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飛
摘 要:初中數學課堂提問不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而是要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教師要明確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重要性。在精心預設問題的基礎上,教學中還會生成問題,教師要順勢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參與對話,全面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提問;學習興趣;提問類型;設計策略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思維的起點,也是創造的起點。“啟發式”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開啟知識的大門。并且教師能精心設計有效問題,竭力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他們探索的欲望,并有意識地為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搭建橋梁和階梯,引導他們逐漸登上知識的高峰。問題是啟發學生思維的動力,有效的問題能引起學生的思考。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作用
1.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能啟發學生進行思維
教師根據學生已學過的知識技能和社會生活實踐,針對學生思維困惑之處設計問題,使將要學習的內容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系,通過新舊知識相互作用,形成新的知識概念。教師的有效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起學生認知結構內的矛盾,從而刺激學生去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并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實踐來解決問題,獲取新知識和技能。在課堂中無論是教師的設疑還是學生的質疑所產生的“懸念”都是學生思維的“啟發劑”。
2.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存在著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內容,教師只是按照課本講授,學生聽來毫無興趣。如果教師能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就能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積極思考。例如,在講到“圖形的旋轉”時,教師先出示一個小女孩蕩秋千的動畫引起學生的興趣,問:“同學們,在這個動畫中小女孩做什么運動呢?”然后再出示風車的圖片,問“風車的轉動漿做什么運動呢?你還能舉出一些類似的例子嗎?”這些不經意的問題不僅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讓學生在輕松的情境中進入探求新知識的階段,還能把枯燥無味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
3.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能促使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形成
發散思維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教師若能在授課中提出激發學生發散思維的問題,引導學生縱向和橫向聯想所學知識,以溝通不同的教學知識和方法,這對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原則
1.實效原則
課堂提問設計的實效性取決于問題本身的真實和確切,即課堂提問要有科學性和針對性,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從問題情境入手。例如,在講解因式分解定義的時候,設置:“993-99能被100整除嗎?將99換成其他任意一個大于1的整數,上述結論仍然成立嗎?”引發學生聯想到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得出a3-a=(a-1)×a×(a+1)。
但是不宜一問一答展示知識的結論,避免學生猜測教師的意圖,掩蓋了學生的不知,使教師獲得不真實的信息。同時提問要確切,要針對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不能超越學生知識和思維的實際水平,也不能讓問題語言含糊不清、模棱兩可,否則會造成停滯局面而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2.適時原則
實際教學中教師從以下三個方面,把握恰當的提問時機。(1)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顯示出的心理狀態來提出問題。當學生思維停滯時;當學生無法實現知識遷移時;當學生疑惑不解、沒有頭緒時;當學生有所思考、心情亢奮、躍躍欲試時。(2)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特別注意在教學內容的銜接點、關鍵點、疑難點、精華點、矛盾點提出問題。(3)根據教學生成中的具體情況,如復習引入、導入新課、由淺入深、有理性認識上升到感性認識、師生互動等過程中靈活選擇提問的時機。
3.梯度原則
實踐表明,課堂提問的難易度應當以全班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學生經過思考后能回答上來為宜。要求教師提問設計要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對難度較大的問題,要精心設計,分解成一系列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小問題。例如,用一次函數的圖象求出相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設置下面問題:“作出函數y=2x-5的圖象,觀察圖象回答下列問題。(1)x取哪些值時,2x-5=0?(2)x取哪些值時,2x-5>0?(2)x取哪些值時,2x-5<0?(4)x取哪些值時,2x-5>3?
提出的問題要按知識點的難易級差從低到高逐層進行,對不同層次的問題,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回答。
四、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
1.針對性策略
在針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問題的基礎上,把這些問題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矛盾沖突等情境結合起來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例如,針對農村孩子喜歡剪窗花的生活經驗設置下面問題:下列這些窗花圖案是怎樣設計得到的呢?(引導學生分析旋轉圖形)
2.啟發性策略
啟發性是指通過某種提示來達到啟示的效果,例如,對于二次函數y=x2-2x-3,當自變量x<0時,函數圖象在第幾象限?學生初次看到這個問題,可能無從下手,教師可以一步步地引誘學生,啟發學生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步驟,從而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3.集中性策略
在課堂提問中也可以采取集中性策略,就是一個數學問題,老師可以拋給全體學生。如“這道題有點難,大家一起思考,一起解答好嗎?”眾人拾材火焰高,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4.靈活性策略
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提問方式,活躍課堂氣氛,拓展學生思維,豐富教學內容。使提問不呆板,不落俗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采取直問、曲問、反問、追問、誘導等等。
總之,課堂教學重在引導,引導之法貴在善問。對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來說,有效的課堂提問對課堂有效性、高效性十分重要。科學地設計并恰當提問,可以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平臺。學生不僅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而且開拓了思維想象能力。提問與回答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促進感情交流,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凸顯主體意識,從而優化了課堂結構,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孫春萍.數學課堂提問精心預設的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08(24).
[2]李建海.數學課堂提問的基本原則與運用技巧[J].數學教學與研究,2008(18).
[3]肖鋒.學會教學課堂教學技能的理論與實踐[J].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