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嘉 盧偉 邢蕾 劉向東
摘 要:文章確定了車輛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專業基礎扎實,兼備實踐能力與從業能力,具有創新性思維的工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強調學生的理論基礎掌握,專業知識精通,學習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形成,實踐就業能力提升的教學改革方向。從課程設置、課堂教學改革、學生能動性的挖掘、學生不同學習目標的學習小組的建立、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的開展、學生實習實踐能力培養等方面進行有效的改革。在確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指引下,更好地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合理設置專業課程,提高教師水平,提供學生更大的學習平臺,為學生的能力培養提供更多的實現渠道,也為車輛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最切實有效的保障。
關鍵詞:車輛工程專業 人才培養目標 教學方法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7-178-02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汽車技術與汽車行業的發展也在面臨越來越多的問題和更多的挑戰。但是,汽車產業的發展是不可抑制的,汽車產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很多,包括汽車制造業、汽車零部件生產業、汽車配件企業、汽車銷售、汽車維修、汽車保險與理賠、二手汽車交易、汽車的報廢處理業等等,這就意味著汽車行業對于相關領域的人才需求的規模化增長趨勢。對于車輛工程專業技術人員的要求也處于與時俱進的發展變化中。在高等教育的背景下,汽車專業人才培養規模和人才層次的提高發展很快,但由于越來越多的汽車高新技術的涌現,對于專業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嚴苛,要求畢業生對工作崗位的適應期縮短,行業急需具有一定實踐能力和一定創新思維的應用型復合人才。這一切表明,對于汽車行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也顯得尤為緊迫和勢在必行。
一、車輛工程專業的專業特點
車輛工程專業在所有的工科專業中,特點鮮明,綜合性最強。對于整車的設計制造而言,涉及到了從零件設計、材料選擇、總成設計與裝配、電控系統設計等等;對于汽車的動力系統部分的設計又要根據環境要求和排放標準而進行燃料的選用與結構改進,改進車輛的原材料,實現輕量化設計。而目前的電子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業的發展使得汽車設計的平臺更加廣闊,汽車電控系統的發展要求電子技術的專業基礎的支撐。因此,現代社會背景下對于車輛專業的知識要求其實是涉及到了包括機械設計、機械制造、材料科學、電子科學、計算機開發設計軟件和仿真軟件等知識的各個環節。因此,車輛工程專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綜合性強的工科專業。知識面寬,要求掌握的內容多,這就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包括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及學校的教學資源配置、教學管理體系的建立、課程的合理設置等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就業從業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更是重中之重。
二、車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提出
確定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是車輛工程專業教學環節得以實施和合格人才培養的保障。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辦學理念的體現,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達到質量標準的具體規劃,是安排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是地方本科高校發展之路{1}。
車輛工程專業作為工科專業之一,其根本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專業型應用人才。專業型應用人才是指能夠將專業知識和技能,直接運用于所從事專業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能掌握某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勝任一線生產的技術或專業人才,是高等學校教育適應某方面社會實際需要培養的技能型人才。
高等教育所培養的人才,不應該是僅僅掌握書本知識和課堂知識的書呆子型學生,而是應該培養出具有自我學習能力,創新性思維,并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21世紀人才。這就要求高等學校合理地確定不同專業方向的培養目標,與時俱進地更新教學資源,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與素質,配套試驗設施和更新實踐環節的設置,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并達到預定的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車輛工程專業培養“具備較系統的車輛工程專業基礎知識,掌握了汽車及零部件產品的設計開發方法、對汽車的生產制造環節有一定的實際了解、并對汽車的維修與故障檢測有相應的實際操作,具有汽車銷售汽車的技術服務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的要求,魏建偉等人提出了車輛工程專業本科生培養“133”模式體系{2}。以汽車及零部件設計制造檢測核心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為一條主線,并以工程基礎能力層次、汽車及零部件設計制造檢測核心能力層次、綜合素質拓展能力層次等為三個層次,在這三個層次的基礎上建立三個能力模塊。這一培養模式的提出對于車輛工程的人才培養目標無疑是一個有益的嘗試。但是概括而言,要以“專業基礎扎實,兼備實踐能力與從業能力,具有創新性思維的工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作為新時代車輛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三、車輛工程專業的教學改革方案
目前的汽車技術發展涉及到了車用燃料的替代、電動汽車的發展、汽車乘坐舒適性的設計、汽車的安全技術進步、汽車的輕量化設計以及低碳減排技術等各種技術,因此,車輛工程專業的學生急需在原有的專業課學習的基礎上,熟練地掌握汽車CAD設計和三維實體建模設計能力,并借助有限元軟件掌握汽車優化設計和汽車零部件設計合理性的軟件評價能力。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又要求學生具有電器電子知識,對于汽車用輕質材料和復合材料的應用,以及汽車報廢后的材料可回收利用等等相關知識也要掌握。這就使車輛工程專業建立在機械工程大類的基礎之上,而又涵蓋了更多更廣的專業知識領域。
具體的教學改革方(下轉第182頁)(上接第178頁)案涉及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目前,工科專業的大平臺招生要求學生用一年半的時間對專業基礎課程進行學習,對于機械工程基礎知識進行了掌握,對于專業課階段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大有裨益。而對于車輛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方面,一定要摒棄原有的以傳統課程為主導的模式,在汽車構造、汽車設計、汽車理論、汽車維修、汽車電子技術、汽車制造工藝學的設置基礎上,把車用單片機技術,先進車用電子技術的課程作為必選課,把汽車計算機輔助設計、汽車優化設計、汽車有限元技術這些現代工業設計必備的知識合理地設置在專業必修課程中。
2.在理論知識得以夯實的基礎上,強調課堂教學的現代化手段改革,利用教學視頻、教學軟件在課程講述中把直觀教學的方法更好地帶到有效的課堂教學中。
3.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利用課時設置中的實踐機動課時,開展汽車知識的新發展動態的學習,學生利用網絡和實踐組織材料,課堂中進行講解,分享學習成果。
4.根據汽車知識的多方向性,組織學生分方向建立學習小組,設置汽車設計方向、汽車電子技術方向、汽車性能評價方向等,并配備專業課教師對具體方向進行指導。各個方向的學習側重點有所不同,如汽車設計方向是以繪圖設計、軟件學習為主。電子技術方向是單片機控制技術為基礎,進行車輛的性能控制與車輛的配套產品開發,汽車性能評價方向是以汽車技術發展趨勢的研究,市場調研、市場營銷為主要學習目標。學生的團隊之間可以交叉和相互借鑒,實現知識交流的良性發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能力。
5.實踐環節的合理設置,包括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與企業實習,更能對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進行合理的檢測,對于課題的完成使得知識的系統化程度提高,培養了學生的系統思維能力、復合思維能力。并在教研室老師的指導下,開展車輛知識競賽、車輛結構設計競賽、汽車產品設計競賽等第二課堂活動對學生的階段學習成果進行驗收。通過畢業設計環節的積累,可以開發汽車虛擬拆裝平臺等軟件,把汽車構造和原理更直觀地進行展示。
總之,在確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指引下,更好地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合理設置專業課程,提高教師水平,提供學生更大的學習平臺,為學生的能力培養提供更多的實現渠道,為車輛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最切實有效的保障。
四、結論
在當前的汽車工業發展形勢和車輛行業就業形勢下,確定了車輛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專業基礎扎實,兼備實踐能力與從業能力,具有創新性思維的工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在這一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了車輛工程專業的教學改革方案,從課程設置、課堂教學改革,學生能動性的挖掘,學生不同學習目標的學習小組的建立,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的開展,學生實習實踐環節的重要性等方面闡述進行改革的必要性,以推動高水平車輛專業畢業生更快更好地融入行業建設中。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等學校教改工程項目“基于與就業接軌的工科專業畢業設計環節的改革研究”(JG2013010521),佳木斯大學科技創新團隊建設項目(Cxtd-2013-01),佳木斯大學教學研究專項項目(JYLA2012-018)和佳木斯大學教學研究重點項目(JYLA2013-02)。]
注釋:
{1}周文富,周斐芳.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型創新性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2(5):13-15
{2}魏建偉,胡如夫,崔仲華.車輛工程專業“133"培養模式研究[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4(26):88-91
(作者單位:佳木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
[第一作者簡介:姚嘉(1977—),女,博士,佳木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通訊作者簡介:盧偉(1975—),男,佳木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