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琴
【摘要】本文通過對新課標發布后初中語文語法現狀的剖析,提出了一些創新可行的初中語文教學方法,最后通過闡述其意義去解釋了創新初中語文語法教學的重要性。
【關鍵詞】新課程;創新教學;初中;語文語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初中語文語法教學的現狀
隨著《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發布,里面提出“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但不必進行系統、集中的語法修辭知識教學。”很多教師便不斷淡化語法的教學,甚至消失。在一些需要提及的地方,也只是一筆帶過,不多說,因為語法是一整套體系,不能只是一點一點地說。所以,很多教師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對語法方面的內容故意不談。
而還有一些老師,他們沒有受新課標的影響,還是按照自己原來的教學模式,把語法看得太過重要,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教學。其實這種想法也與新課標相違背了。
二、創新初中語文語法教學的方式
雖然各界人士都已經意識到了語文語法的重要性。但是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如何具體的教學也成了一個問題。不能教的太深,否則學生弄不懂;教一些基礎的又不知道該教哪些內容。所以,初中語文語法教學的創新迫在眉睫。
(一)通過閱讀進行語法教學
閱讀在初中語文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所以將語法教學融入閱讀中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學生課內閱讀的來源基本上都是語文課本上的一些文章,所以教師在進行文章講解之前,可以先挑出這篇文章中一些有特別語法的句子,通過講解讓學生知道了此處用了什么語法知識,然后可以讓學生舉一反三,讓他們真正理解并學會如如何運用。
(二)通過詩詞進行語法教學
詩詞是所有文學作品中最為短小精悍的。因此其中包含的語法知識和內容也就越復雜,越豐富。古詩詞中最常用的就是“省略”,一句詩可能省略一個主語,或者賓語;謂語還有可能后置等等。例如:“明月(于)松間照,清泉(于)石上流”“一鼓作氣,再(鼓)而(氣)衰,三(鼓)而(氣)竭。”雖然古詩詞中的許多語法知識現在已經用不到,但是,學習這些對學生對語文語法的理解還是大有裨益的。
(三)通過口語對話進行語法教學
學習語文,學習語法,其實最終的目的還是服務于人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離不開語言文字,所以,通過一些平常的口語對話練習對學生進行語法教學是一種直接方便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找一些平常生活中的常用語在課堂上讓學生去說出他們的語法,或者進行一些情景模擬,讓兩個學生進行對話,最后讓所有學生對之中用的語法進行總結歸納。通過這種方法,不斷可以讓學生學到語法知識,還能規范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習慣用語。
(四)通過對身邊存在的語法現象進行教學
其實我們的身邊存在著許多語法現象,最最常見的就是廣告語,商家對自己的廣告一般要求應該都是對偶,押韻。但也有很多商家一味地想把自己的產品加入廣告語,最后導致了廣告語會有各種各樣的語法錯誤。而學生對廣告是耳濡目染的,所以我們必須讓學生意識到一些廣告的語法錯誤,才能避免它們對學生的影響。
(五)通過寫作進行語法教學
寫作其實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語文功底,當然也包括了語法運用的能力。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通過修改告訴他們哪些句子出現了語法錯誤,應該怎樣改正去教會他們正確運用語法的能力。使得他們可以寫出更好的文章。
(六)通過專門性訓練進行語法教學
教師可以去找一些運用了特殊語法的句子給學生訓練,通過這種專門的訓練能讓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對語法的掌握更加牢固。從而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夠學以致用。
(七)豐富語法教學的形式
語法知識冗長枯燥,如果只是通過課堂上教師講解教學的話,會讓學生覺得學習語法很累很難。所以為了使得語法教學變得更加有趣,教師可以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例如可以舉辦一些語法知識講座讓學生對語法有個系統的了解;還可以舉行演講比賽、辯論比賽去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等等。
三、初中語文語法教學的意義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提出了語文語法不作為考試內容,對此,各界人士看法不一,有人認為語文語法枯燥難懂,而且用處并不大,所以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可以忽略省略語法這一部分;然而還有人認為,語法是一門語言的靈魂所在,而語文作為我們的母語,學習其語法更是具有重要意義。盡管新課標中對語文語法的要求不高,但我們還是應該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給學生灌輸一些語法知識。
其實每一個從事語文教學的工作者都能感受到語法對學習這門課是有很大的幫助作用的,學一些語法知識能夠幫助同學提高讀寫能力;更深層次的理解語文,提高語文的學習效率。所以我們對初中語文語法的態度應該是選擇性教學,而不是完全摒棄。
四、總結
初中語文是一門基礎性課程,而語法作為一門語言的靈魂所在,要完全拋棄它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要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對初中語文語法抱著一種“不強調,不忽視”的態度。采取一些創新型的做法讓學生可以輕松愉快的學好語法,成為一個具有良好文學素養的人。
參考文獻
[1]郭仁波.初中語文語法知識教學亟待加強[J].教育縱橫,2010(11).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