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杭林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因而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音樂欣賞是人通過音樂而使內心情感得以激發的過程,在音樂欣賞過程中,人們會全身心投入到音樂中,傳遞音樂的情感能量。隨著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不斷發展,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必要性。為此,本文主要從幾個方面論述了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音樂 ?欣賞教學 ?學生審美能力
現階段,我國許多小學校在開展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占據著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學生在課堂中處于被動的地位,影響著小學音樂教學的效果。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和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因而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用“美”的眼光去看待音樂世界和對待社會生活,以培養學生養成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
一、培養和激發學生的音樂審美想象能力
(一)通過藝術模擬的方法
音響作為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設施,發揮著重要的模擬功能,而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積極發揮和利用音響教學設備的模擬作用,學生在一瞬間會激發對音樂情境的想象和聯想。因此,音樂課堂教學的效果得以提升。
(二)通過審美通感的方法
利用審美通感,需要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將音樂教學與其他藝術相融合,藝術的交織,極易產生更加豐富的情感內容,進而形成了學生審美的通感。師生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利用審美通感,可以更好的傳達和升華內心的音樂情感,為人們的心靈世界和音樂的情感世界架構了橋梁。師生通過音樂的節奏可以真切的走進音樂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作者的心理產生強烈的共鳴,這就是所謂的審美通感。
(三)通過審美移情的方法
通常情況下,通過審美移情方法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需要教師從側面作引導,使學生利用正確的情感去傾聽和感受音樂的魅力。每一個小學生所成長的環境和經歷的事情都存在較大區別,因而學生對音樂作品所激發的情感和想象也存在著差異性,但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投身于音樂世界中,以獲得較大的音樂感悟和提升審美想象能力。
二、加強對音樂審美的理論講解,培養學生的審美理解能力
(一)拓展教學內容
首先,教師選取班級中多數學生所喜歡的音樂作為教材內容,以激發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其次,教師將教材內容中的古典音樂等與流行音樂作對比,以加深學生對音樂異同的把握,既強化學生對不同類型音樂的理解,又可以激發學生研究音樂的興趣。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拓展教學的內容,既可以拓寬學生學習的知識領域,又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音樂鑒賞觀點和態度
每一個音樂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藝術價值,因而不能對音樂作品簡單的加以優劣評價,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音樂欣賞觀點和態度。首先,從音樂作者創造音樂的角度進行深入分析。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應該盡可能的使學生了解作者創作作品的意圖,進而深入挖掘作者的內心世界。其次,從演奏者的因素進行分析。演奏者對音樂作品的演奏,必然是經過慎重選擇的,因而演奏者的身上,必然有一種詮釋音樂作品的魅力,使作品發揮更大的藝術價值。
三、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
(一)通過游戲、歌舞等形式引導學生的審美創造
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的天性以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通過做游戲和歌舞等表演形式,使學生感受音樂,引導學生通過肢體形式將音樂旋律、節奏、情感等完美展現。
(二)給予學生展現自我的空間和時間
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都較為復雜,要想更好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必須給學生一個輕松和自由的生存空間和發揮空間,以促進小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走進音樂、感悟音樂、接受音樂審美教育。教師可以開展多方面的表演形式,除了教師對學生進行集體編舞之外,教師還應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根據音樂進行自由編舞或演奏等。為此,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其次發揮積極的督促作用,使學生在自身的學習和實踐中不斷進步。
(三)尊重學生的創造成果,給予積極的肯定和鼓勵
小學生的內心世界較為脆弱,而小學教育對學生而言,可能會影響一生。因此,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以鼓勵和表揚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促進學生不斷進步。首先,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創造,讓學生學會享受自己的創造成果。其次,對表現較為優秀的學生給予積極的贊揚和默許,以促進學生在音樂創造的基礎上獲得更大的進步。最后,對表現一般的學生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認可,善于發現學生創造成果中的優點,給予適當的表揚。不能單純注重對結果的評價,更應注重對過程的評價。在培養小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時,教師要遵循欣賞學生能力和激發學生潛力為重要指向,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得以提升。
四、結語
隨著小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對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小學教師更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音樂教學和落實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需要注重對學生以下幾方面能力的培養,即:審美想象能力、審美理解能力、審美創造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斷深入挖掘美的因素,使學生融入到審美體驗中,給學生以音樂智慧的啟迪和音樂道路的鋪墊,使學生的情操得以陶冶,心靈得以凈化,人格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李飛飛.基于地方文化傳承的小學音樂校本課程開發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張旭萍.高中生審美素養的調查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3]周彥冰.小學生音樂素質教育的現狀與對策[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