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
摘 要: 節奏是構成音樂的基本要素,是學習音樂的基礎。音樂教學中,節奏感的培養尤為重要。教師可結合語感、游戲、即興創編等方法,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提高學生的音樂基礎素養。
關鍵詞: 節奏感 音樂教學 訓練方法
音樂是人類進行感情表達和情緒交流的手段與工具。每個人都具有音樂的才能,也都有用音樂進行感情表達和情緒交流的需要。節奏是音樂的靈魂,是構成音樂的基本要素,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它與旋律的關系密不可分,歌曲節奏掌握與否,直接決定歌曲學習準確性的強弱。音樂教學中,節奏感的訓練尤為重要。現今的音樂教育領域,對音樂節奏的訓練與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視。教師要把枯燥的節奏訓練變成讓學生感興趣地學習,由被動灌輸變為主動學習,靈活運用多種途徑,逐步提高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教學中我們可結合語感、游戲、即興創編等方法,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提高學生的音樂基礎素養。
一、巧用語感節奏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音樂節奏與語言節奏有著密切的聯系。最初的歌曲節奏就來自人們的口頭語感節奏,許多人們喜愛的歌曲節奏大多和語感節奏相貼近。教學中可運用語感節奏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如:
2/4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 ‖
老師 好,同學 早,上課 請坐 好 。
學生根據語感朗誦的節奏練習,很快便掌握了這一節奏。又如:
2/4 X X | X X X | X X X X | X -‖
鋤 禾 日當 午,汗滴禾下 土。
誰 知 盤中 餐,粒粒皆辛 苦。
在節奏下配上古詩《憫農》的詩句,隨著熟悉的詩句脫口而出,這條節奏便被學生輕而易舉地掌握了。語感節奏教學不但使學生很快掌握了新節奏,還充分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使枯燥的節奏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
二、游戲激趣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小學生最感興趣的活動是游戲,教師可把節奏教學融入游戲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學中可做些模仿游戲,如:模仿火車開動聲、下雨聲、汽車喇叭聲、鞭炮聲、鬧鐘聲等。當播放“嘰嘰 嘰嘰|”的聲音時,學生便會模仿出小鳥的聲音。他們在模仿中感受節奏、理解節奏,掌握節奏,避免了單純枯燥的節奏訓練。又如:歌曲《跳繩》一課,可讓學生邊讀童謠邊跳繩,在生動有趣的跳繩游戲過程中掌握歌曲的節奏,達到教學目的。
三、巧配打擊樂器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打擊樂器是通過敲擊而發出聲響的樂器,演奏起來清脆、響亮,各具特色。打擊樂器對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用小型打擊樂器教學,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準確的節奏力和團結協作能力。教學中可出示一些簡單的節奏,讓學生敲擊為歌曲伴奏。如:《小雨沙沙》一課,可用沙錘:X X |、三角鐵:X - |進行伴奏。再如:《快樂的小木匠》一課,可用雙響筒:X X X X |、沙錘:X X X |為歌曲伴奏。在學生熟練演奏這兩種樂器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加入串鈴和三角鐵進行自主演奏,鼓勵學生大膽地參與節奏創編,教師恰當地給予表揚,對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予以肯定。
四、即興創編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音樂教學中,除運用語感、游戲和打擊樂器等方法練習,還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創編節奏的機會。如:教學一年級“音的長短”時,在學生掌握“X”和“X X”節奏后,可做節奏填空練習。如:2/4 X X | | X X X | | X - ‖這種不完整的節奏,讓學生進行補充創作,使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掌握節奏,提高音樂創造力。又如:在學習切分節奏時,可先讓學生通過旋律聽辯、讀節奏型的方法掌握節奏,再讓學生在原有節奏型后創編二至四小節的節奏型。堅持經常做這樣的練習,既掌握了歌曲中的難點,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可在歌曲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進行節奏創編的即興伴奏,在歌唱的演唱過程中加入拍手、拍肩、踏腳等聲勢動作,或選用較適宜的打擊樂器即興創編伴奏,通過手、腳或身體的其他部位感受音樂節奏,豐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節奏感。
節奏是音樂學習的基礎,我們要設計科學、有效的練習,在課堂上循序漸進,潛移默化,通過組織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節奏感,為以后的音樂學習打下堅實地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燕.淺談即興創編活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J].浙江:中小學音樂教育,2014.12.
[2]高純.入學新生節奏感的培養[J].浙江:中小學音樂教育,2014.9.
[3]蔣一禾.識譜教學貴在得法[J].浙江:中小學音樂教育,2014.10.
[4]肖楠楠.視唱練耳教學中節奏的復雜化與“中介式節奏訓練”[J].藝術探索,2007(06).
[5]白瑩.節奏訓練在普通高校音樂教學實施中的價值與意義探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