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即將進入第十三個五年發展期之際,總結我國“十二五”經濟發展的經驗、分析面臨的國內外環境變化,對于科學制定“十三五”發展目標與發展戰略取得更大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總結了“十二五”期間的主要經驗,結合對“十三五”期間的內外部環境變化分析,對我國“十三五”經濟發展給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十三五;經濟發展;思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不僅始終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而且經濟規模也不斷擴大。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強大的經濟實力為我國“十三五”乃至更長時間的繼續發展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在即將進入第十三個五年發展期之際,總結我國“十二五”經濟發展的經驗、分析面臨的國內外環境變化,對于科學制定“十三五”發展目標與發展戰略取得更大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十二五發展經驗
回顧過去五年的發展,概括來講,主要經驗或成功做法有如下幾點:
(一)努力用好戰略機遇期的有利外部環境
雖然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外部環境變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但總體上國際環境的大趨勢還是好的,和平、發展依然是國際發展的兩大主體。
(二)注重提振內在發展動力
在亞洲金融危機與國際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通過不斷提振國內發展的內在動力,實現了經濟的均衡發展,并據此迅速提高了我國的經濟地位與國際影響力。
(三)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產業結構調整
加快經濟方式轉型與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既符合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需要,更適應長遠經濟發展的要求。
(四)加快現代化建設和城鎮化建設
隨著經濟總量規模與實力的不斷增強,不失時機地啟動與推進城鎮化進程,對于進一步穩定我國發展與提升發展品質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二、十三五環境變化
從國際大環境看,當前以美國、歐洲為主的發達經濟體宏觀經濟指標總體上趨于不斷改善狀況,而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長也開始有所趨穩,整體上世界經濟恢復的步伐有望略有加快,這是對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十分有利的。但另一方面,影響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依然較多,如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退出節奏仍不明朗、歐元區債務危機和失業率高企問題依然存在、日本短期刺激政策效應遞減、新興市場國家中俄羅斯和印度存在滯脹風險。同時,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加劇以及我國出口傳統競爭優勢減弱等,也將對我國發展外向型經濟形成一定的制約。
從國內情況的變化來看,經過長時間的高速增長后,我國經濟開始進入中速穩定增長的新時期,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趨勢比較明顯,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以及經濟增長點將發生變化,環境保護和社會發展的要求越來也越高,對“十三五”經濟發展大局將引起一定程度的影響。
三、十三五發展建議
根據我國“十三五”期間經濟發展的新階段與新任務,繼續保持我國經濟的平衡發展,應當繼續做好以下工作。
(一)進一步加大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的步伐
繼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 推動經濟向集約型發展模式轉變。在繼續發展工業的同時,要加快服務業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工業比重過高、產業結構過硬的難題;加快對傳統產業改造的步伐,對那些高投入、高耗能、低效益的產業堅決實施“關、停、并、轉”方針。同時,要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特別是對未來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新能源、新材料等行業要重點予以促進。
(二)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不斷釋放改革紅利,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與后勁
要把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作為深化改革的重要導向,加快鏟除影響市場作用發揮的行政壁壘、利益集團等方面的負面作用,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改善宏觀調控方式與手段, 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等。
(三)進一步提升創新發展的能力,不斷提高中國制造的水平,向中國智造轉變
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突破口,加快技術創新的步伐。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充分吸收和消化,再進行創新,加強自主創新在具體生產領域的應用,大力推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應用前景廣闊的科研成果轉化項目,整合和優化創新資源的利用。
(四)進一步增強協調發展的能力,不斷促進包容性發展
加快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 加快縮小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與生活水平差距, 徹底解決發展中國家城鄉二元結構問題, 讓城鄉居民都能從改革發展中得到實惠。四是進一步加大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力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并將其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和全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蔣曉嵐,孔令剛.“十三五”時期的新挑戰、新機遇與新戰略——以安徽為例[J].區域經濟評論,2015,01:18-22.
[2] 吳敬璉.思考與回應: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抉擇(上)(下)[J].學術月刊,2005,12:38-45、2006,01:58-61.
[3] 劉世錦.關于我國增長模式轉型的若干問題[J].管理世界,2006,02:1-9+17.
[4]朱昊,賴小瓊.集聚視角下的中國城市化與區域經濟增長[J].經濟學動態,2013,12:49-58.
作者簡介:魏琳琳(1986–),女,漢族,河北安國人,河北省委黨校保定工作站2013級在職研究生經濟管理專業,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