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其強
【關鍵詞】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愿學;善學;會
學;樂學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3—0051—01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知識的獲得必須通過學生積極思考和實踐活動,必須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因此,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創設自學的“氣氛”,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主渠道。
一、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使學生愿學
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所以,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地去探索、去思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1.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熱愛一位教師,連帶著也會熱愛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他會積極主動地探索這門學科的知識。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 激發學習興趣。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自動地調動全部感官,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與學的全過程。(1)要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新課程的一大特點就是強調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的趣味性十足的情景中自主發展。毫無生機的課堂教學不光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厭惡老師,更會阻礙學生的自主發展。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能讓學生感到親切的情境。(2)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幽默。詼諧幽默的語言,不僅能拉近師生關系,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集中注意力,更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記憶深刻。(3)設計合理科學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學生是有差異的。有的學生基礎好些,接受新事物快些,而有的學生基礎相對較差,接受能力也慢。因此,教學中“因材施教”顯得相當重要。對于不同類型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階梯式方式,布置不同類型的作業,讓每個學生都能“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到”,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指導學習方法,使學生善學
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屬于學習主體位置。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在自主探索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因此,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出發,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讓學生通過預習、質疑等具體活動提高創新能力。
1. 指導預習。自主學習的預習,貴在獨立性,是學生獨立獲取基本知識的重要一環。指導預習按“扶——放”原則,起先可設置“導學提綱”,以設計一系列問題的形式,在“學什么”、“怎樣學”兩方面加以引導。
2. 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質疑問難。有的學生由于受知識年齡等限制,膽小不敢質疑問難;有的滿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質疑問難,所以我們要創設條件,努力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善于靈活地向學生提出探索性問題。
三、教會自我評價,使學生會學
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自己最清楚什么樣的學習最能滿足自己的需要,最清楚自己想知道什么,也最清楚自己糊涂和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學生自我認識的基本手段。自我評價可以分為即時評價、階段評價和總結評價。學生自我評價有利于學生認識自我、激勵自我、調整自我等自我教育能力不斷提高。
四、注重家校合作,使學生樂學
當今的教育是眾多社會力量的合作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可以說家長是否有效地配合學校教育,直接決定著教育效果。有些家長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只把目光聚焦在成績上,逼迫孩子出入各種補習班、特長班。不關心孩子的興趣愛好,不關心孩子的成長,致使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哪還會自主學習?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應告訴家長把目光放長遠,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關注孩子的持續發展。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