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輝
摘 要:課堂是學生接受知識、實現真正的教學相長的主陣地。只有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才能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才能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
關鍵詞:生物學;學習興趣;高效課堂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要立足于“課堂”,通過課堂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生物這門學科,需要教師采取各種手段和方式,用最少時間取得極佳效果。我在多年的教學中,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巧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激發學生興趣,達到高效課堂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是長身體、增長知識的重要時期,具有很強的求知欲,教師要因勢利導,提出現實生活中與本節課有關的例子,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在講心臟的結構時,我先提問:“你們吃過動物的心臟嗎?好吃嗎?”這時學生興趣來了,開始七嘴八舌地說起來。我趁機又提出:“人的心臟和動物的心臟一樣,那么,我們的心臟多大?什么樣子?結構怎樣?”結果這節課上得很順利,效果極佳。所以說巧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動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二、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我們都知道,課堂是學生接受知識、實現真正的教學相長的主陣地,只有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才能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才能達到高效課堂。比如,在講“動物的運動”一節時,由于本節內容很零散,知識點之間沒有太大的聯系,如果教師一味地講,必然索然無味,效果無疑大打折扣,這時可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設計幾道題,讓學生自學并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小組合作讓他們展示結果,效果會很好。學生不但掌握了全部內容,還培養了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能力,教學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三、活用教學方法,重視選用適合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
課堂教學方法很多,我們要依據特定教學目標的實現來選擇特定的教學方法,要揚長避短地選用各種方法;要從實際教學內容出發;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來進行,這樣才能促進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的教學。
四、運用多媒體、直觀教具等激發學生興趣
當今社會是教學手段現代化的社會,傳統教學已不適應學生的發展,尤其是對初中生而言,單憑教師講授是不行的,這樣學生會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注意力容易轉移。比如,在講染色體時,如果光憑教師講,學生肯定是一臉茫然,因此我用電話線和玻璃球做了一個模型,當模型擺在學生面前時,學生恍然大悟,原來染色體是這樣。再比如,講“細胞分裂”時,我利用多媒體把染色體如何復制及分裂的順序展示給學生,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記住細胞分裂的先后順序。所以利用課件把抽象的東西變成感性的東西,學生很容易理解,既激發了學生興趣,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五、加強教學的互動性,營造教學的和諧性
教學過程要采取互動性,促進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打破傳統的一言堂,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引導,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天賦。教師的作用主要是積極正面地引導,并指導和回答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師生間可以比較自由地交流和溝通,讓學生有更大的自我發揮的空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各自的學習計劃,從而做出合理的安排。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想順利地開展教學活動,就必須有一個寬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才不致引起學生過度的精神緊張和過大的心理壓力,教師要盡量以表揚、激勵代替批評,要以和藹可親的姿態,以不使學生產生戒備、防御心理以及對教師教學活動的隔閡、厭惡和敵視態度,要做到這些,就需要師生間建立深厚的感情。教師要尊重理解學生,多給學生以關愛和贊美,同時以自己的良好情緒感染學生,把學生帶入一個春風化雨的教育環境。
總之,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地、積極地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從而使課堂真正成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高效課堂理念,培養高素質人才,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誗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