具有開放性。新媒體的出現,使得高校師生能夠運用多種聊天工具進行交流,更有利于語言的表達。二是教育中主體的交互性。正是由于新媒體的出現,才實現了師生地位的平等,在平等的交流中,交流的主體在師生之間進行變換。三是話語的形式多樣性。新媒體打破了傳統教學課堂中單一的語言方式,實現了以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多種方式的語言表達方式。四是凸顯話語者的個性,能夠將大學生的思想情緒準確地表達出來。
(二)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新的原則
首先,要遵循政治性原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新媒體的出現發揮著輔助的作用,但這并不代表我們就可以忽視教育中的政治性。其次,要遵循主體性原則。也就是說,在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新中,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主觀念。再次,要遵循人本性原則。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一切以學生為出發點,做到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另外,遵循現實性原則,教育的創新需要以事實為基礎。同時,要遵循與時俱進的原則。新媒體在科技的支撐下不斷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與時俱進,才能不被時代發展拋棄。最后,要遵循高效性原則,一切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為最終目標。
三、實現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
(一)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的原則
第一,協調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由多個要素、多個部分組成,協調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才能完成一個個短期教育任務,從而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第二,協調層次性與針對性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分層次教育,又要對不同的學生實行針對性教育。第三,分清教育中的主次關系。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礎知識、重點知識、難點知識作為教育中的重點,將涵蓋面狹窄、應用性較弱的知識作為次要教育任務。第四,認清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對于具有發展意義的內容,要繼承,同時,也要不斷地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行創新,為其注入新的活力。
(二)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的方案
一是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性內容。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中那些具有指導性的內容、核心內容,以及體現出整體思想的具有重要意義的內容要在教育中凸顯出來,并不斷地豐富其知識內涵,使大學生認清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并制定合理的學習方式和方法,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創新性地學習。
二是優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礎性內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是具有基礎性的教育內容,對于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當將這一部分知識作為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念和崇高的理想。
三是奠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素質基礎。在新媒體背景之下,大量的信息堆積在人們的面前,各國的文化對我國的思想文化形成了極大的沖擊,大學生對于思想道德觀念產生了迷茫的情緒。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將文化素質教育作為基礎性教育內容,首先讓大學生具有對道德文化良莠的辨別能力,并有選擇性地接受和吸收,為塑造自身高尚的品格發揮積極作用。
四是運用新媒體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新媒體的發展和出現,使得高校教育事業能夠更為方便地獲得教學資料,而學生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思想政治的學習。如果能夠正確地運用新媒體為高校教育所帶來的大量信息,就能夠不斷地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讓學生通過社會中的一些案例來進行學習,并參與到評價與討論中去。
四、實現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
(一)實現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的意義
利用新媒體,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創新,具有以下幾點重要的意義。一是擺脫教學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學生能夠隨時隨地發現學習素材,并將所學到的思想政治知識與所遇到的事件進行結合,不僅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機會,更是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二是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新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教育模式不再是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枯燥地講解,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能夠自覺地探尋,并從中獲得知識和經驗。三是有利于實現教育的公平性。通過新媒體這一途徑,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共享,學生獲得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四是營造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通過新媒體,學生能夠與更多的教師和其他優秀學生進行交流,接觸到更為寬廣的知識領域。
(二)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運行機制
要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創新,首先,就必須建立一個高度統一的領導機制,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出正確的決策和指導,并就如何運用新媒體進行創新性教育給出意見和建議。其次,要建立可靠的保障機制,合理分配高校教學資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媒體平臺。再次,建立高校教育調控機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全程監督,并根據實際教育狀況進行合理地調整,使其能夠更加符合教育教學的需求。
(三)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機制
在新媒體環境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機制也應當進行相應地調整。建立新的評價標準,使其能夠準確地反映新型教育模式是否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揮到了積極的作用,并為以后的教育創新工作提供依據。在標準化、公平化、民主化的評價機制之下,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合理地評價,從而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斷創新。
【參考文獻】
[1] 季海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合力”的動態生成——以新媒體語境為視域[J].南京社會科學,2009(10).
[2] 徐振祥.新媒體素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J].高教研究與評估,2008(11).
[3] 錢文彬.淺析新媒體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當代教育論壇,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