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敏
摘要:新課改倡導將數學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實現教學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簡單地介紹了生活化教學的定義和重要性,然后總結出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對我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問題;策略
一、生活化教學概述
(一)生活化教學的定義
教學生活化,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特點,并基于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在真實的生活背景下的教學活動,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強烈參與教學活動的意愿。同時,教學目標要求轉化為內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最終獲得知識,陶冶情操。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小學數學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不僅能提高課堂效率,保證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應用知識,提高對知識的記憶,也能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健康發展。
第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模式,能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很有成就感,提高學生對數學的熱愛。
第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可以挖掘學生創新能力。日常數學教學中,學生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性,實現學生數學水平的逐步提高。
第三,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數學課程的特點是靈活性和實用性,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用數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數學生活化教學不僅注重學生對課本知識的學習,而且要求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運用知識,讓學生充分理解數學與現實生活的重大關系,總結實踐經驗,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一)不注重教學場景的設置
場景設置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手段。通過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把抽象的數學概念融入現實生活中,可以挖掘學生潛力,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然而,很多教師存在一個誤區就是單純的引導學生學習書本知識,忽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采用傳統的口授教學方式,教師一個人在講臺上自講自演,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講授相關知識的過程中,不重視教學場景的設置,學生們很難理解某些數學定理和計算公式。
(二)教學內容偏離數學教學
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有的教師忽略了對學生實際生活的研究,教學內容相關材料的選擇往往與學生的現實生活不相適應。如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圖形與變換》這一章節,教學內容的插圖是一個游樂園,那里有滑梯、蹺蹺板、摩天輪、等娛樂設施,這些對城市的學生來說可能并不陌生,但對農村的學生來說就相對不熟悉了,教師選擇這些素材,顯然沒有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學生是被動的參與,這與數學教學融入日常生活的原則相背離。
(三)課外教學得不到足夠重視
我國應試教育的教學體制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學生除了在學校的課堂學習外,學校幾乎沒有安排任何課外數學教學活動,忽視“第二課堂”的發展和延伸。數學課外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運用知識的能力來解決問題,并用一種方法來驗證知識。忽視課外教學幾乎是剝奪了學生學習的機會,剝奪了學生的機會,機遇和應用的挑戰。同時,它也反映了學校不重視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三、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師結合生活實際,把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融入到枯燥乏味的數學教學中,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可以給學生提供機會去體驗真正的數學,通過數學活動不但能夠促進學生成長,而且能幫助他們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享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
(二)教學過程生活化
上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營造積極的課堂氣氛,從而為同學們創造一個輕松、活潑的氛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并且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在課堂上引入一些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看得見、摸得著常見的數學問題,并且應用相關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和積極性。
(三)課外應用生活化
數學教師的本職是盡一切能力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見,“問題解決”與數學教學有著密切的關系。小學生通過課堂練習可以可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但是這些實際問題都是用數學方法來解決的。只有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才能真正地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因此,要引導學生提升課外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針對新形勢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新要求,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理念,找到適應新要求的教學策略。在數學教學中要注意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顯得格外重要,必須引起廣大教育者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