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芳
【關鍵詞】 班級管理;班級文化;育人環境;氛圍;管
理制度
【中圖分類號】 G6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3—0045—01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說過:學生在學校可以同時受到兩種教育,獲得兩種知識;一種是有意識地學到的知識,一種是無意識地學到的知識,有意識地學到的知識是專門的學習學到的,而無意識學到的知識是他們受到人文環境的影響,在環境中看、聽、與人交往時所獲得的知識。杜威先生在這里所說的人文環境,其實就是我們經常談及并且努力實施的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班級是學生生活的重心,它是知識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心靈的歸宿地。而富有人性、感性、個性的班級文化,將會給我們的學生帶來更為人文的生命關懷,引領學生在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的過程中,啟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溫暖其心靈,達成生命的自我實現!在自己的教學生活中,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
一、建立溫馨和諧的班級環境,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1. 保持教室整潔,養成良好習慣。教室的衛生是班級文化環境的基礎。我要求班級的教室必須干凈、整潔。這不僅僅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且也能培養學生今后嚴謹的生活和學習作風。我一直認為,干凈的教室不是打掃出來的,而是保持出來的。作為教師不能只制訂一些方案和措施就行了,因為教師也是班級的一分子,也是主人,必須參與到班級文化建設中去。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我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從自身做起。我經常教育學生看到紙屑主動撿起,課桌椅排成一線,衛生潔具擺放整齊等,從而讓每個學生都樹立主人翁的責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有了教室整潔這個扎實的“地基”,我們就可以添磚加瓦了。
2. 創設良好的文化氛圍。班級環境的布置是班級文化建設最基本的內容。它不僅直接體現了班級的精神面貌,而且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一定的影響。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意識到堅持用名言警句教育學生猶如春雨對學生有“潤物細無聲”之妙。在教室南、北側的墻壁上,我布置有書法特長的學生書寫自己喜歡的名言、古詩和日記佳作,并且每周進行一次更新。每寫一次,就進行品讀,并告訴學生一些道理,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日無書,百事荒蕪”等。我也知道雖然學寫一則日記,學習一則警句、一句名言,對學生的思想變化或許不能立即奏效,但是堅持不懈,必然會對學生思想的變化、世界觀的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充分利用教室的各個角落,讓教室的文化色彩書香氣息盡可能豐富,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起到獨特的浸染作用。
二、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健全班級管理制度
班級制度建設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環節。一個良好的班集體除了依靠學生自覺,還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通過制度文化建設,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學生行為的隨意性,并發揮懲處歪風、激勵后進、獎勵先進的作用。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實施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意識不是班主任強加的,而是在主動參與班級管理的活動中形成的。如,在組建班委員會時,我采取了班級民主投票競選的方式,推翻了以往傳統的任命制,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班級里的班風班訓是學生行動的指南,它的形成不是班主任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先讓學生收集有關的名言警句,然后由學生集體評出適合班級的班風班訓。因此,制訂的班風班訓是聽取了每一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通過集體表決形成的,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有利于班級的管理。
2.建立完善的班級獎勵制度,讓學生主動參與班級活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能充分發揮班級榜樣的力量,學生的積極性就能得到更好的發揮。讓學生制訂適合自己的獎勵機制,如每周進行一次學習、衛生評比,每月進行一次作業大評比,把這些選出的學生名單進行公布,并及時地進行獎勵,以此來激勵學生。我通過組織開展各種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參與競爭,提高思想修養,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參與,促進學生之間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協作,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進而升華為集體感情。另外,在教室墻壁的空白處設計了榮譽角、紅十字角、張貼著學生為班級取得的各種榮譽,從而增進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3. 積極開展小組競爭活動,提高班級管理實效。“小組合作”是新課程提倡的一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在班級管理中如果能夠積極開展小組競爭活動,就能夠使學生自覺地投入學習,并嚴格要求自己,促使學生逐步由“他律”變為“自律”,提高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