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修宇
摘要:語文是我國最基礎的教學科目,在學習中貫穿了整個教學階段,對學生一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在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閱讀技能是學習語文所必要的。在教育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提升和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領會文章或者題目的意思,讓學生可以全面性地提升自身各方面的成績和綜合能力。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改革和創新,對教學要求的不斷提高,如何高效的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將會是老師之間探談和研究的一個話題,也是老師們面臨的一個教學難題。以下是我對培養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方面的一些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案。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一、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一)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
對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進行培養是一項較為重要的學習任務和目標,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借助對學生的鼓勵,讓其用語言的表達理解和解析文章,并采取各種方式對學生的表達予以激發,描述文章內容、各個段落以及文章的字句等,并采用學生討論的方式,讓全體學生都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并表達出自己的分析和理解。這樣既可以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培養,同時還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得到激發,進而將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語言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可以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進而達到提高語文學習成績的目的。
(二)對知識點的鞏固
現階段,世界上所有的語言都有自身獨特的表達方式以及一定的特殊含義,語法的使用習慣和字句之間的組成形式等都有較強的規范性。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可以較好地解決上述問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借助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可以使學生對詞語和字句等語文常識的理解更加深刻。針對學生來說,理解能力是立足于頭腦中原有的知識,借助對課文的閱讀和分析、總結文章等,進而對文章內容有更好的理解。在語文教學中,衡量學生閱讀能力的指標之一即為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二、詞句訓練中夯實閱讀的基礎
小學生在特定的年齡階段,對于語文閱讀有著獨特的認識,由于他們實際掌握的字詞量較少,所以需要老師重點強化對小學生詞句的訓練,讓他們通過適當的積累字詞量鍛煉自己的閱讀能力。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同時教學活動開展應考慮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明確他們的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需要適當地促進學生們閱讀能力的穩步提升。根據具體的實踐證實,老師可以積極地組織多彩多樣的教學活動,比如詞語接龍小游戲,可以激發學生們參與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行列,掌握更多有趣的詞匯,為了爭取勝利獨立積累并運用。老師也可以倡導學生們進行摘抄,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們實際的學習效率,讓整體的教學水平上升至新的層次。
三、科學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閱讀熱情
老師應該科學使用多媒體展開教學,明確學生們的年級特點,適當地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們參與閱讀的熱情。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聲音、動畫及視頻等為學生們展示形象化的理論知識,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更好地和老師們互動交流,促使教學效果更加明顯。學生們更愿意在活躍的課堂中學習,老師們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們進行人物角色語言動作的模仿,通過對學生們在模仿中的表現情況評比,這樣能有效地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強化學生的學習信念。比如在學習《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時,學生們可以進行不同角色的對話,找三位學生分別扮演漁夫、漁夫老婆和金魚,這樣就能讓他們在進行模仿的時候感知具體的情境,明確不同角色的內心感受,搭配著適宜的音樂及動畫背景,學生們的注意力將會更加集中,這樣的閱讀效果最佳。
四、清除學生閱讀中的閱讀障礙
小學生的字詞是十分有限的,除此之外,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是存在很大的問題的,這些問題都是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應用。老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對字詞的認識和字詞的造句,只有學生有了一個良好的語文功底,學生才能從根本上提升閱讀能力。為了增加學生對字詞的認識了解和應用,老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加強對字詞的認識和應用。例如,老師可以讓學生對今天所講的課后字詞進行抄寫并且造句,對今天老師講過的重點字詞進行閱讀。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極差的,自控力是極差的,在沒人進行監督和管教的情況下,學生一般都不會去復習知識的,為了增加學生對字詞的印象,每周末老師可以進行一次字詞的默寫,幫助和監督學生在課后進行字詞的背誦和朗讀。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有效的讓學生應用字詞的方法,那就是寫作,老師可以在每個周末給學生布置一篇作文的寫作,讓學生通過作文的寫作加強對所學自詞的運用。只有學生不斷地提升了自身的字詞量,和自身對句子理解的能力,學生才能從根本上提升自身對文章閱讀的能力,所以,老師在培養和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關鍵點是要注重培養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
五、閱讀評價標準
課本知識是傳統閱讀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一些段落和生詞的展現不能有效結合原文,而且還使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受到了阻礙。小學生能夠較快地掌握到知識但是也忘得很快,若是單純地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應付考試中的閱讀題,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拓展極為不利。所以,需要改革語文閱讀能力的評價方法,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其想象力得到激發。例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的時候,教師應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一些與青蛙和小蝌蚪關的材料進行收集。學生借助材料可以自己編制課文的結局,同時還能在課堂上將其表演出來,應及時表揚想象力豐富的學生。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可以只以標準答案為準,這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極為不利,只有有機結合課堂和課外才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快速提高。
六結束語
強調小學生們的語文閱讀習慣的培養,能夠為后續語言表達及寫作練習奠定基礎,確保提升學生們的語文素養。老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適當地選用教學方式,在不斷地探索和嘗試中,為學生們營造出更加優質的學習空間,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讓他們在優秀作品的熏陶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老師和家長還應該實現密切配合,為學生們的學習生活提供良好環境,通過對他們閱讀意識的培養,穩步地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在此過程中鍛煉他們的寫作技巧,使小學語文教學卓有成效。
參考文獻:
[1]張玉卿.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學周刊,2012(02):1055
[2]宋洪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J].中華少年,2017,(06):98-102
[3]邱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科普童話,2016,(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