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
【摘要】如今,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是大勢所趨。在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和融合的過程中,人力資源的配置尤其重要,本文對新媒體所需人才隊伍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新媒體 技術團隊 復合人才 營銷精英
隨著人們對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即時化和便捷化,移動終端大范圍普及,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功能越來越多、互動性越來越好。新媒體呈幾何速度誕生和膨脹成為必然,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是大勢所趨。要么完全摒棄傳統媒體,要么依托傳統媒體試水新媒體,或者根據自身特點謀求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成為越來越多傳統媒體在存亡關頭必須解決的問題。
融合無疑是目前傳統媒體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任何一個變革,歸根結底都是人的變革。任何一個發展的難題,第一要務是解決人的問題,所以在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和融合的過程中,人力資源的配置尤其重要。傳統媒體轉型,新媒體應用人才是必需的智力儲備和支撐。
新媒體人人在玩,個個能試,但是要作為產業發展,把新媒體做大做強,絕非想想那么容易,除了雄厚的資金支持以外,必須打造強大的人才隊伍,為新媒體的發展提供智力保障。
一、業務嫻熟的技術團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或融合,首先要解決軟硬件的基礎建設。添置設備,購買軟件,只要資金充裕,短時間內都可以解決。而新媒體平臺的使用和維護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建立一支熟悉計算機管理應用和熟練操作相關軟件的技術隊伍。
在傳統媒體日常工作中,從采訪到發稿,都是依托相對低端的常規辦公軟件,軟件使用門檻低,操作簡單,一套采編軟件可以使用幾年甚至十幾年不需要升級。但是涉足新媒體后,明顯感覺需要了解的東西越來越多,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越來越復雜。這背后就反映了新媒體更新速度快和頻率高。
如果一個傳媒單位,僅有幾個懂得維修計算機和網絡的技術人員,那是絕對無法滿足新媒體運營的。要擴充技術力量,有專人維護設備、專人維護軟件,他們要了解新媒體平臺的功能、使用和發展動向,為平臺使用者提供必要的培訓和指導。不僅要知道PC端使用效果,更要了解移動端的呈現形式。
微信、微博、客戶端等等,不能僅停留在瀏覽功能上,更要研究怎么把它用熟用好,讓新聞產品在窗口、界面、互動環節上有新意、不雷同,能夠適應移動終端,能夠吸引廣大受眾。
軟件服務團隊要在功能和內容上做足文章,保證新媒體好用,一是自家編輯覺得好用,發文字、發圖片、發視頻都沒有問題,方便而流暢,工作起來順手。二是終端用戶覺得好用,界面好看、菜單清晰、打開迅速、節省流量、便于轉發或保存。諸多方面都需要技術人員去考慮周全。
二、思想活躍的復合人才
任何一種新的傳播方式出現,即將被受眾廣泛接受的時候,新媒體從業人員都要搶先一步,既要會使用新媒體還要會利用新媒體。比方說微信出來時,我們的編輯還在糾結于微博粉絲的多少,還在為微博的140個字絞盡腦汁。這種接受最新傳播方式的滯后,嚴重影響新媒體的運營和發展。用戶可以緩慢地、有選擇地接受新形式,而從業人員則必須“沖鋒在前”,必須善于接受新事物、具有前瞻性思維和戰略眼光。稍一停頓,讀者就會被新新媒體搶走。所以人們常說新媒體的競爭更激烈、壓力更大,就是因為一個“新”字。新媒體之所以稱之為“新”,關鍵在于其信息傳播載體和傳播形式新,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人人都有自媒體,個個都是傳播者”的今天,搶占傳媒高地的制勝之道就是“快”。建設新媒體,需要一批反應快、善鉆研、眼明手快、腿腳勤快的復合型人才。
當然導向必須是第一位的!新媒體從業人員也是新聞人,必須嚴格遵守新聞工作者職業操守,了解國家政策法規,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這一點毋庸置疑。除此之外,我們需要“百事通”“鍵盤俠”“飛毛腿”“標題黨”。
新媒體需要“百事通”。記者編輯要知識全面、見多識廣,了解政策法規,熟悉歷史背景,人脈資源寬廣,信息渠道暢通,能夠迅速獲取新聞線索,并能發現事件背后的新聞,找到興奮點,提升關注度。
新媒體需要“鍵盤俠”。新媒體傳播快,內容新,得益于編輯的眼明手快。眼明,是發現得早、判斷得準;手快,是指及時編輯、即刻發布。細觀目前各大知名網站及其客戶端,最新資訊總隨時隨地呈現于電腦或手機屏幕,人們在坐公交、乘地鐵、逛商場、喝咖啡的空閑里都能隨時查閱。一家新媒體,若長期不能第一時間推送最新資訊,勢必會丟失一大批受眾。
新媒體需要“飛毛腿”。新媒體要有獨家新聞,事實證明獨家重磅新聞能夠迅速擴大媒體知名度和影響力。記者如同快速反應的特種兵,“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像飛毛腿一樣趕赴新聞現場逮“活魚”。
新媒體需要“標題黨”。標題勾人眼球是互聯網時代的必殺技。一則很重要的新聞往往會因為平庸的標題而淹沒在信息海洋中,而一條普通的稿件或能因標題的新穎而被人點擊。在快速閱讀和碎片式閱讀的今天,把新聞標題做得“新”“跳”“亮”“活”,顯得尤為重要。
此外,新媒體編輯還要能夠嫻熟使用網絡語言,不能成為網絡世界的旁觀者,要懂得流行的新詞新語。在新媒體論壇上用網絡語言和受眾互動,能夠拉近媒體與受眾的距離,產生親和力,有助于增強受眾對媒體的忠誠度和美譽度。
三、緊跟時代的營銷精英
互聯網商機無限,這已是時代共識。新媒體生存發展必須搶占輿論高地,拓展信息市場。高科技產品的推廣應用,使傳播載體層出不窮。幾年前PC端爭搶了報紙廣播電視的廣告市場,現在,移動端又成為廣告主青睞的傳播載體。如果沒有互聯網思維,還按傳統營銷方式,媒體只能是故步自封,走向死胡同。所以新媒體必須擁有緊跟時代的營銷精英。
新媒體時代是數據化時代,信息的點擊量、轉載量直接映射媒體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把自身推廣出去,是營銷人員的必修課。
營銷精英要深諳消費心理、把準受眾喜好,善于把傳統營銷方式應用于新媒體。調查發現,基于微信和客戶端的活動越來越多。互動知識問答、商品降價促銷、轉發得積分、點擊得流量、加關注送禮品,等等花樣繁多,讓手機用戶應接不暇卻樂此不疲。
動輒上萬甚至上百萬的粉絲量和點擊轉發量讓廣告主趨之若鶩,成為新媒體的生財之道。
如果把傳統媒體轉型理解成把紙媒上的內容換以移動終端來呈現,那是非常膚淺的認識。新媒體不僅僅是新的傳播方式的革新,更是傳播理念的歷史性變革。新媒體應用人才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洞悉網絡輿情,抓住時事熱點,引起受眾共鳴。
新媒體的劇烈沖擊加快了傳統媒體向傳播立體化、媒介多樣化、產業多元化、管理科學化轉型的進程。建立符合互聯網時代要求和市場競爭需要的人力資源隊伍,是新媒體生存發展的生命線。應該在短時間內完成現有人員的轉崗轉型,把有潛質的人員培養成一專多能、身兼數職的新型傳播人才,另通過招錄挖掘的方式引進成熟新媒體的青年才俊為我所用。
總之,打造上述三支人才隊伍是新媒體立足和壯大的當務之急,刻不容緩。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