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廣茹
摘要:物理是一門理科性質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運用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不能枯燥地進行灌輸式的講授,而是應該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思考探究,活躍他們的思維,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作為一個核心教學任務,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實際生活,培養聯想思維和發散思維,同時要注重實驗教學的開展,從而促進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不斷提升。
關鍵詞:初中物理;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引言
與一般的學科相比不同,物理教學更加關注應用,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更為密切,但傳統教學中多重視教師的授課作用,教師通過自身經驗對理論、問題、解決方法等對學生進行講授,學生只是記憶背誦,對相關理論與實際的聯系應用不強,物理學習水平也不高。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初中物理教師要及時開展教學開個,探索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方式,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求知欲望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學生自身對學習充滿興趣,才會積極的參與學習中,并進行思考和探究。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中,首先就是要轉變教學觀念,要始終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結合學生的興趣特征,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主動的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當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困惑時,當感覺自己的知識不能解決問題時,就會以極大的動機去學習和探索[1]。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阿基米德原理”這節內容的時候,就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一塊石頭浸泡在水中,你是如何去測定它的浮力呢?”這時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知識可以回答出借助彈簧秤來測定,此時教師繼續提問:“石頭很小我們可以用彈簧秤,但如果要測定航空母艦的浮力,又該怎么辦呢?”此時學生陷入了迷惑之中,但又想知道最后的結果,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出“阿基米德在浴缸中洗澡”的趣味故事,學生們津津有味的聽著這個故事,思考著這位偉大物理學家的辦法,感受到了物理知識的魅力。
二、結合實際生活,理論聯系實際
很多學生不愿意甚至是害怕學習物理這門學科,很多時候都是由于物理知識比較的抽象和枯燥,面對各種符號、公式、定律、概念等感覺到很頭疼,而且再加上教師不注重教學方式的運用,這樣很難讓學生產生探究思考的熱情。實際上,物理知識看似抽象復雜,實質上都是根據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而提煉總結出來的,所以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把知識融入到具體的實例中,通過理論聯系實際,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他們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例如在教學“運動和力”的知識時,很多學生對于慣性這個知識點沒有一個明確的了解,此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列舉蕩秋千的例子,如果用力推一下秋千,秋千就會迅速的蕩向高處,逐漸地搖擺幅度變小直至靜止狀態。用物理的角度來分析,一開始只是對秋千施加了一次外力,但其卻持續運動了較長一段時間,這就是由于慣性的作用所致。通過這樣聯系實際生活的方式,學生在這樣的生活場景之中,對于知識理解的更為深刻,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聯想思維能力
聯想是發明創造的催化劑,當一個人具備良好的聯想思維方式以后,在遇到某件事物的時候,就會想到另外與其有著共同特征的事物,從而深入探究其內在的共同規律[2]。牛頓看到蘋果從樹上落到地下,聯想到為什么不飛到天上,從而研究出了萬有引力,是因為地球吸引力的作用,這就是聯想思維運用的重要表現。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這方面的思維,通過讓學生運用歸納、類比等學習方法,在思考的過程中不斷創新。例如對于“電流”這個抽象化的概念,就可以把電與水進行類比,水流更為直觀形象,二者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
四、多角度解題,培養發散思維
在初中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過于關注題目的標準答案,尤其是對于一些開放式題目來說,更是拘泥于一種解答辦法,形成模式化的解題套路和定式思維,一旦題目稍微變動,學生就變得無所適從,禁錮化的思維不利于學生的物理學習,更不利于以后的成長進步。物理學習要求學生具備靈活的思維方式,對于一道問題要能夠多角度的思考,拓展思維廣度,培養發散思維,這才是更為重要的[3]。例如在教學“電流和電路”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拿常用的小電池把兩端扣住,只讓學生看到其他的表面,思考如何判斷電池的正負極應該各是在哪邊。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就有很多,學生們經過思考和討論,可以借助電器化設備,把電池安放其中,如果通電或發光則可得出,若無反應則表明正負極被裝反了;還可以借助電壓表,當把電壓表接近電池時觀察旋轉方向,這樣也可以判斷。學生的方法層出不窮,這就是思維能力發展的表現。
五、借助物理實驗,手腦結合
物理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如果教師只是枯燥地講述知識,學生不會有興趣的參與其中,所以教師要根據物理知識的本質,通過引導學生開展物理實驗,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做到手腦結合,這樣對于知識的思考和理解會更為深刻,有助于培養自主學習探究能力[4]。例如在講解“光現象”的時候,可以指導學生做小孔成像的實驗,為學生準備蠟燭、隔板、直尺等實驗器材,讓學生實際動手操作,通過移動蠟燭及隔板,并測量蠟燭與隔板、虛影與隔板之間的距離,從而讓學生們認識到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在學生動手參與學習的過程中,他們一邊動手操作,一邊積極思考,對于思維能力鍛煉很有幫助。
結語
總之,初中物理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用豐富靈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充滿興趣的探究思考,從而促進學生的理解,靈活應對各種問題的解決,實現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克用.初中物理演示實驗與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結合[J].中學物理,2014(05):51
[2]田亮,閆曉鳳 . 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4(08):65-66
[3]張宏文. 初中物理教學效率提高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04):98
[4]黃國華. 淺析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思維能力培養的策略[J].時代教育,2013(0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