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宇
摘 要:在當代社會,英語學習的地位很重要。英語作為一種基本素質,其學習的意義和作用不可小覷,提高學生學習的素質和能力,更加要求學生合理安排時間,有目的地進行自主學習。對于小學英語的教學,一直在不斷探索,試圖尋找到一種適合小學生學習,在能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逐步引導他們自主學習英語的習慣和方法。
關鍵詞:自主學習;創設情境;多感官
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用英語進行對話。但是,就中國現有的教學模式來說,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仍然不高。大部分學生對于英語學習興趣較高,但是真正學透的人不多。主要表現在:(1)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機械重復單詞、句子,并不清楚字母的組合發音規律和句子基本構成的規律。(2)還有部分學生把英語課視為游戲課,不重視英語的學習。(3)在小學階段,英語課相較于數學課、語文課屬于副科,無論從學校、家長還是孩子的重視程度來說,地位相差甚遠。對于一種語言的學習來說,越早越好,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是學習的黃金時期,對于英語的學習來說更是如此。我國學習英語的環境已經有了很大改觀,但英語在我國這片土地上的發展仍然有很多的困難。
小學英語教學屬于英語啟蒙階段的教學,是基礎階段的教學。通過調查,89%的中學生由于在小學階段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高,中學英語成績也普遍較好。小學英語基礎沒有打好的學生,往往中學的學習較差,幾乎對英語一竅不通。因此,我認為作為一名小學英語老師肩負的使命更大、責任更重,需要在40分鐘的課堂上。更加合理、高效地引導學生學習。在我的課堂上,一直貫徹著這樣一種理念:快樂學習、學以致用。我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創造真實的語言情景,讓他們體驗真實的環境,創造交際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操練,熟悉運用所學語言,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創設有趣生動的情境,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技巧。
在我的課堂教學中通常采用以下幾種創設情境的教學策略:
一、寓教于樂,在游戲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基于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游戲的方式比較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能夠很容易讓學生參與進來。在體驗快樂的同時,能夠面向全體,讓全體學生參與進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這也達到了教學的最初目的——更有效地學習,更快地吸收知識。但我們也需要正確、合理地運用游戲這一教學方法,不能一味追求表面上的熱鬧氛圍,它雖然是英語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但也不能過分夸大其作用。
英語游戲的方式多種多樣,例如,listen,act and do,look and guess,go and stop等。要盡可能多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多創設一些游戲情境,尤其是猜測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進行頭腦風暴,讓學到的知識充分利用到情境對話中。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多感官創設情景
巴班斯基認為:“創設必要的教學物質基礎,顯然是有效和高質量地發揮教育教學過程的條件。”多媒體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把聲音、文字、圖形、圖像、視頻等有機結合起來,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充分調動學生聽、說、讀、寫等各種感官。
三、自編故事,引導學生參與和思考
除了游戲之外,故事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學習形式。可以從學生熟悉的故事出發,鼓勵學生多說多練。在自編故事的時候,要遵循一個原則:有生動情節、豐富情感、蘊含一定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通常對于故事教學法,先要整體試聽,然后分部分試聽和講解,最后提煉、升華主題。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逐步進入情境,掃清障礙,提煉交際的對話進行操練。要采取多種活動形式,主要是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師設定的任務,不斷在故事中重復和鞏固,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故事教學的優勢在于使學生潛移默化地進入某種特定角色,不是機械學習,而是用英語進行交際,因此故事教學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布置環境,讓學生身臨其境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學習英語的環境仍不夠真實,因此需要教師給學生創設相對真實的西方環境,也需要教師在布置教室或英語課堂上花一些心思,讓學生感受濃厚的英語學習色彩。
總之,語言源于生活,脫離實際生活的語言是不“真實”的。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將語言融入真實的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一切以培養小學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為主要目的,創設多種靈活、生活化的教學情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在情境中體驗、理解、鞏固、運用知識,提高語言交際能力,最終達到學生全面發展、課堂高效進行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杜小宜.學科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廣東教學研究,1999.
[2]劉不鈺.讓學生樂參與、能參與、想參與、會參與[J].太原教育學報,1998.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