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夏周
摘 要:新課改強調學生的合作探究,提倡自主、探究式學習,習題課教學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習題教學的現狀、選題、講題等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物理;習題教學
一、高中物理習題課教學的現狀
1.重數量,輕質量
很多學校都要求學生訂制2套甚至更多的資料書,老師講評習題以資料書上為主,數量多,但針對性不強,不符合學生的個體發展需要。
2.重知識,輕過程,少情感
教師和學生都對習題教學很重視,但是熱衷于對習題的教學和訓練,一味地強調對解題能力的培養,忽略了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尤其忽略了對情感和價值觀的穿插教育。
3.講得多,思得少,反饋形式較為單一
高中物理難度大,課時緊張,每一堂課容量大,往往是老師講得多,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少,體驗活動少,展示的機會少,教師對學生的認知不足,缺乏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教學反饋和評價,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二、課前習題的選擇
1.例題的選取應注意知識和內容具有代表性,能夠滲透物理學的研究方法
例題要能反映重點概念和規律的本質及其特征,又要反映各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及其影響。在浩瀚的習題中,要精心設計、選擇具有共同物理本質的題目,經過分析和對比,找出物理本質,構建學生在思維變通方面的能力。題是做不完的,只有掌握核心方法,以不變應萬變,才能游刃有余。同一個重點知識內容可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以檢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程度及其知識應用的靈活程度。
2.選取的習題要具有真實性、可行性、時代性,體現物理與生活的聯系
物理來源于生活,更是應用于生活。習題選取要從實際出發,注意把理想化模型同實際密切聯系起來,進而使理想化過程與實際物理過程有機結合。因此,應該把物理習題教學與現代物理知識、科技發展狀況、最新科技成果聯系起來,所給題目應注重從生產、生活實際中挖掘問題的情境,體現習題教學的時代性。提高學生運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和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
3.選取的習題應具有趣味性、探究性、針對性、層次性,讓學生做有所獲
物理習題不應是純“思辨性的游戲”,而是應有更多“生活化”的成分,讓學生首先對問題感興趣,才有可能去探究討論,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性。學生的學習、認知水平不一樣,選擇的習題要和學生的學習程度接近,使學生感到有所收獲。題目本身不宜過于繁雜,可用一題多變的辦法,針對不同學生可以劃分出多層次的教學問題,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由淺入深地進行,便于各類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習題課的教學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
老師講得多,學生思得少,老師累,學生掌握的又不好,這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所以,更應關注學生的“學”。在注重自主學習的同時,還要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作圖、模擬或實驗等途徑來分析題目的物理過程,啟發學生分析、理清解題思路,能結合自己的物理知識體系,尋找解答習題的正確方法。只有這樣才會有利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2.采用探究、討論、展示的習題教學模式,由知識的掌握轉向對知識的感悟
新課改的目的是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則習題課的教學也應如此。通過自主學習、討論交流、小組展示、同學互評歸納、老師點評歸納的流程進行教學,調動全體學生參與討論,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之中掌握知識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對科學探究的熱情。
新課改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倡導探究型、感悟型學習,倡導教學是為學生終生發展服務。因此,讓學生在討論中領悟習題的物理意義、物理思想和方法,感悟出題者的設計目的,親自體驗解題“程序”的創立過程,感悟自己的學習收獲,感悟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3.習題教學應處于一個開放的狀態,解題方法要注重靈活多樣
要使學生擺脫題海,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提高習題教學的效率,教師講解習題的方式就要靈活多樣,充分發揮每一道習題的作用,促進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對一道基本題,可通過加深、擴展,變化題目的情境或條件,成為多道有關的習題,促進學生對物理規律的靈活運用,培養發散思維能力,開闊思路。我們還可以做得更開放,學生直接在原有的習題上改變已知、求解條件,自己設計習題,讓學生自編自解,全員參與。鼓勵學生主動發表他們的“原創題”,學生自己充當考官、教師的角色,學生感興趣了,積極參與了,效果自然就好了。
4.習題教學與探究實驗進行有機的結合
新課改強調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有些物理習題的內容,如果可以通過實驗來反映,則更能體現習題的情境,學生會更感興趣。教師可利用習題中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設計實驗,明確實驗目的,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找到答案。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學生對知識掌握更透徹,學為所用,加強了學習與生活的聯系,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正確價值觀。
5.評價學生要注重激勵性、診斷性,關注過程性評價
良好的自信心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前提,是實現教學相長的基礎。教師激勵性的評價,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我價值的存在,增強自信,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發展。在課堂上應鼓勵學生發言、討論和展示,鼓勵學生對問題提出質疑。對于正確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要有認可的態度;對于表現不好的學生,教師也要善于尋找其閃光點,肯定其可取之處,精心呵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教師也應客觀判斷學生的表現,促進學生發展優點,改進不足,不斷進步和提高。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高考的改革,物理習題教學也將出現新的特點,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應與時俱進,能適應現代社會和未來發展的挑戰,創設一個有利于學生終身發展的環境。
參考文獻:
[1]袁衛民,石亞東.如何在物理問題解決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J].物理通報,2010(01):25-26.
[2]蘭有勝.淺談高中物理習題課教學模式[J].物理教學探討,2011(01):3-4.
[3]陳恒.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習題有效教學模式的創新[J].物理教學探討,2011(08):63-65.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