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玲
摘 要: 我市新生的“學進去講出來”教學方式正如火如荼地在課堂教學中開展。作者就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高效的“學講方式”談談做法。
關鍵詞: “學講方式” 語文課堂教學 高效
隨著教育現代化的改革和推進及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課堂教學方式有了新的改變。我市新生的“學進去講出來”教學方式正如火如荼地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學講方式”的應用,改善課堂教學生態,使學生學習變得更主動、有趣、活潑,使教學活動更有目的性、針對性與實效性,使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變得更有成效,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義,實現教育本質的回歸。筆者就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高效的“學講方式”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以本為本,返璞歸真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于教師必須先鉆研、理解文本,“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從而高效“學講”。如果教師對文本內容吃不透徹,不了解文本內在含義及編者意圖,就很難把握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甚者南轅北轍,很難做到以本為本,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這樣的課堂教學很難高效,學生更談不上學進去和講出來。
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我對每一篇課文都認真鉆研,反復研讀。從基本的字詞到段落,不放過任何一處細節。在具體課堂教學中,我引領學生以讀為主,讓生以讀為基準,達到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如《灰椋鳥》一文,這篇課文的美在于對灰椋鳥歸林的壯觀場面的描寫。這種美為有讀才能深刻體會出來。為此,我選取文本中的精華段落,引導學生研讀。在讀中說,說中議,議后講把學習的空間和時間還給學生,課堂變得和諧、民主、學生心情放松,思維活躍,知識與能力并重,真正做到學進去,講出來。
二、創設問題,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在教學過程中,我設法給學生創設探究的空間,讓他們置身探索問題的情境中,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問題的創設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如在教學《大江保衛戰》一文時,針對題目引發學生思考課文可能寫些什么內容。學生在討論之后會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為什么要進行大江保衛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有什么偉大的意義?等問題。
教師是教學中情境問題的創設者,一個好的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引發學生的共鳴。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1)以文本為綱,生活為原型創設問題情境;(2)利用邏輯推理創設問題情境;(3)借助多媒體直觀創設問題情境;(4)利用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在弘揚創新精神的當今,在學進去講出來的今天,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尤為重要,在語文教學中,無論是對文本的感悟,還是對內涵的提煉,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增強學習效果,有利于學生自主學、討論學、自由講。美國學者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是讓學生提問題。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分析問題,在問題中釋疑文本信息,在問題中解惑文本內涵。
三、以人文本,發展學生情商
所謂情商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自己獨特的視覺和思維對文本信息的理解和頓悟,情商不等同于智商。情商的開發在于教師的引領和指導。在情商方面,思維開放與樂于接受相輔相成。(1)促進合作,培養情商意識。合作學習很有好處:拓寬思維,深化學生認識,培養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也可以培養合作精神。在課堂教學中我都積極指導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合作,小組合作、同位合作、大組合作。合作中主要讓生學會與人交流,學會揣摩別人的思想和意圖。學會在語言中感知、感悟。(2)運用多媒體,促進情商發展。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更直觀、更深刻地感知文本信息。教師要合理、適度地使用現代教學手段。這樣高效課堂就應運而生。(3)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情商。多向立體式結構的教學方式方法是現代啟發式,學生自學,老師進行針對性精講,師生之間互相質疑互問,探討真理。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發展智力、培養能力與發展情商上。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把黑板還給了學生,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彰顯,每個人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體現。課堂教學活而不空,實而不死。
總之,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是每位教師必須探索的問題,我們要因材施教,在具體教學中以發展學生為本,以培養能力為主,切實做到讓學生在課堂中樂學,把課堂變成快樂的學習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