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瑛莉++韋麗華
摘 要:河池小三峽風景區是河池市重點開發的旅游景區之一,景區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景色渾然天成,民風淳樸,少數民族村寨、森林植被保護完整,并得到景區所在區域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時還面臨著地區交通網的不斷完善、劉三姐文化品牌效應機制等發展機遇的到來,景區旅游業發展前景極為廣闊。但是,由于景區基礎設施設備不完善、旅游產品開發缺乏深度、旅游宣傳促銷力度不足、管理體制不健全等問題制約著景區的健康持續發展。本文通過實地調研,結合景區自身資源以及旅游客源市場特點,分析景區開發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實行區域聯動發展、加大宣傳促銷力度、創新旅游產品、完善景區基礎設施設備等發展對策與建議,希望通過這一研究能夠為景區提供理論依據和實際意義,促進景區旅游業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河池小三峽;現狀;SWOT分析
一、河池旅游業的發展概況
河池位于廣西西北邊陲、云貴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東連柳州,南接南寧,西接百色市,北鄰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全市土地面積3.35萬平方公里,人口409萬。河池山多地少,資源貧瘠,是一個窮的叮當響的地方,然而,在這貧窮的地方,大自然卻賦予她神奇美麗的一方山水,是一個旅游資源極為豐富的地方,被譽為亟待開發的“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旅游寶地。這里有極具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千姿百態的山水景觀、豐富多彩的原始森林景觀、原汁原味的人文景觀、世界聞名的長壽資源、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河池的旅游品種可謂豐富多樣。
近年來,河池充分利用自身旅游資源,著力發展旅游業,把旅游業當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并取得良好的成績。據不完全統計,河池現有風景名勝區、點共有60余處,正在開辟的各具特色的旅游區有四處:①宜州旅游區。包括宜州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②河池旅游區。包括金城江區、南丹、環江等縣。③紅水河庫區高山湖泊旅游區。包括大化、巴馬、東蘭、天峨等縣。④盤陽河長壽療養旅游區。包括東巴鳳等縣。
河池不僅擁有自然地貌景觀資源優勢,這里還是全國重點水電建設基地之一,自60年代中期起,國家在紅水河、龍江河上先后建成一批大中型水電站,電站庫區形成獨具魅力的高山湖泊,是待開發的旅游新景區。據了解,目前已開發的有:六甲、拉浪、大化、巖灘等4處庫區人工湖,其中大化、巖灘2個景區開發時間早,規模大,發展比較成熟,而同為庫區旅游資源的六甲小三峽風景區卻由于開發比較晚,現仍處于開發初級階段,發展尚不成熟,規模較小,設施設備不健全,在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制約了景區的發展。
二、河池小三峽風景區開發現狀
(一) 小三峽風景區概況
河池小三峽風景區又名河池姆洛甲風景區(此名來源于河池壯族人民對壯族創世女神洛甲的懷念),地處河池市金城江區西北部六甲鎮23公里處,景區由天門峽、涼風峽、龍門峽和漓江田園風光等組成,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峽谷,景區于2011年12月2日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景區內宏偉的水電站建筑、人工瀑布、曲折蜿蜒的龍江水道、原生態探險旅游的野蕉嶺、景色秀麗的田園風光、民風淳樸保護完整的民族村寨以及將近460米的水上觀光棧道讓游人流連忘返,是一個集觀光旅游、休閑度假、探險旅游、民俗風情體驗、培訓健身于一體的綜合型旅游度假區。景區現開設游船觀光、水上棧道觀光、水上攀巖比賽、露營燒烤、民俗表演、原始森林公園探險等旅游項目。
(二)小三峽風景區的發展歷程
1.籌備階段(1994-1997)
廣西水利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的金城江水力發電廠于1965年開始動工建設,電廠經過多年運營,開始進入穩步發展階段。1994年集團公司萌發發展金城江電廠旅游業的設想,邀請相關專家及技術人員進行實地勘察與測量,規劃設計風景區發展的藍圖,并將景區定位于休閑度假型旅游景區,重點開發三峽水上觀光旅游項目,配備水上觀光所需的游船等設備,加快景區交通道路等配套基本設施的建設以及宣傳工作的展開。
2.起步探索階段(1998-2007)
經過幾年的開發建設,開金城江水力發電廠于1997年投入注冊資金305000元成立廣西小三峽旅游公司,小三峽風景區開始進入試業階段,并于1998年開始正式接待游客。由于景區剛剛開始運營,基礎設施差,知名度低,管理不規范等原因,景區游客寥寥無幾,2006年之后稍有起色,但是仍未達到景區預期目標。
3.快速發展階段(2008-至今)
經過數十年的經驗積累以及設施設備的不斷改進和完善,景區在2009年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河池市政府非常關注小三峽景區的發展,不僅給與政策優惠,并親臨現場對景區工作進行督促與指導。在地方政府的關注和支持下,景區于2008年進行大整改,加大資金投入,興建了小三峽飯莊、賓館、農家樂、夢古寨壯族村寨、水上觀光棧道等項目,加大力度和廣度進行宣傳和促銷,致力于將小三峽打造成國家AAA級旅游風景區。景區從2009年開始,年接待量開始突破1000人次。2011年全年,小三峽景區接待國內游客2.7萬人次,同比增長4.8%;實現旅游收入1220.4萬元,同比增長7.5%;接待海外游客113人,同比增長12.7%;實現外匯1.9萬美元,同比增長15.9%。由于基礎設施設備及接待水平提高,在2011年12月2日,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三、小三峽風景區旅游開發的SWOT分析
(一) 優勢分析
1. 資源優勢
小三峽景區位于龍江最美麗的地段,有“壯鄉第一幽谷,南國第一峽”之稱,是我國典型的石灰巖喀斯特地貌峽谷,景區旅游資源數量多、種類豐富、特色鮮明、品位高、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還具有獨特的生態植被旅游資源,且氣候宜人,旅游舒適期長,是開發自然山水觀光旅游、鄉村民俗風情體驗和休閑度假的理想之處。景區主要旅游資源有以下幾方面:
(1)水資源
小三峽景區位于河池龍江河段,龍江發源于貴州,經過南丹進入河池,這條河原名打狗河,在河池這段有12公里。河面寬約六十米,水深月十幾米。水流沒有長江三峽的驚濤駭浪,恰似桂林漓江的秀麗多嬌,但是漓江卻沒有它的狹隘和險峻。景區內有看似天門的天門峽,涼風徐徐的涼風峽以及藏龍臥虎的龍門峽等景觀,河道曲折蜿蜒,頗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水色碧綠而幽靜,青山倒影在水中,山光水色,交相輝映,自然天成,是開展水上觀光旅游的勝地。
(2)氣候資源
河池處于低緯,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長冬短,熱量豐富,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為21氏攝度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716.9小時,平均年降雨量為1200-1600毫米,大部分地區無嚴冬,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也有11氏攝度。且景區近鄰拉浪林場,游客可親臨天然氧吧。
(3)民俗資源
河池境內居住著壯、瑤、仫佬、毛南、苗。侗、水、漢八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3.67%,是廣西少數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區之一。長期以來,各族人民的祖先就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創造了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
“劉三姐”文化享譽全世界,河池是劉三姐的故鄉。這里壯族民俗風情濃郁,“劉三姐歌謠“于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文學項目類別,序號23。河池是彩調之鄉,曾多次舉辦彩調藝術大賽。此外,還有山歌大賽、民俗狂歡等一系列民俗活動在河池舉行。
小三峽景區內有保存自然完整的壯族村寨夢古寨,村寨內有傳統的勞動作坊和原生態的歌舞表演。小三峽所在的龍江河段兩岸一直以來都流傳著洛甲女神的傳說,景區內就有一座洛甲女神山峰。傳說中的洛甲是壯族人民的救世主,也是壯族人民的母親。她有許多動人的故事,為當地人民津津樂道,廣為流傳。洛甲研究權威人士、中國著名民俗學家郭偉教授經過研究考證認為,洛甲女神是壯族的創世女神,有關這一傳說的經文,于上世紀70年代初,在小三峽景區深山中的懸棺被發現,經文包含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郭偉教授以及旅游規劃的有關專家認為,對洛甲女神文化、歷史的挖掘,將使這一地區的山峽景觀更突出傳統文化的魅力,將給廣西的民俗旅游增添新的風采。
(4)原生態森林植被旅游資源
野蕉嶺有九谷十八彎的奇特景觀,是小三峽景區內的景點之一。野蕉嶺上有一條十分陡峭的沖溝,溝中巨石伏臥,長滿奇花異草石壁高二道七米不等,在溝中攀爬,其樂無窮,吸引了不少生態探險旅游者;在沖溝深處,有一個寬約八十米,長約三百米的盆地,此處老樹古藤交織纏綿,長滿野蕉。我國一級珍稀保護植物,世界上瀕危物種,恐龍時代的“活化石”——“桫欏”便雜生其中,形成群落,具有觀賞價值和科研價值。“桫欏”樹一般生長在海拔一千米以下溪谷的陰溫密林中,對于研究植物進化和地殼的演變有重要的意義。
另外,景區內有一個天然的水上攀巖基地,在此舉辦過多次全國性水上攀巖比賽。數據分析得知,景區游客以年輕人居多,水上攀巖、生態探險等旅游項目將會吸引更多年輕游客的眼球。
2.區位及交通優勢
河池位于廣西的西北部地區,是廣西、貴州、云南三省的交匯處,是中國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咽喉,東連國際旅游名城桂林、南接北部灣區域經濟中心城市南寧,北通貴陽、重慶、成都等中國西南地區的中心城市,位于中國西南地區精品旅游線路(重慶、成都、貴陽、河池、南寧或桂林、北海、越南)南北對接的關鍵點,連接大西南旅游經濟圈和環北部灣濱海旅游圈。優越的地理區位優勢,為河池與周邊旅游城市的聯動發展和開拓國內外客源市場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交通在集散、運送和疏導旅游者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還作為一種重要的旅游方式標志著旅游業發展的進程。隨著黔桂鐵路的改造升級、黔桂跨省高速公路的建成運營,河池市交通優勢更加凸顯。
隨著河池市經濟的不斷發展,其周邊如桂林、南寧、柳州、北海等旅游熱點城市都有直達河池市的班車或火車,到達河池市區進入小三峽風景區交通就更為便捷,公交車可以直接到達景區門口。自駕車旅游線路成熟,從金城江出發:沿金城江到六甲鎮的農村三級公路進日景區,從廣州出發:由肇慶、羅定市進入廣西,經南寧。柳州上宜柳高速到達德鎮收費站獲沿路標進入河池,經過東江收費站,往前行駛500米往左轉入六甲鎮方向,直接進入景區。高速公路沿途維修點和加油站齊全,路標清晰明了路況良好,為自駕車旅游提供便捷。
3.生態人文環境優勢
作為中國西部經濟欠發達的邊、山、窮地區,河池市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水質優良自然生態環境優美,基本上沒有工業經濟發展而帶來環境污染以及人為造成的對環境和資源的肆意破壞。也正是因為這里的經濟欠發達,信息相對閉塞,現代商業社會的一些過度商業化、庸俗化的意識和行為還未蔓延到這里,這里的居民百姓團結和睦、淳樸大方,處處呈現出友好好客的氛圍。
4.政府重視旅游業的發展
河池市政府著力于招商引資,推動旅游業的發展,2011年河池金城江區成立了專門工作小組,現場督導河池小三峽風景區開展“上檔進位升級”創建工作,并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投放到改善景區基礎設施建設中去,全面提升景區各項旅游服務功能。
(二)劣勢分析
1.地區經濟落后,制約旅游業的發展
河池市是我國西部大開發經濟欠發達地區,貧窮落后是這里的標志。資金匱乏,一直是制約小三峽風景區發展的重要因素,景區投入資金不足,直接導致景區的宣傳力度不足,知名度低,同時也影響了景區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最終導致景區服務質量差,游客滿意度低,制約景區的快速發展。
2.受氣候影響,旅游淡旺季明顯
小三峽景區是以水上觀光、水上娛樂項目、田園風光為主的旅游景區,一年四季中,春季梅雨季節,雨天較多,冬季寒冷風大,秋季水量減少,都不利于水上觀光等旅游項目的開展,旅游舒適期為5月-11月,時間較短,淡旺季明顯,容易造成旅游資源閑置,資金浪費,服務質量差。
3. 旅游營銷手段落后,景區知名度低
景區旅游業起步時間較晚,景區知名度不高,競爭力不強,市場化、專業化水平不高,旅游管理嚴重缺乏專業人才。景區營銷手段老化,僅依靠部分旅行社的微薄力量;宣傳力度嚴重不足,景區沒有成立專門的旅游宣傳部門,宣傳資金匱乏,宣傳深度有限,沒有把景區與周邊的“宜州劉三姐故居”、“南丹溫泉公園”、“荔波大小七孔”等熱門旅游景點整合宣傳,沒有融入到壯族民俗風情氛圍中去,使景區在游客的心里不能形成整體形象,影響景區知名度的提升。
4.景區旅游配套設施不完善,管理體制不健全
小三峽景區近幾年來一直在加強旅游基礎設施設備建設,由于投資資金不足,景區仍然處于規模小、旅游配套設施差,接待水平低的狀態。
(三)機遇分析
1.旅游業的發展熱潮,為景區的發展帶來機遇
據WTO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四大旅游出鏡國和第一大旅游接待國,我國旅游休閑人數將達到20-25億人次。與此同時,河池旅游業也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旅游人數逐年攀升。全國及廣西河池旅游業發展的大好形勢及周邊名揚天下的國際桂林旅游名城和劉三姐文化品牌效應的輻射,為小三峽景區的發展帶來機遇。
2.道路交通網的不斷完善
河池提出了“構建告訴骨架,完善城鄉路網,提升公路等級,服務通道經濟”的交通發展戰略,以鄉村公路和高速公路為重點,開展轟轟烈烈的交通大建設。據統計,截至2010年底,全市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1011.486公里,公路里程比“十五”期末增長11.7%。2011年年底,六寨到河池、宜州到河池高速公路正式通車,這是國家高級公路“7918”網蘭州至??诤蜕穷^至昆明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交通網的不斷完善,增強景區可進入性,促進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四)威脅分析
1.市場競爭激烈
近幾年來,百色、柳州、貴州等周邊城市旅游發展速度快,且國際旅游名城桂林與名揚中外的劉三姐故居等旅游熱點區域對小三峽具有遮蔽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景區發展。游客由于時間、精力、費用的限制,經常選擇知名度高且具有代表性的景區而舍棄其他知名度低且路途偏遠的景區。其次,小三峽景區與周邊景點例如宜州下硯河、天峨縣龍灘天湖、金浪灣景區等有很大程度上的旅游資源共性,都是主要以水資源為依托,開展水上觀光的旅游項目,個性不凸顯,旅游競爭激烈。
2.資金匱乏
旅游開發需要源源不斷的注入投資資金,隨著景區的發展,逐步完善景區配套設施設備以及開發創新旅游產品,一項休閑旅游產品,三年時間就開始變得陳舊,如果沒有及時得到更新升級,那么很快就門可羅雀了,所以,旅游經營資金壓力巨大。小三峽景區開展旅游事業已有些年頭,但是基本上還是處于初步開發狀態,資金匱乏,使景區不能如期完善旅游配套設施、擴大景區規模。作為休閑度假型旅游風景區,沒有其獨特性,沒有一定規模以及完善的設施設備,很難打開市場。
3. 環境惡化的威脅
2012年1月15日,宜州市環保部門發現龍江河拉浪水電站內網箱養魚出現少量死魚現象,經調查發現,此河段鎘超標約80倍,并與1月18日流入柳江和柳州市區流域,引起群眾恐慌,地方政府雖及時采取應急預案,但仍然給地方經濟帶來巨大損失,位于拉浪水電站下游的養殖戶損失慘重。鎘超標環境污染事件嚴重損壞河池的形象,給旅游業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小三峽景區在龍江河上游,雖然不在鎘超標河段范圍內,但是游客對龍江水質產生了懷疑,這對于以水資源為主要依托旅游資源的小三峽來說無疑是嚴峻的挑戰。鎘超標環境污染事件說明河池這塊凈土也開始遭到各種人為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資源環境日趨下降。而景區經營管理者忽視生態環境的保護,景區兩岸生態脆弱,加之旅游業的發展對環境的破壞,使景區的發展遭受巨大威脅。
四、 促進景區健康持續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一)實行區域聯合發展,拓寬景區客源市場
景區旅游客源市場構成不合理,80%左右的游客來自廣西區內,其他省份游客較少。針對這一情況,景區應該實行區域聯動,拓展景區客源市場。
小三峽風景區周邊旅游景點多樣,有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的懷群穿巖和崖宜風光,南丹白褲瑤風情,全國毛南族唯一聚居地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喀斯特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及毛南族民俗風情園,巴馬瑤族自治縣的長壽鄉。加強與周邊少數民族區域的聯合發展,賦予景區濃郁的少數民族文化并將景區文化與劉三姐文化有機聯合,使景區融入到名揚中外的劉三姐文化中,增強景區的市場競爭力。另外,要加強與周邊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及熱點旅游區的聯系,例如南寧、柳州、桂林,景區可以借鑒這些城市的旅游開發經驗和旅游聲望,力爭不與熱點旅游景區重復開發,而是要另辟蹊徑,發揮優勢互補的作用,實現資源共享。加強與旅游發展態勢良好的景區溝通與合作,接受它們的輻射,雙向相接,敢當配角,讓其他景區景點將自己的客源帶到本景點,以謀求自身的發展。
(二) 加強宣傳促銷力度,提高景區知名度
景區在宣傳方面不夠重視,游客主要是通過他人介紹獲取景區相關信息,在報刊、網絡、廣播電視上能夠獲得的信息很少。現在已經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宣傳對景區的發展和知名度的提高異常重要,經營者應注重網絡、媒體、旅行社等多種渠道營銷和宣傳。筆者認為,景區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旅游營銷和宣傳。
1.贊助高校校園活動。景區可根據客源一級市場進入該地高校進行校園活動贊助,同時在大學生中發放景區宣傳冊和低成本景區旅游紀念品,以此提高景區知名度,達到宣傳及開拓景區潛在客源市場的效果。
2.向景區游客免費贈送旅游紀念品。將制作成本低的旅游紀念品(例如:鑰匙扣、T恤、鋼筆、打火機、紀念幣等)印上小三峽景區的部分風光及“小三峽生態探險之旅”的圖案免費贈送給游客,這不僅達到了宣傳的效果也提高了游客的滿意度。
3.積極參加各類展銷活動。展銷活動參與人員經常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景區積極主動地參加各類展銷活動,并發放制作精美的旅游宣傳冊,加深景區在潛在游客腦海中的印象。
4.利用網絡進行宣傳。信息時代,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網絡,景區可以充分利用網絡進行景區宣傳,在熱點的旅行社網頁及熱點相關旅游網上傳景區圖片,免費宣傳。
5. 公共關系宣傳。景區內有上級領導及其他相關的知名人士蒞臨參觀時,景區宣傳部可抓住機遇在重要報刊與雜志上圖文并茂的刊登;經常發布業界相關新聞以及旅游產品新動態的文章;參加公益慈善活動。這樣的宣傳促銷方式,不僅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同時也提高了景區的美譽度和知名度。
6.銷售點宣傳促銷。景區與各合作企業單位多聯系溝通,免費培訓對方工作人員對本景區的系統知識及景區概況,實行銷售獎勵制度,激勵合作單位多多推薦本景區;在酒店、旅游社、車站等開設銷售點,并大量使用圖文,聲像等進行宣傳促銷。
(三) 提高服務質量,開發旅游新產品
在調查景區時,不少游客指明景區服務質量低,意識差,且旅游產品單一。針對服務質量差的問題,筆者認為景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改進:
第一,為游客免費提供溫馨服務,例如,旅游咨詢、手機充電、常用醫療救護藥品、上網查詢、雨傘、拐杖。針線盒、童車等。服務項目要根據游客可能性需求設定,才不會導致資源浪費,達到提高服務質量的目標。
第二,導游服務,主動組織游客參與各種攀巖、民族表演、采摘野菜等活動,拉近游客與景區心里的距離。
第三,托兒服務,根據家庭游客出游特征,景區設定托兒服務,能夠為父母游客獲取更多的自由時間,參加景區各種活動,同時要開發適合兒童的游樂場,借助景區接近拉浪林場天然氧吧的優勢,建設老年人書吧、棋牌室等產品,讓游客輕松享受假期,使景區能夠吸引的來也能留得住游客,改變景區游客逗留時間以一天為主的現狀。
根據景區自身資源優勢,景區旅游產品開發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開發刺激旅游項目,例如水上攀巖,生態冒險等活動。調查數據顯示,景區大多數為中青年游客,這部分游客群體的共同特征就是喜歡刺激新穎的事物,開發攀巖和探險項目,既充分利用了景區資源,同時也適應了游客的需求。
第二,增加民俗風情體驗項目。景區中的夢古寨為游客展現的是原汁原味的壯族人民的生活,景區開發“做一天壯族人”的旅游活動,讓游客穿壯族服飾、學習壯錦編織、與壯族人們共同勞作,親身體驗神秘而古老的少數民族風情。
第三,參觀電廠旅游項目。在現代社會,家家戶戶都離不開電,但是對于電是如何產生的,知道的人卻很少,景區開設電力參觀項目,能夠滿足游客增長知識的需求,同時也能夠吸引潛在的學生市場。小學生教材中有關于電力的篇章,老師一般都會組織學生到電廠參觀,工業旅游產品可以增加景區客流量和收入。
(四)拓寬融資渠道,增加資金投入
目前,小三峽景區主要以水上觀光旅游項目為主,旅游產品結構單一,旅游接待檔次不高,因此,景區要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資金投入,提升整體的旅游形象。景區可以通過邀請金融系統專家,參與旅游景區的規劃評審,彰顯景區旅游資源優勢來吸引外商投資景區開發建設;景區也可以采取銀行信貸融資渠道,使用相關建筑物所有權、開發經營權、未來景區門票作為抵押向銀行貸款;景區可以利用現有的特色旅游產品優勢,吸引周邊工業園區投資商的關注。當前,資金短缺是制約景區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景區經營管理者應該想方設法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資金的投入,加快完善景區旅游配套設施設備,提高景區接待檔次,促進景區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覃紹明,馬忠豪. 桂西北旅游發展論[M].貴州民族出版社,2005.
[2]劉冬梅.資源優勢視角下河池旅游業發展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16).
[3]陳俊鳳.淺析發展廣西旅游的思路與對策[J].城市旅游研究,2011(3).
[4]中國信息統計網,《2012年河池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5]《河池統計年鑒2012年》,中國統計局出版.
[6]廣西旅游局網 http://www.gxta.gov.cn .
[7]河池旅游局網 http://www.hclyw.net.
作者簡介:謝瑛莉(1977–),女,湖北沙市人,就職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沙市鋼管廠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