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
【關鍵詞】 數學教學;教學效率;提高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5—0097—01
新課程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核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主動學、怎么學以及會不會學。那么,教師應該怎么做學生才會愿意學、主動學,進而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呢?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般來說,學生往往因為喜歡教師而喜歡該教師所教的那一科,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要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首先教師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對他們要多鼓勵,多幫助,從而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要及時引導學生彌補數學知識上的缺陷,使他們有了對學習數學的勝任感,才能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其次,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進而培養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再次,教師應以精深淵博的知識、嫻熟的教學技巧博得學生的信任和喜愛。
二、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數學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行為,需要一種內部動力來推動學習行為,這種動力就是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只有當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時,才能積極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多種形式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筆者首先出示學生熟悉的五角星,讓學生找出它的角,初步感知角。接著提問:“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比一比,看誰找到的角最多”,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充分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從而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重視創新
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再是學生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應動手實踐、自主創新。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打破傳統教學的“老框框”,鼓勵學生多發問,允許學生“插嘴”。
比如,在學習了“連加”后,筆者出示了下面一組練習:(1)3+7+5(2)5+6+4,讓學生算出得數,完成后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算的,在(2)中不少學生先算6+4等于10,之后再加5。這是“湊十法”的巧妙應用,這體現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筆者也給予了熱情的鼓勵:“你真會動腦筋!”、“你真聰明!”,有效增強了學生創新的信心。
四、用好激勵性評價培養情感
激勵性評價的目的是使學生明白自身不足的同時,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教師要善于表揚學生,尤其是對學習沒有興趣的學生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做到只要發現學生有一點點進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應該及時地表揚、鼓勵,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如上課時,當筆者提出比較簡單的問題時,讓“學困生”回答,學生回答正確后,及時表揚:“回答得非常正確,進步很大。”學生上課舉手發言,即使回答錯了,教師也要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他:“看××能大膽發言了,雖然問題回答得不完全正確,但是已有了很大的進步,我相信下一次××一定能把問題回答正確。”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和不愛發言的學生來說,教師能表揚他、鼓勵他,他當然非常高興,甚至非常自豪。由此會對學習產生興趣,會認真聽課,積極發言,這樣他的學習成績自然會很快提高。
總之,教師一定要努力學習和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掌握技能和發展能力。由于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方面的發展和志趣、特長不盡相同,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要創設條件,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在教學中,教師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并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積極思考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