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

【摘 要】遵循“尚德”教育的理念,發展“蘇式”教育的特色,轉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并結合“思維導圖”的拓展途徑,促使化學教育充滿文化氛圍和探究氣息,在知識構建的同時獲取能力提升。
【關鍵詞】化學教學;知識網絡;應用信息;應用水平
一、正確呈現酸堿鹽的知識網絡
在課堂上,我們可以通過玩“游戲”,走“迷宮”,理解主題信息。
案例1:酸迷宮。
活動:幫助鹽酸“先生”躲避“吃人的野獸”,安全走出酸“迷宮”。
規則:屏幕下方的數字按鈕, 分別代表12種物質,如果鹽酸能夠從這里經過,點擊對應的數字按鈕。
學生:根據鹽酸的化學性質,分析并選擇合理的“逃生”路線,然后完成對應的反應方程式。
思考:如果鹽酸“先生”不小心進入“迷宮”,是否可以再次“逃生”?
提問:為什么鹽酸和硫酸都選擇了相同的“逃生”路線?
學生:進一步認識到,鹽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以及酸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
案例2:堿“迷宮”。
活動:氫氧化鈉“太太”闖入了另一個堿“迷宮”,其中的“逃生”路線有好幾條,但有一條路線是完全行不通的,請將其找出來。
學生:根據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分析并選擇合理的“逃生”路線,然后完成對應的反應方程式。
思考:如果換成氫氧化鈣“太太”,進入“迷宮”,“逃生”的路線是否相同?
提問:為什么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都選擇了相同的“逃生”路線?
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以及堿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
教師:展示“酸堿化學性質”的思維導圖。
學生:進一步理會“結構決定性質”的化學科學思想。
說明:“迷宮”設計,旨在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思維機制,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提煉,做到處在“迷宮”而保持清醒,走出“迷宮”而感受成功。
二、正確分析中和反應的應用信息
說明:讓學生從微觀角度分析“中和反應”的微觀過程,有助于理解酸和堿最本質、最核心的知識內容。也就是說,酸的性質實質上是氫離子的性質,堿的性質實質上是氫氧根離子的性質,即酸與堿的反應就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的反應:H++OH-=H2O。
案例3:NaOH與四類物質能夠發生化學反應。
(1)驗證反應①,將無色酚酞試液滴入NaOH液中,溶液變成 色。
(2)依據反應②說明NaOH必須密封保存,否則在空氣中要變質,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3)用微觀示意圖(圖2)說明反應③的發生,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表示為: 。從該圖看出,反應前后沒有變化的微粒有 。
(4)為驗證反應④能夠發生,你選擇的物質是 。
A.Na2CO3 B.HCl C.CuSO4 D.NaCl
說明:上述案例通過中和反應,進一步整合酸堿鹽的化學性質,有利于學生知識網絡的形成,也有利于提升思維能力。
三、正確使用課本資源提升應用水平
案例4:觀察下列圖片,說明其中體現了酸堿的哪一些性質?
學生:看圖說話,交流小結。
說明:教材中的插圖往往蘊含豐富的化學知識,通過串聯組合傳遞相關信息比較準確,還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思考。
教師:給出單元知識的思維導圖。
學生:課后將鹽的知識納入上述“思維導圖”中,進一步構建酸堿鹽的知識網絡。
足夠的備課活動,必然會刺激授課人的思維細胞,如果不經過反復的提煉和修正,精品課堂其實不可能產生,雖然存在隨機發揮的可能性,但缺乏成功的必然性。把備課的功夫做足,才有可能體驗其中的味道,課堂的駕馭自然會水到渠成,享受成功的喜悅當然可以期待。
如果遵循“尚德”教育的理念,發展“蘇式”教育的特色,那么轉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并結合“思維導圖”的拓展途徑,促使化學教育充滿文化氛圍和探究氣息,在知識構建的同時獲取能力提升仍然是比較好的線路。
【參考文獻】
[1]侯志明.讓化學課堂更有“化學味”[A].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3/3:1
[2]杜悅.巧設情景活動推進[B].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3/
3:19-21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北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