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秀清
摘 要:音樂是蘊含訴述人類心理情愫的一門感性學科,同時又是一門蘊含有規范理論的理性學科,它以特殊的非語義為特點,通過音符的創造給人們以無限遐想,在與音樂接觸的世界里人們可以提高其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尤其在人類初期的小學階段,這是對音樂敏感的特定階段,是人格品性形成的階段,也是思維和第二層次創造力培育的重要階段。以小學音樂審美教學為核心,對小學的音樂教育強調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注重個性和差異,鼓勵學生進行發散創新思維和想象力的創造,從而培養出小學生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小學音樂;創新思維;創造力
小學音樂的創新思維教育是基于學生主體的教育,它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個人潛能的發揮及進步,提倡學生在小學音樂的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地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既有知識架構的基礎上,進行新的知識的探究與思考,從而,在小學音樂的學習中徹底改變傳統接受式的學習模式,用全新的、探究的、想象的學習,完成小學音樂知識體系的構筑。
一、小學音樂創新思維教育的意義及現狀分析
所謂創新思維教育,即以人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為根基,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發揮人的潛能,拓展想象和創新思維空間,強調人的本體性作用,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促進全面、創造型的素質人才教育。
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創新教學中加以改善:
1.小學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還未完全融合
在我國的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還未有效進行結合,最大的原因是:由于音樂教師缺乏舞蹈基礎,在對學生進行音樂與舞蹈結合教學的時候,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欠缺對舞蹈知識、技能的認識與掌握,因而無法利用舞蹈的優勢與特點進行音樂的輔助教學。
2.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還欠缺創造精神
目前的小學音樂大多數還停留在完成簡單的音樂教學任務上,欠缺對音樂教學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僅僅以教授幾首歌曲為任務,而對音樂課堂缺乏創新意識與精神。
二、小學音樂創新教學的策略與路徑探討
1.創新的音樂教學方式能培養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升創新思維能力
對于音樂藝術的認知與學習,必須以興趣為引導,從最基本的音樂興趣入手,采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可以多方面地促進學生音樂濃厚興趣的生成:
(1)用愉悅舒適的音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音樂教學環境和氛圍是影響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音樂環境的舒適程度、音樂教學設備的齊備程度、音樂互動氛圍的和諧度,都對小學音樂教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音樂課堂上,要利用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緊緊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和新鮮感,用音樂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特殊感受,把小學生帶入音樂的氛圍,用愉悅的氣氛和輕松的情緒感染小學生,使學生在輕松自如的氛圍下進行音樂的學習。
(2)融入兒童音樂劇表演的教學活動
兒童音樂劇以歌唱為表現手段,用音樂展現其內在靈魂,以劇本為基礎,用演員的歌唱、肢體動作、音樂的烘托作用,來反映兒童的生活和心理反應,它是一種把音樂、舞蹈、戲劇融為一體的戲劇藝術形式,如,《丑小鴨》《龜兔賽跑》《獅子王》等,將兒童音樂劇引入小學音樂教學,為音樂課堂教學帶來全新的變化與生機,學生在豐富的音樂劇學習過程中,充分感受到自己是活動的主角,是演員而不是觀眾,使小學生處于優勢的興奮中心,進而產生持久的音樂學習興趣,同時在參與音樂劇的表演活動中也增長了音樂基本文化知識和技能。
例如,在兒童音樂劇《喜羊羊與灰太狼》中,學生通過表演不同的角色,描摹劇情中“喜羊羊”和“灰太狼”不同的心理變化,進行音樂伴奏之下的學習:
灰太狼:在音樂小調式的慢速而較強的力度展示下,扮演的灰太狼又餓又渴地在路邊尋找食物,學生體會到一種無奈的音樂情緒;
喜羊羊:在音樂大調慢而弱的節奏下,喜羊羊在草地上輕松地吃草,感受到愉悅開心的音樂情緒;
小白兔和小松鼠:在音樂小調快而強的節奏下,小白兔和小松鼠看見灰太狼趕緊逃跑,感受到音樂節奏中它們擔心害怕的心理狀態;
喜羊羊和灰太狼斗爭:用音樂大調的快而強的伴奏,展現喜羊羊和灰太狼斗智斗勇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到激烈而緊張的音樂情緒。
(3)穿插舞蹈的小學音樂教學
小學音樂的教學方法中還可以通過穿插舞蹈進行教學,使單調的歌詞變得靈動而歡愉,課堂氣氛活躍而輕松,例如,在音樂《粉刷匠》和《閃爍的小星》的音樂教學中,優美的旋律伴以優美的舞蹈動作,可以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期待,提升學習興趣。同時,音樂教學中用舞蹈穿插,還可以啟動學生的聽覺欣賞,使小學生的思維隨著舞蹈的律動而保持興奮,例如,在教學生欣賞《天鵝湖》的音樂片段時,如果用經典的音樂作品與高雅、華貴的芭蕾舞蹈相融合,用舞蹈、音樂相結合的方式,賦予人物以高尚的情感、豐富的思想,賦予音樂作品以激情的活力、美的感受。
舞蹈與音樂的結合是最富有創意的教育形式之一,它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音樂與舞蹈廣闊的聯想、想象、創造空間的創設,可以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水平。同時,音樂與舞蹈相結合的藝術教學手段,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感知覺、注意力、想象能力和發散思維,用另一個角度深入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2.用音樂教學的系統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通過教師的努力和實踐,可以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另一方面,音樂的系統化教學實踐也是重點和關鍵。
(1)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
音樂系統化教學要注重音樂藝術的美感和節奏感的結合,音樂的系統化教學必須以循序漸進的節奏感培養開始,通過培養學生對節拍的律動感受,進行基礎的訓練,小學生在音樂方面的知識是空白的、需要教師進行填補的,因此,系統化教學的前提即要首先對學生進行節拍的初步教學,其次才是音樂相關知識等其他內容的學習。
(2)鼓勵學生進行簡單的音樂創作
小學生在教師的音樂教學下,除了基本的唱歌、聽歌以外,教師還應當鼓舞有音樂感的學生進行簡單的音樂創作,鼓勵小學生用自己特殊的感知覺,對聲音和節奏進行把握,細心地聆聽、耐心地體會,在腦海里記錄下世界中美妙的聲音及節奏,通過對生活中各種不同的聲音:雨聲、雷聲、動物的不同叫聲、小孩的笑聲、吵鬧聲等進行音樂的簡單描繪,用自己特殊的、創意的想象進行音樂的簡單意境表達,在其進行基本的、簡單的音樂創作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音樂素養。
(3)拓寬學生的音樂相關知識
小學生在聆聽音樂、哼唱歌曲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學生熟悉的、耳熟能詳的音樂,引導學生進行體悟和感知,根據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進行相關基本音樂知識的傳播,引導學生學會對不同的音樂進行不同的欣賞。
總之,小學的音樂教學必須以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為主,通過教師音樂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和實踐指導,讓學生在音樂感知的同時體會到不同藝術形式,如,兒童音樂劇、舞蹈的魅力,從而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增強學生的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升其創新思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出良好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佟賀,尹愛青.對小學音樂欣賞課《打字機》現場教學的幾點思考[J].北方音樂,2014(01).
[2]權富興.歌曲創作三要素[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2(04).
[3]王婷.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評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2(S1).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