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艷
【摘要】在教學改革的浪潮下,語文課堂上出現(xiàn)了新的教學形式和內容。這些形式和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本文針對教學改革后小學語文課堂上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制定簡約的教學目標,因材施教;杜絕語文課堂的形式化;減掉繁瑣內容,提倡簡約化教學”幾點建議,全面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教學改革;簡約化教學;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教學改革也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近幾年來,小學語文課堂上出現(xiàn)了多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追捧。但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走形式,注重簡約化教學,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
一、教學改革后小學語文課堂上出現(xiàn)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多數(shù)都是照本宣科,老師在講臺上講一節(jié)課、學生坐在座位上聽一節(jié)課,這種方式雖然死板,但是教師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能夠將每節(jié)課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明確的講出來。這種傳統(tǒng)課堂上,學生與老師完全沒有互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許多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溜神”。在新時期教學改革的浪潮下,新的教學形式不斷出現(xiàn)。老師在課堂上多數(shù)使用多媒體教學,教學形式也逐漸豐富多彩,能夠吸引學生參與其中。但是教學改革后的語文課堂卻失去了傳統(tǒng)教學的固有優(yōu)點,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明確的目標,不能夠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教學效率并不高[1]。
(二)教學改革使語文課堂過于形式化
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各個小學的語文課堂都呈現(xiàn)了新面貌。除了傳統(tǒng)的走過窗前能聽到的朗朗讀書聲外,還能夠聽見老師與同學之間的熱烈探討。表面看來這是教學形式的一種進步,打破了“老師講書、學生聽書”的傳統(tǒng)觀念,但是實際上這種形式在實際的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探討往往只是為了呈現(xiàn)一種“積極踴躍”的課堂氛圍,也就是說,這種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只是為了迎合教學改革的倡導,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并沒有達到良好的效果,很多時候課堂秩序混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
(三)教學改革使語文課堂內容過于繁瑣
為了響應教育部教學改革的倡導,許多小學的語文教師,尤其是青年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內容上做出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例如在課堂上添加了表演、游戲等環(huán)節(jié)。這些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提升了小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更愛參與其中。但是使用這些新方法帶來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畢竟每節(jié)課的時間是有限的,課堂上的環(huán)節(jié)、內容增多,并不符合簡約化教學的理念,實際上留給老師給學生講解真正知識的時間就縮短了,這就是為什么會出現(xiàn)學生課堂上表現(xiàn)很積極,但是真正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卻掌握不牢的原因[2]。
二、如何開展簡約化教學,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
(一)制定簡約的教學目標,因材施教
教學改革后的課堂,除了要改變老師作為絕對主體的情況,更不能丟掉傳統(tǒng)教學的精華,教師在講課時一定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根據(jù)全班同學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幾個不同類別,并為每個不同類別的學生制定差異性的簡約目標,除了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之外,更要使不同天賦、性格的學生在每節(jié)語文課上都有收獲,使每節(jié)課上的教學目標都能夠達成。教學改革的目的是讓小學生能夠快樂學習,無論怎樣改,都是希望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真正地學習到知識,所以每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
(二)杜絕語文課堂的形式化,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的目的是學習,而不是為了營造熱鬧的氣氛。老師為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固然是好,但是討論的目的是學習,絕不能只顧走形式,為了“討論”而“討論”。有些小學的語文課堂大半部分都是在熱烈的討論中度過的,實際上一節(jié)課過去后,學生并沒有真正學習到多少知識。面對這種情況,教師一定要注意教學效率,學生在對所學知識進行討論時,一定要分小組,有目標、有秩序的討論。討論的內容也要與所學知識緊密相連,讓同學們在討論中相互學習,并鼓勵學生積極向老師提出問題,老師給予及時解答,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減掉繁瑣內容,提倡簡約化教學
許多青年教師對課堂教學內容作出的大膽創(chuàng)新,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支持。除了傳統(tǒng)的學習、討論之外,加入了表演、游戲等環(huán)節(jié)。這些環(huán)節(jié)固然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也占用了大部分的教學時間,導致學生該掌握的知識沒有掌握,基礎知識很不牢靠。因此,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時,一定要注重簡約化,對于許多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應該適當刪減。這并不是說反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創(chuàng)新,而是要將創(chuàng)新融入于本節(jié)課相關的教學內容當中去,不能為了豐富內容而豐富內容,而是讓自己的創(chuàng)新帶動學生快樂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三、總結
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明白改革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積極、快樂地學習,而不是為了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在每節(jié)課上都有所收獲;師生討論的環(huán)節(jié)要有力地控制課堂秩序,讓同學們能夠真正在討論中學習;減掉繁瑣的教學內容,提倡簡約化教學,讓自己創(chuàng)新的內容作為一種輔助,將書本知識融入其中,全面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劉敏.從提倡簡約課堂角度談如何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J].致富時代,2015(03):188.
[2]于雪芹.小學語文教學策略[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