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華
【摘 要】“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意思是說,不論做什么事,事先都應該有所準備,強調了準備工作對于做事情的重要性。然而,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該不該預習,怎么預習,一直是老師們爭議的話題。下面是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小學數學預習問題談一些看法。
【關鍵詞】課前預習 ? ?小學數學 ? ? 運用
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數學知識是連續的、不間斷的,新舊數學知識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當然,數學預習是建立在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教師的有效指導上的。低年級小學生容易產生“先入為主”的思想,使得他們都有一種“優先意識”,預習了之后,淺顯地認為自己全懂了,而且萬一在預習途中一知半解,也許還會產生了一些偏差。而四五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內容和學習難度上都會達到一個新的標準和層次,也具備了一定的思維水平和概括能力以及信息處理能力,因此就需要我們教師多做預習指導。
一、課前預習的重要性
1.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前預習可以使學生的新知識處于有準備的心理狀態,老師上課上什么內容,自己通過預習可以了解在哪些方面還弄不懂,這樣帶著問題走入課堂,效果明顯會提高。通過預習,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了一定的認識,將一些簡單易懂、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了內化,并有了困惑和疑問。在課堂上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討,這樣既節省了不必要的講授時間,給了學生更充分的探討時間,又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欲望,使聽課具有針對性,為掌握新知識做好心理方面的準備。學生在預習時,對自己不懂的內容都做了標記,聽課時,就會主動地、有重點地聽課。教師在審閱學生的預習作業后發現學生較集中、較典型的問題,教學時也會有針對性地施教,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2.課前預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預習是讓學生自己去自學,通過自學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校,教師能教給學生的只是最基本的知識,大量的新知識需要靠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去探索,根據自己的需要去自學。因此,從小就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課前預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常常有一些接受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對教師所講解的內容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消化吸收。但是,有的學生會因為前面的知識還沒有完全理解就學習后面的知識,感覺難度很大,而逐漸失去興趣。在課前預習中,這部分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與理解,初步掌握了要學習的知識,有了一些成功感,這種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也就會積極參與課堂上的討論、提問,對學習便有了信心,長期堅持,自然不再覺得數學難學,從而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真正有質量的預習,不僅能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使學生在數學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培養和提高。
二、預習過程中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預習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教師情況等主客觀因素,有針對性地開展。
1.預習要“因題而異”。教師在布置預習作業之前,應事先看看教學內容是否適合預習。定義、公式是數學基礎知識,其推導過程較為復雜,學生通過預習,往往不能理解其中道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布置恰當的預習內容,學生能夠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到課堂教學時師生都將覺得很輕松,事半功倍。
2.預習要“因生而異”。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具有其獨特的思維品質及學習品質。對于那些學習態度積極、思維品質良好、創新意識強、喜歡獨辟蹊徑的學生,教師面對全體學生的教學顯然不能滿足其學習需要。這部分學生通過預習,能夠培養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留下更多的時間、空間去探尋知識背后更為廣闊的內容,有利于培養各方面能力。而對于那些按部就班、學習態度比較消極的學生來說,預習可能會造成他們更大的惰性,使其逐漸喪失探究知識形成過程的興趣。
3.預習要“因師而異”。學生事先了解了學習內容,到了課堂之后已不是白紙一張,這對授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深入理解教材編寫意圖,創造性使用教材,大膽重組教材,以保持學生預習之后對新知仍有新鮮感,保證其學習新知的熱情。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設計教學流程,合理調度課堂教學進程,因材施教,使學生預習與課堂學習兩種不同層次的思維活動相互支撐,相互促進。具備這種能力的教師,在預習之后的課堂教學中,能與學生進行更高層的精神交流,碰撞出新的思維火花,師生交流互動相得益彰。反之,還不能深刻理解教材并靈活掌控課堂的教師,如果在學生預習之后仍“照本宣科”,不僅會使學生學習興趣蕩然無存,還易造成“好學生吃不飽,后進生沒吃好”的現象。
總之,預習是課堂的延伸,能夠提高課堂效率,更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便進一步確定當堂課的重難點、課堂知識容量和教學進度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合適的土壤,使課堂變成師生、生生間雙向交流的場所,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
【參考文獻】
[1]李熾朋.淺談探究式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運用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8).
[2]胡愛玉.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J].教學月刊社,2005(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