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姍
摘 要:在小學教學中音樂課可以看作是情感教育的一種方式。情感教育作為一種新興的音樂教學思路和方法,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學生還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陶冶情操,獲得全面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情感教育;小學音樂;有效滲透
情感是人對事物接觸思考后的一種思維體現,它對人的道德品質、心理健康等都起著重要的作用。音樂作為情感教育的一種藝術,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還有利于他們藝術細胞的產生,陶冶他們的情操。結合課堂實踐,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將情感教育融入小學音樂課堂中。
一、創設意境,用情激發
適當的情感教育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形成和諧的課堂氣氛,促進教學的成功。由此可見,情感教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根據教學要求,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角色表演話劇、播放多媒體課件、組織進行小游戲等多種方式營造課堂氛圍,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在《找春天》一文中,教師可以從聯想春天的詩句開始,“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在《找春天》的音樂背景下,開始播放“春天來了”的課件。學生仔細地聽,認真地看,能夠深刻地感受到濃濃的春意撲面而來。學生在感受到春天氣息的同時還可以把全部的感情投入到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良好的學習情緒,從而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二、巧設問題,以情導學
在設置問題環節,教師可以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提出幾個容易引發情感波動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音樂的學習中產生情感的共鳴。例如,在《我愛我的家鄉》一課中,教師可以先用課件展示一下祖國的大好山河(長江、黃河、泰山等),然后讓學生指出這些景觀分別是什么,位于哪里,有什么特點。此外,還可以結合本市的特點,讓學生說說家鄉有哪些著名景點。其次將“家鄉”引申到本課時中,讓學生說說歌曲中的家鄉指的是哪里。問題由淺入深,由外而內,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的同時,也將他們的感情推向高潮。經過這樣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領悟歌曲中的情感,而且還可以感受到祖國的繁榮與美麗,激發學生對美好的向往與追求。
三、以聽傳情,以情明理
人們常說:“音樂的耳朵,可以在聽音樂中得到?!甭犜谝魳穼嵺`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人們的音樂能力也常常是在傾聽的過程中被喚醒的。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聞其聲、感其情、悟其意”,達到“以情明理、以理育人”的目的。例如,在《聽媽媽》一課中,教師可以在播放音樂的背景下,讓學生想象一下母親日益勞作、辛苦操勞的畫面,想象一下母親做家務時疲憊的神情,從而激發他們對母親的敬愛之情。然后教師可以在音樂背景的渲染下,讓學生談談心理感受,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母親的辛苦,愿意分擔母親的愁苦,能夠幫助母親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不再孩子氣,惹母親生氣。這些道理只有學生靠自己悟才能扎根到心里,才能付諸行動。有了新的認識以后,再進行音樂欣賞時,學生就會進入角色,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而且還接受了一堂難忘的情感教育課。
四、合作教學,以情傳情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在音樂練習過程中可以采取分組合作練習的方法。其中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認識合作,指學生對一些問題進行思考討論,對問題的看法能夠達成共識,另一部分是情感合作,指學生在合作過程中能夠產生共鳴,引起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多利用合作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學習,激發學習熱情。
五、創新評價,以評固情
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渴望得到認可與尊重,兒童的這種心理表現更為突出。教師在傳統評價標準下大膽革新,發揮評價改進、激勵的功能,從而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表揚和認可。除了對音樂知識、音樂鑒賞、音樂表達這些方面進行能力評價,教師還可以就學生參與回答問題的熱情程度、心理品質等方面進行評價。評價要采用公平化、民主化的原則,這樣學生的真實想法以及獨特個性才能表現出來,創新精神才能得到培養。因此在改進評價體系時,應該保證學生能夠持續地接受音樂熏陶,使他們的積極情感得到持續發展。
在小學教育課堂中,教師合理地運用情感教育將音樂內涵的情感滲透到整個教學環節中,使學生在體會到音樂之美的同時又能領略到音樂的樂趣。此外,教師還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不斷探索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掙脫束縛、自由發揮。將音樂融入生活中,使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再者,還可以以音樂為切入口,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更有效地促使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這樣教師的教學工作也會變得輕松,教學速率也會提升,同時教學質量也會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紅敏.淺談小學音樂教學實施情感教育[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4(9).
[2]成娜.重視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情感教育[J].新課程學習,2012(06).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