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勤枝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說,教師要組織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動手實踐中掌握數學知識,進而為高效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學習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再是死記硬背,也不再是簡單的題海戰術。作為新時期的數學教師,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輕松地掌握知識、鍛煉能力,進而為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作出相應的貢獻。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種學習活動為例,對如何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進行概述。
一、動手實踐活動的組織
動手實踐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也是提高學生思維水平,鍛煉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結合教材內容,鼓勵學生去動手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對學生學習興趣以及數學素養的培養都有著密切的聯系。那么,我們該怎樣組織動手實踐活動呢?
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我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三個圓錐體,然后,制作一個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然后,試著將三個圓錐放在這個圓柱體里面,理解圓錐體積與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對培養學生的轉化思想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二、自主探究活動的開展
自主探究活動的開展是課改以來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活動,也是發揮學生課堂主體性的重要學習活動之一。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要有意識地給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究、自主學習中輕松地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鍛煉能力,進而促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例如,在教學“認識圓”時,為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也為了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授課的時候,我選擇了“自主學習探究”法,首先,在授課的時候,我組織學生帶著目標進行自主學習,并在圓中標注出各項,并探究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系?可見,這樣的自主學習過程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而且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以及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合作交流活動的實施
合作交流活動直接打破了傳統課堂中教師的一言堂,也對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的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實施合作交流活動中,我們首先要按照學生的學習特點將其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引導學生將相關的問題在小組內進行思考和交流,這樣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在互相學習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而且對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1)回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三角形的面積公式?(2)一個圖形被分割后,分割成的圖形面積之和與原圖形的面積相等嗎?(3)如果將梯形進行分割,你有幾種分割方式?……組織學生將這些問題在小組內進行思考討論,要確保學生在彼此交流中掌握知識,提高效率,同時,也為高效課堂的實現做好保障。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要有意識地將新的學習活動應用到數學課堂之中,切記走形式,切記換湯不換藥,要確保學生在主動求知中能力水平得到鍛煉,進而為高效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張建忠.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思考[J].學周刊:C,2011(12).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