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赟
(常州市第二中學,江蘇 常州 213003)
e學習背景下高中語文教與學的探究
王赟
(常州市第二中學,江蘇 常州 213003)
在高度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傳統教育亟待創新。基于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的e學習則帶來了一場教學模式變革,顛覆了傳統教與學的關系。一方面創建了新型課堂模式,實現“時時有課堂、處處有課堂”。另一方面使教師角色和學生角色有了較大變化,并對高中語文教與學產生巨大影響。
e學習 課堂模式 教師角色 學生角色
我們處于高度信息化時代,即使足不出戶,也能通過各種信息、數據,了解天下大事、進行暢通交流,甚至實現在線購物、理財、無紙化辦公等多種需求。是信息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傳統教育亟待創新。基于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的e學習應運而生,并且在國內外都掀起了熱潮。本文基于e學習的大背景,針對高中語文學科的“教”與“學”進行探究。
何克抗教授認為:“e-Learning指通過因特網或其他數字化內容進行學習與教學的活動,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的、具有全新溝通機制與豐富資源的學習環境,實現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將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和師生之間的關系,從而根本改變教學結構和教育本質。”①就高中語文課堂來說,我們的教育受眾是高中生。他們心智日趨成熟,但性格隨之內斂,很少會像小學生那樣踴躍發言,課堂較為沉悶。另外,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教師滿堂灌、學生抄筆記,遇到教師提問和小組討論,發言的總是少數積極分子,這些已成為傳統高中語文課堂存在的突出問題。
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說:
1.學生日趨成熟,更加內向,不肯主動發言,即使沒聽懂也不愿找老師問。
2.課堂學生的參與度不夠,和教師交流不夠充分,活躍的總是個別同學。
3.對于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不滿意,學生覺得缺乏新意。特別是學習文言文,覺得很枯燥。
從教師“教”的角度來說:
1.傳統教學,時間有限,不能面面俱到,無法同時調動所有學生融入課堂。
2.對于全班每個學生知識點的掌握及存在的不足不能清晰了解,不能對癥下藥。
3.無法在課堂上用一堂課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
4.對于學生的考核評價,只能依靠總體感覺和分數,不夠全面客觀。
正是這些問題,讓部分同學喪失對高中語文課程的喜愛,也讓部分老師有心無力,希望扭轉現狀,又找不到方法。而e學習的出現帶來了教學模式的變革,創建了新型的課堂模式。
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同樣內容有些同學一點就透,有的可能似懂非懂。但受課程節奏制約,教師只能催著他們一起向前走。一些內向的學生由于不好意思向老師請教,只能任由遺留的問題越積越多。而e學習則改變了這個情況。每人手中的平板電腦,就像一塊保留了所有板書的小黑板。它的存在使課程不再拘泥于45分鐘,不再固定在某個教室,而是拓展到任何時間、任何空間。課堂上沒有聽懂,學生完全可以參考平板電腦里的板書、課件、微視頻進行自學。在等公交車時,或在睡前看一看平板電腦里標記的知識點,既增強記憶,又能充分利用邊角料時間。如文言文的一些詞義、語法,瑣碎繁復,特別適合利用邊角料時間化整為零地學習。
對于教師而言,在課后可以根據課堂情況,及時反思,調整并補充課件,而后及時更新,等于給予學生課后反饋。如果發現某個知識點,如議論文的立意,大多數同學都存在疑惑,教師就可以制作一個相關微視頻,針對某篇病文進行解析。上傳之后,所有學生都可以隨時隨地點擊觀看。微視頻長度一般在10分鐘左右,只針對一個知識點,有的放矢地講解,無疑是對癥下藥,還可以反復觀看,滿足一些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的需求。而教師往往按照專題制作一系列微視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有選擇地學習,大大拓展和豐富課堂。特別對于假期中的學生來說,是一種便捷的學習方式和提高手段。e學習不僅使學習從傳統課堂的狹隘模式中跳脫出來,實現后續的、持續性的學習行為,而且鍛煉學生自學能力,真正實現“時時是課堂、處處是課堂”。
隨著時代發展,中國教育呼喚著教師角色的轉變和新型師生關系的誕生。正如《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一書中所說:“課程改革需要建立一種以師生個性全面交往為基礎的新型師生情感關系……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角色要轉變。”②傳統教學中的老師往往扮演趕牛人的角色,學生就是牛。趕牛人生怕牛吃不到草會餓著,一個勁兒地催促它們按著自己的方向和思路(課堂預設),在既定時間(課時)到達青草地(教學目標)。這就存在幾個問題,首先條條大路通羅馬,通往教學目標的路也不止一條,教師讓所有學生都從一條路上走,多元化的思維受到限制,使學生淪為不會動腦筋的學習奴隸。其次,趕牛的教學模式會使師生很疲憊。教師不僅要教學,還要不斷觀察、提醒、監督學生的聽課質量,浪費大量精力。學生被強行按頭吃草,尚未消化,仍要大口吞咽,效果亦是不佳。而進行e學習之后,這些問題迎刃而解。因為這時老師扮演的是“引路人”角色,任務是調動學生的發現探索能力。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在新式課堂上可有可無,相反教師的存在是新課堂開展的必要前提。做好事先準備和學會引導是教師面臨的兩大課題。例如,教師要準備好自己的教案和課件、提前試用設備;要教會學生如何使用平板電腦上傳下載內容;要規范好課堂紀律;向學生明確本節課的核心知識點等。學生使用的平板電腦,與教師的終端相連,教師的課件會同步顯示并且保存在學生的平板電腦。這樣,坐在教室任何角落的學生都會享受平等的聽課權利,不會因為座位位置影響聽課質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就會同步發送到所有學生的平板電腦上,大家在限定時間內答題并上傳答案。教師通過終端觀測上傳人數和名單,并且能隨機抽取任意一位同學的答案,進行點評。因為每個人的答案都將呈現在大屏幕上,同學們也會認真思考,力爭做出最好的回答。從某種意義上說,e學習的答題方式,迫使不愛動腦筋的同學學會思考;迫使愛走神的同學學會專心,從而避免傳統教學中學生參與度不夠的問題。可以說,e學習減輕了教師的監督負擔,并使全班同時回答一個問題成為可能。在教師點評之后,學生可以把修改后的答案再次上傳,實現反復思索、知識的反芻。教師等于先明確了我們最終到達的青草地在哪里,然后設計一系列路牌,引導學生自己走過去。正如波利亞所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最容易掌握其中規律、性質和聯系。”“釣勝于魚”,追求知識的過程本來就是一次美妙的探路之旅,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如果我們利用e學習,把語文學習變成一場美的教育、一次精神的遠足、一次獨立的探索,而非功利的應試學習,相信假以時日,語文教育會獲得新的生機。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這種交往昭示著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③。在e學習時代,學生已經從默默無聞的“臺下觀眾”,轉型為活躍在課堂上的“臺上演員”。筆者聽過兩節e學習的語文課,都是學生唱主角的課程,很精彩。聽后最大的感觸就是,學生的能力是超乎想象的。老師總是低估學生的能力,不敢放手打造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其實學生是一個充滿創造力和活力的群體,他們朝氣蓬勃又充滿叛逆。正如教育家魏書生所說:“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所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盡可能讓學生講。”當然,學生唱主角,離不開教師的合理引導。在教師的引導和調控之下,讓他們主動探尋知識,使他們的觀念發生變化,一切就事半功倍了。e學習為學生爭取了“登臺演出”的機會,也許初次演出會有些緊張,相信多次磨合一定會使學生適應自己的新身份,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角”。
正如學者亞歷山大所說:“僅依靠信息技術本身,并不能改變學習。真正的改革在于學習和教師理念的變革。”④e學習只是工具和手段,最關鍵的還是使用它的人。我們在利用它之前,首先要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改進我們的思想和觀念,真正做到思想與時俱進,才能真正把e學習的作用發揮到最大,才能真正實現新時期高中語文教學的新飛躍。
注釋:
①何克抗.e_Learning的本質_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J].電化教育研究,2002(1):3.
②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24.
③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16.
④宋國學.國外e學習的研究綜述 [J].外國教育研究,2006,VOL33(2)總第188期:39.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何克抗.e_Learning的本質_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J].電化教育研究,2002(1):3-6.
[3]宋國學.國外e學習的研究綜述[J].外國教育研究,2006,vol33(2)總第188期:39.
[4]蔣昊君.e學習_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4(22):18.
[5]顧建新.e學習_環境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方式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VOL33(26):53-55.
[6]何克抗.大數據面面觀[J].電化教育研究,2014(10):8-22.
[7]祝禧.e學習_讓文學意象輕舞飛揚[J].華夏教師,2014,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