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夙勃
摘 要:課外活動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延伸課堂學習、對學生進行多元化評價、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興趣;課外活動;生物教學
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級、八年級生物學教育教學要求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使學生初步具有生物學實驗操作的基本能力,有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的思維習慣,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創新意識和科學態度,并為確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奠定必要的基礎。
但失去中考壓力的生物學教育教學,處于既不受重視又必須肩負素質教育重任的尷尬境地。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搞好生物教學呢?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淺談利用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助力生物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激發興趣,全班參與
我任教的學校在甘南迭部,位于岷山西北。這里群山環抱,四季分明,有得天獨厚的生物資源。每年七年級新生一進學校,第一天課外活動就帶領他們參觀學校的生物實驗室和標本室。實驗室里的各種模型、標本、儀器以及標本室里往屆學生采集制作的標本和課外活動的照片,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積極要求參加課外活動。以此為契機,第一節課就對學生宣布了課外活動的計劃,成立課外活動小組。根據學習和身體條件平均分組,選出組長、記錄員、管理員等,明確活動目的和日程安排。這樣,就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培養興趣,助力學習
七年級、八年級的學生隨學習壓力的增加,學習的興趣逐漸減弱。這就要通過課外活動繼續培養學生的興趣。開學幾周后,組織了一次爬山活動。活動的主題結合七年級的第一次調查活動“調查校園里的生物”確定為“認識身邊的生物”。學生一邊爬山,一邊興高采烈地指認各種植物。到了小山頂,大家圍坐成一圈邊休息邊討論看到的植物。這次活動輕松愉悅,鍛煉了身體、陶冶了情操,而且許多來自鄉下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表現很突出,極大地增強了信心,培養了興趣。這次活動還重溫了調查和觀察等科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一些興趣降低的學生又提高了興趣。
三、多彩活動,保持興趣
學生喜歡做實驗,喜歡到活動室活動,喜歡到多媒體教室上課,更喜歡到野外活動。根據這個特點,除了平時在實驗室和標本室課外活動外,還利用多媒體觀看視頻和課件。尤其是在晴朗的周六和周日,帶學生到野外觀察生物。如,春天觀賞各種野花,學生熟悉了花的結構。夏天觀察各種類型的植物和植物的各種器官。學生了解了“生物圈里的生物”。秋天觀察植物的果實和生長情況,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植物的生長、發育、成熟、繁殖等過程以及和環境的關系。
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不但彌補了課堂學習時間的不足,將學習延伸到課堂以外,而且始終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興趣相伴,全面提升
生物課有許多實驗和探究活動,許多活動耗時長,持續性強。而且生物學課程目標涵蓋的生物學知識和能力是通過每節課或每次活動來逐步完成的。所以,在準備每次活動時,力爭將活動主題和教學目標相結合,充分考慮到課程目標的體現和貫徹。
如,七年級第二學期有采集標本的活動。這次活動就要前期先制作標本冊,學習標本的制作方法,然后才能到野外采集標本。標本采集回來后還要及時更換吸水紙,整理、記錄。蠟干后要固定、查資料、貼標簽等。整個活動持續近兩個月。
在活動中許多看似簡單的操作,動起手來卻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比如制作標本冊的過程中,有的把膠水涂得太多,有的粘得皺皺巴巴,還有粘倒的等。通過動手不但學習到了生物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資料收集整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都是考驗和提高。
五、多元評價,提高興趣
作為學生,考試成績往往是評價學習好壞的主要依據。在生物課外活動中,要重視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狀況進行評價。如,在野外活動中,有許多平時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他們積極主動,富有愛心,做了許多服務工作。路上幫小同學背包,休息時為大家生火燒水,還有撿垃圾等。我就對學生表現出來的良好的品行和人文情懷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又如,在“認識保護生物圈的意義”的系列探究活動中,不僅評價學生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對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熱愛家鄉和熱愛祖國的情感、保護環境的意識、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進行評價,以此來激勵學生,提高興趣。
總之,以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為載體,充分利用當地優勢的生物資源,使課堂教學延伸到校外,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生物知識和技能,打破單一的評價方法,更重要的是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陶冶情操,并為學生多元化發展提供了平臺,為學生將來發展做準備!
參考文獻:
[1]吳素芳.培養興趣教學重視情感效[J].學周刊,2015(04).
[2]李寶海.生物課興趣教學勢在必行[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