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俊
摘 要:根據“兒童自治”的原則,對普通小學的“學生足球裁判員”培養問題進行探究,從校情、學情追溯校園“學生足球裁判員”的產生,以及如何展開“學生足球裁判員”的具體培訓,重點闡述如何開展自治實踐,充分發揮“學生足球裁判員”的作用。而這一切,始終都著眼于學生的自主發展。
關鍵詞:校園足球;學生裁判員;兒童自治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07-0063-02
一、基于校情,醞釀“學生足球裁判員”的產生
20世紀,陶行知先生提出“小先生制”,發表了《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認為小孩不小,可以自我教育,甚至可以自主和自治。而今,在新課程和南京教育“新三基”背景下,我校秉承“賦能”理念實行小班化教學,在學習上強調學生自主,在管理上實施學生自治。作為區足球傳統名校和南京市“青奧示范學校”,我校開展了“快樂足球大課間”和多樣化的足球教學活動,取得了市內外同行的一致認可。在此基礎上,筆者從學生自主和自治的原則出發,提出了培養“小足球學生裁判員”的設想,并嘗試付諸實施。
“學生足球裁判員”的產生,源自我校的足球文化:基于小班,人人參與;植根傳統,樣貌多彩;挖掘潛能,彰顯智慧;多元融通,開放求新。作為市級足球特色學校,我們實施足球普及教育,著眼于每一個孩子的發展。同時又實施分層教學,讓有潛力的孩子脫穎而出,除選拔校隊隊員之外,在足球訓練、比賽和日常管理中,發展小足球裁判員,鼓勵學生參與自治,讓他們在實踐中認識足球,喜歡足球,提升能力,發展特長。
在校園足球活動中,讓兒童自己當裁判員,實施學生自治,意味著對孩子的高度信任。從積極心理學看,能讓孩子產生一種內在的控制感、效能感、力量感。教師真誠地贊揚、呵護與放手,不僅能讓孩子學會自主地控制自己的行為,還促使他積極地參與到足球集體活動中來。
二、內外兼修,展開“學生足球裁判員”的培訓
1.仔細觀察,精心選材
對兒童裁判來說,球不一定要踢得很好,但能力要相對全面:奔跑能力強,頭腦反應快,善于溝通,具備一定的觀察力、理解力及表現力。最主要的是,對足球知識、技能、文化都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這樣的學生,才是“學生足球裁判員”的培養對象。作為教師,平時在足球教學活動中應該仔細觀察,用心留意這些學生,把他們集中起來進行培養訓練。學生裁判員的人數可以根據學校的足球聯賽規模設定,覆蓋到每個班級,一般每班三四人,男、女生都要培養,有條件的話可以更多一些。
2.成立社團,系統培訓
培養對象選定后,為了進行有針對性的規范、嚴格的理論與實踐培訓,我們成立了“學生足球裁判社團”,固定地點,把每周三下午設定為培訓時間,制訂了培訓計劃,保證培訓師資,進行有組織的系統學習。初期是本校教練進行理論培訓:利用書籍、網絡等,進行專業的足球裁判理論知識的教學,內容包括足球比賽規則、足球裁判手勢、旗語、跑位……鼓勵孩子多看、多練、多討論,不斷復習鞏固,達到熟練、內化。中期是建立制度,在掌握了足球理論和比賽規則的基礎上,學生共同討論,制定規則,草擬、頒布我校學生裁判員的規則和條例,做到自主“立法”,有法可依。后期請專職足球裁判員進入校園,言傳身教,進行更專業的指導。這個時期主要是專題化培訓,如:如何運用體態語言輔助執法,如何利用哨聲調控比賽等,并進一步鞏固和規范。
為孩子配備裁判用的器材,例如漂亮的裁判服、裁判哨、旗子、紅黃牌……既顯得規范,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上場執法做好準備。
3.重視德育,關注心理
將德育有機滲透到“學生裁判員”的培養中,提倡正能量,杜絕不良因素。提倡自治,不意味著可以亂用權力。“學生足球裁判員”是一張白紙,我們格外重視對他們的思想教育工作,樹立和強化“我是綠茵場上公正、嚴明的黑衣法官”的意識,要求他們做到執法公平、公正,保持操守,遵循規則,杜絕一切不利于比賽公正的判罰,不吹“黑哨”。
心理教育也是系統培訓的一個內容。我們不斷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學生裁判的自信心大大提高。考慮到他們在臨場執法過程中,面對同齡的熟悉的孩子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我們在教程中教給一些對策,以應對在比賽過程中遇到的各種不利因素。如:怎么應對運動員的拉攏、指責甚至侮辱,怎么疏導雙方隊員的激進情緒,怎樣自我疏導、減壓,調節自我情緒。進而提升心理素質,使其執裁時能排除外界干擾,保持心理穩定,應對各種面臨的困境。
4.模擬比賽,臨場執裁
有針對性地組織小組足球賽,班級教學賽,校足球隊教學比賽,讓學生裁判臨場執裁,在實踐中檢驗他們的水平及實際裁判能力,一方面可以得到改進與提高,另一方面積累現場裁判的經驗,學以致用。同時讓他們做好角色體驗,在心理上適應足球裁判員的角色,為小足球比賽的正式裁判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過這樣的內外兼修,“學生足球裁判員”的培訓工作已經初見成效。
三、開展自治,發揮“學生足球裁判員”的作用
1.足球課上,帶領小組成員自治訓練
足球是我校的校本課程,每周每班都有小足球課。由于我校為小班,每班不超過28人,我們在足球課上,把一個班劃成幾個小組,教師通過對學生的觀察了解,將學生按性別、個性、能力等合理分組,每組由一個“學生裁判”擔任組長,為自己的小組命名,并帶領學生自治開展足球訓練。
學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動,而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規則,而是共守規則;不是放任,而是深度合作。我們將權力下放給掌握了足球理論和規則的“學生裁判”,讓其帶領小組成員群策群力,制定小組訓練規則及獎懲標準。同時實行“小先生制”,對一些足球理論、比賽規則,還有不少操作性的動作,都由學生裁判給小組成員示范講解,負責矯正、練習。教師協助指導,高標準,嚴要求,從榮譽、愛心、協作、刻苦等方面激勵學生,促進小組彼此間形成梯度,良性競爭。
2.持“證”上崗,開展校園小足球聯賽
校園足球聯賽需要一定數量的、有一定專業水平的足球裁判。由于工作量很大,參加比賽的年級、班級眾多,體育教師或足球教練人手顯得捉襟見肘。
此時,一批訓練有素的學生裁判員參與到校園足球聯賽中,就可以彌補這一不足,既能有效開展比賽,又在不知不覺中增添了許多未知的驚喜,符合足球運動不可預知的、精彩的特點。
我們在升旗儀式之“校園足球聯賽啟動儀式”上,由校領導給在“學生足球裁判社團”中經過系統學習成績合格的孩子,隆重頒發“學生足球裁判員”證書和聘書,使他們帶著自豪感宣誓,持證上崗。當身著專業裁判服,具有專業足球水準的他們,用標準的裁判手勢做出精準的判罰,執法正規的校園足球聯賽,甚至執法一些校際小足球邀請賽、交流賽時,孩子自己、隊員、家長和觀眾都興奮不已。這些既帶有威嚴、自信,又不失孩子氣的“學生足球裁判”,無疑是校園足球活動中的最大亮點!
3.多邊溝通,實現師生、學校的互動管理
組織校園足球聯賽,需要做許多細致煩瑣的準備工作,學生裁判員的加入,會取得省時省力的良好效果。例如,報名方式、規程的制定,規則的修改,結果評估等,“學生足球裁判員”可以收集整理學生的意見,反映給校方。教師、教練也可以把想法與要求通過他們,與參賽學生進行溝通,及時做出合理、有效的調整,將各環節的準備及組織、總結工作做得更細致,確保比賽正常有序地開展,大大減輕教師及教練的工作量。
學生裁判,成了聯系學校、班級、師生、家長的一根紐帶,實現了校園足球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4.知行結合,充分展現自我治理能力
“學生足球裁判員”必須具備一定的足球裁判員的專業理論,以及很強的實踐能力。通過理論的學習,可以使小學生了解到更多的足球知識,這些是體育課上難以達到的高度。而通過執場足球比賽的實踐,可以讓他們的自信心、觀察力、預判力、耐挫力、抗壓力、跑位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等得到有效提升。通過足球比賽的組織,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很好的展示,讓一項校園足球活動達到了全面育人的效果。
在初步實現成效的基礎上,我們大膽放權,嘗試讓高年級“學生足球裁判”輪流組織班級聯賽。將三個年級12個班分為上下片區,32名學生裁判8人一組,組織聯賽的男女生各場比賽,依次擔任當值裁判,其余監督。如此自治,取消了以往的被動比賽,整散結合,分工有序,每名學生裁判都有組織活動的機會,發揮自己的最大能量,大大提高了活動成效。
如何評價自治管理足球比賽的成效呢?一看是否嚴格執行裁判員的規則條文。二是球賽組織得是否有序、平穩。三是是否得到大家首肯,其他區是否有舉報。四是有對組員和隊員執法的詳細記錄。五是有解決賽場突發事件的能力。明確的評價指標,也提高了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
我們還注重及時總結,表揚激勵。建立“學生裁判員”博客,記錄一路走過的歷程,組織自主評價,進行階段性小結。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在學生足球裁判員的培養中,教師的作用更多的是引領和鼓勵,對學生的認可與贊揚,讓每個學生裁判員更加珍惜自己手中的權力,嚴格要求自己,創建更大的自治空間和自我展現舞臺。
學生自治,調動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協作能力,讓“足球從娃娃抓起”真正落到了實處。雖然“學生足球裁判員”的培養仍處于嘗試階段,但空間巨大,做實、做好這個工作,不僅能促進校園足球的有效開展,也會讓學生終身受益,讓中國足球的基礎建設、整體水平的提高不再是空話!
參考文獻:
[1]饒平.體育新課程教學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麻雪田,王崇喜.現代足球運動高級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克里斯托弗·彼得森著.徐紅譯.積極心理學 [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4]鐘啟泉.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