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蓮
摘 要:初中生物課堂應當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不能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思想,也不能單純地把教材中的知識傳輸給學生,而是要秉承新課改的理念,選擇更加高效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感受大自然和生命的美,掌握更多的知識能力。
關鍵詞:初中生物 高效課堂 構建
一、構建初中生物高效課堂的必要性
對于高效課堂的構建,近年來相關研究很多,但對高效課堂有一個統一的概念,即用最少的時間、人力、物力投入,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這一點主要體現在下面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如課堂容量、課內外學生的負擔等;另一方面是課堂效益的最大化,通常為學生興趣的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能力的提高以及思維品質的培養等。隨著初中生物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構建初中生物高效課堂已成為現代生物教學的核心理念,這也是每一位生物教師必須深入研究的課題。但因為受到傳統思想的束縛,陳舊的教學方式依舊存在于今天的課堂中,總結下來主要有以下問題:教學一刀切,不注重學生個體差異,教學方法缺乏科學性和規律性,課堂效率遲遲得不到提升等。鑒于此,為了貫徹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徹底轉變現階段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現狀,推動新課程的實施從“邊緣”到“核心”,我們更應當加強對課堂教學的探索與研究,進一步改善初中生物課堂存在的問題,優化課堂教學,努力構建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
二、初中生物高效課堂的構建
1.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所謂情境教學,即在課堂中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或者貼合教學內容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情境教學能夠讓學生更仔細地觀察生活,感受生活中一些與生物知識相聯系的生活現象,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好生物的興趣;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創設一些問題情境來教會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獲得生物知識,以培養與提升他們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講授“血液循環”這一部分知識內容時,我選擇借助多媒體設備來創設真實的血液循環情境,我們依靠動畫效果為學生呈現出整個血液循環的真實過程,在讓學生直觀地了解這方面知識的同時,我們向學生講解體循環和肺循環的不同作用范圍和循環過程。使用多媒體實施情境教學,能夠讓課本上的知識變得更為直觀,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分析能夠對血液循環的認知更加準確和清晰,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另外,我們還可以進行提問式的情境教學,在課堂中選擇恰當的時機向學生提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比如在講授“昆蟲的生殖與發育”這部分內容時,可以提出下面的問題:昆蟲的有性生殖方式有哪些?我們學過完全變態發育,那么不完全變態發育和它又有什么差異?利用這些問題來開展生物課堂情境教學,從而讓教學思路變得更加清晰,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分層教學,注重學生的差異性
一個班級內有幾十名學生,這些學生所處的家庭環境、學習能力以及基礎水平情況各有差異,因此他們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其理解和吸收能力也各不相同。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必須要有所認識,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依靠分層教學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注重后進生的學習情況,提高優異生的學習能力,給學生充分的尊重,將課堂還給他們,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進步和提升,進而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
例如,我在實際教學時將學生分為A、B、C、D四個層次,分別為各個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及課后練習作業,對于C、D層次的學生,在課下開展不同程度的輔導和幫助,讓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從學習上和生活上給予幫助,要求他們牢固掌握初中生物的基礎知識,從而達到基本的學習目標;對于A、B層次的學生應當讓他們廣泛閱讀,針對生物實驗和理論等知識不斷擴展,從而讓他們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總之,分層教學方法需要我們在教學中融入更多的耐心,這樣才能夠讓這種教學模式真正發揮其作用。
3.引導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初中生物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實驗操作通常都是模仿教師的操作,所以教師的規范操作對于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規范標準,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例如,我在教學生使用顯微鏡的過程中,堅持用左眼進行觀察,并告訴學生這樣不但有助于我們繪圖,同時還可以讓我們養成規范的實驗操作習慣,而后我再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以此來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必須注重引導學生使用科學的方法來進行學習,引導是否有效是學生綜合能力能否得以提升的關鍵。比如,“如何使用蓋玻片才不會產生氣泡?”我要求學生使用鑷子夾住蓋玻片,讓其一邊靠在載玻片之上,和載玻片構成約45°角之后再緩慢放下,這樣就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氣泡的產生。我向學生演示之后便要求他們自己嘗試,在學生做的過程中,我指導學生正確的操作方法,使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近年來的生物試題中有很多實驗探究類的題型,但是仍有一些學生不明白怎樣結合材料來解決問題。所以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常常要求學生做一些練習并逐步引導他們去思考和解決問題,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4.啟發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實驗是初中生物教學中常常談論的話題,在我們開展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實驗的可行性,不能讓學生對生物實驗望而生畏,因此我經常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共同探究初中生物實驗中的奧秘,與學生一起進行實驗,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增強了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
例如,在講授“觀察人體基本組織”內容的過程中,我和學生一起來做“用顯微鏡觀察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切片”這一實驗。在操作的過程中,我一邊演示實驗一邊向學生說明在實驗中必須要注意的基本要點。比如顯微鏡的正確使用方法,通過觀察我們了解到人體的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以及結締組織四類基本組織之間的不同之處在哪里,結合教材中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對四種組織進行觀察。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踐并根據書中的內容,自己解決了教師提出的問題,其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也得到了提高。在初中生物課程中,這樣的實驗有很多,我們可以采取上述方法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
三、結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在教學中應當選擇自動的方法、啟發的方法、手腦并用的方法、教學合一的方法,同時要關注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避免片面教育,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弊鳛槌踔猩锝處煟覀儽仨氄J識到,高效課堂的構建要求我們深入鉆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水平,選擇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中永遠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和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完成新課改交給我們的教學任務,才能夠讓學生真正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寶玉.中學生物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探析[J].才智,2015(9).
[2]尹新海.初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生物技術世界,2015(4).
[3]畢思怡.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構建生物高效課堂[J].學周刊,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