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思 朱詩憶
【摘要】進入新媒體時代,體育解說員的解說風格從一開始的多描述少評論到現如今的多評論少描述,不同的解說方式有不同的利弊,因此對體育解說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需要隨著媒體的發展改變自己的解說風格,更需要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養。
【關鍵詞】新媒體 體育解說員 解說風格
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逐漸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越來越頻繁地被使用,我們也就跨入了以網絡為主要傳播平臺的“新媒體時代”。隨著體育賽事在人們生活中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觀看體育比賽的同時也對體育賽事解說員產生了更多的關注。而他們在現場直播中的解說風格也時常在生活中被人們津津樂道。
體育解說員的解說風格不能單一的指向語言,它摻雜著解說員們解說時的穿著打扮,解說時的情感表達,解說方式以及面部表情等各個方面。因此,隨著時代的改變,體育解說員的解說風格也在發生著變化。
一、傳統媒體時期體育解說員的解說風格
1、語勢簡潔,聲音洪亮
我國的體育解說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才開始出現的,最早是由張之先生和宋世雄為代表,通過廣播進行解說。當時聽眾與解說員之間僅通過聲音來進行單向交流,聽眾憑借解說員對現場比賽的具體轉述來想象當時比賽的場景。這種條件下,就要求體育解說員必須語速快,且聲音洪亮,并且當時的條件下只能迅速的將比賽的實時過程通過語言轉述出來,這也要求解說員不能太多的對賽事進行評論,只能用單一,簡潔的語勢來進行解說。
例如宋世雄先生在日本東京為第三屆世界排球錦標賽中國隊與日本隊的女子比賽做的實況解說:“……陳亞瓊把球托起,孫晉芳把球傳給郎平。郎平騰空跳躍,她打了個超手球,打手出界,中國隊奪回發球權……10號陳亞瓊發球,日本隊后排把球打到網前……中國隊攔網,得分!……中國隊勝利啦!……隊員們都跑到一起,擁抱……”從這段解說中,聽眾雖然沒有能看到現場比賽的狀況,但是通過宋世雄先生的轉述,可以清晰的了解到中國隊員在場上是如何得分的。因此,在廣播時期,解說員是處于一種“身臨其境”的狀態,會將賽場上的細節都會描述出來,讓聽眾朋友可以感覺自己正坐在賽場外觀看比賽。所以當時的解說風格是敘述為主,加之點評。語速較快,情感比較單一,語言平實。
2、敘述為主,評論為輔
隨著90年代電視的普及,體育解說員的解說風格也隨之改變。在電視普及的初期,主要是以韓喬生、孫正平為代表的解說員,他們的解說沒有廣播時期宋世雄先生那么多敘述,會加以自身情感,語速相較于以前也比較慢,語言也更幽默,不會顯得單一。例如韓喬生的經典語錄中有這么些話:“忽如一夜春風來,意甲流行三后衛”,韓老師意在告訴觀眾朋友在看完意甲聯賽后三名最出色的后衛,這樣介紹一則把三名后衛介紹出來了;二則在介紹的時候不顯得呆板,充滿了趣味;三則能與觀眾在情感上得到了交流。“足球場上本沒有路,他用自己的雙腿趟出了一條路”,這句話以一種輕松的口吻向觀眾解說了沙特隊的多薩里在中國隊禁區內帶球連過數人,韓老師對他的夸獎,將魯迅的“世上本沒有路,但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改編了一下。還有的時候韓老師會出現口誤,然后引得觀眾在觀看比賽的時候心情比較愉悅,不會因比賽的激烈而顯得過于緊張,例如“這球算進,進球無效……”“(德甲)現在場上火藥味很濃,兩隊隊員在場上你爭我搶,兩隊的教練也在場下爭風吃醋……”等等,這些看似是解說員口誤,但不可否認這些話能給觀眾帶來歡樂,以一種愉快的心情去觀看比賽。因此,在電視媒體下體育解說員的解說風格是以敘述為主,評論為輔,并加以幽默風趣的語言,語速輕快不單調。
二、新媒體時期體育解說員的解說風格
1、側重點評,張弛有度
現如今,手機客戶端、微信、微博等各種以網絡為平臺的媒體不斷衍生出來,體育解說員的解說風格也越來越多樣化。初期是以黃健翔,劉建宏等為代表的體育解說員,現在大多以年輕的段暄、賀煒為解說員。他們的共同點在于不僅僅局限于對賽事的解說上,有時還會穿上比賽雙方的隊服,以及在解說過程中通過網絡平臺來與觀眾進行現場互動。隨著電視,電腦等的普及,觀眾可以觀看到體育賽事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所以在新媒體下體育解說員雖沒有放棄敘述現場比賽的情況,但更多的側重于對比賽解說節奏的掌控與運動員發揮的點評。而在這種風格下,最具代表性的是黃健翔。2001年世界杯預選賽,中國隊戰卡塔爾,上半場結束時中國隊0:1落后,黃健翔在中場休息是點評道“如果由甲A和甲B的26位主教練來排今天的陣容,肯定沒人會排謝暉和曲波的組合……上半場,米盧的用兵遭到了處罰。他的兵行險招,被證明是失敗的”,而到終場前還沒有扭轉局勢,黃健翔焦急的說“米盧終于因為自己的保守用人而受到了懲罰……”從這么幾句話中,我們就不難發現,如今社會下,體育解說員更多的側重于對賽事的評價,而且加入了自己的情感,雖然體育解說員應該是處于一個中立的狀態,作為比賽場上與觀眾溝通的一個“橋梁”。但是沒有解說員賦予激情的解說,觀眾在觀看體育比賽的時候會不會少了一點情緒?他的解說富有激情又不失自然,他的真情點評是他的一大特色,觀眾會從他的評論中接收到大量有用的信息,觀眾也不會因為聽到這種聲音而產生厭煩感。因此在新媒體時期,體育解說員的解說風格是多樣化的,他們更多的是站在與觀眾一樣的一個“球迷”的角度來解說比賽,語速不快,但情緒飽滿,點評多于敘述,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和抑揚頓挫的語調給觀眾呈現出每場比賽的精彩之處。
2、側重雙向,互動性強
現如今,不知觀眾有沒有意識到體育解說員會經常與觀眾們進行互動,經常性的會在點評了一段時間后說“……好,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在我們網絡平臺上的觀眾朋友們給我發來的留言……其中有一位網友說……謝謝這位網友提供的留言……”又或者會在比賽開始前與觀眾互動“親愛的觀眾朋友們,今天這兩支隊伍誰才會取得勝利呢……如果你支持哪一隊,可以將你支持的隊發送到……如果比賽結果與您猜測的一樣,我們將從這些觀眾朋友里抽出一位幸運觀眾,可以獲得……獎勵……”,最后在比賽結果出來后會通過電腦控制隨機選出一位觀眾獲得獎品,這在傳統媒體時代是沒有的。所以,在新媒體時期,體育解說員不再局限于只對賽場的講解,也延伸到了場外與觀眾的互動,具有一種雙向性,且點評多于敘述,語言語調更多種多樣。
三、新媒體時期體育解說員解說風格的影響及成因
1、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區別
傳統媒體時期,觀眾想要了解某項體育比賽無疑都是通過電視,或者通過報紙、廣播等,觀眾需要在特定的場合特定的時間才能得到這些信息。但是在新媒體時期,觀眾可以隨時隨地的通過手機查閱信息,使用互聯網觀看賽事,這些都是傳統媒體無法做到的。
在傳統媒體時期,觀眾只能被動地接受,沒有選擇性,如果是在國外比賽,而且正好和國內有時差的話那觀眾就很少能看到直播,并且還不一定有重播。而在新媒體時期,受眾可以主動選擇想看的體育賽事,這對受眾而言是極其方便和快捷的。
更重要的一點是在傳統媒體時期,媒體與受眾之間基本是單向溝通的,受眾能得到信息的途徑也比較狹隘,缺乏反饋渠道。而在如今信息時代,觀眾可以從網絡上多渠道地獲得信息,可以一邊看著比賽一邊同步在網絡上發表評論,可以及時讓解說員們了解觀眾的想法與觀點,并且有時還能到自己解說上的問題并及時糾正錯誤,使解說更加專業化。在新媒體時期,媒體和受眾處于一個相對平等的位置,媒體可以將自己對賽事的點評和想法向觀眾表達,觀眾也可以隨時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并且能及時的反饋到這些媒體。
2、受眾需求的變化
在傳統媒體時期,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沒有現在這么高,對體育賽事的關注也沒有那么積極。在以前,除了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等世界性的大賽會獲得比較多的關注之外,其他的體育比賽關注的人是比較少的。像中超,CBA這種國內的賽事在傳統媒體時期或許會被轉播出來,但看的觀眾不多,所以相應的對體育解說員的要求就少了,只要能滿足受眾能了解每場比賽的過程及結果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多的點評以及豐富華麗的辭藻。但相反,現如今,中國經濟在飛速發展,人們的需求也不再僅僅滿足于經濟條件也更在意生活質量的提升,對健康運動也有了更大的興趣,因此對體育比賽的關注也日益增加。關注的人多了,對體育解說員的要求就高了,在解說的時候解說員必須每時每刻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解說每場比賽,既需要解說員細致詳盡的說明整場比賽中出現的每一次失誤或者得分情況,也需要通過一些獨特的視角吸引受眾的眼光,并且要對整個賽場上有些攝像機無法拍攝到的畫面進行講解,還需要對整場比賽進行客觀公正的點評。在解說中受眾還會要求解說員解說到位,情感充沛,這些也就使得整場比賽更具看點,也會使體育解說這個行業更能得到蓬勃發展。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