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霞 崔婧琪
摘 要: 本文以能力本位職業教育思想為理論支撐,以專業課程設置優化為切入點,通過問卷和訪談的方式,調查和分析了高職應用韓語專業課程設置現狀及存在問題,并提出了優化建議。
關鍵詞: 能力本位 高職韓語 課程設置
一、研究背景
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高職應用韓語專業教學取得明顯效果,學生就業呈現良好態勢。隨著中韓兩國經濟合作的不斷深入,在韓語人才的社會需求量急劇增加的同時,行業對韓語人才的規格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無論是著眼于加強學生就業,還是提高辦學質量,在與本科教育的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要求我們必須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改革,形成高職韓語教育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培養出真正能滿足社會需求的高素質韓語人才。
二、研究方法及對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座談、電話訪問的方式,對河北外國語職業學院應用韓語專業的課程設置情況進行分析,并提出優化建議。
研究對象主要為在校師生、實習生、畢業學生及用人單位四類群體。一是選取應用韓語專業2012級全體在校生共64名學生為對象,進行學生自我能力的評價和對專業課程設置、課時安排滿意度的相關調查。二是以8名韓語專任教師作為訪談對象,期望從客觀的角度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并對如何進一步優化課程設置提出建議和意見。三是通過對往屆畢業生和2011級實習生共計46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就專業課程課時安排是否合理、所在崗位最需要哪種能力、自我能力的評價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哪些能力的培養等方面進行調查,以期對目前學院應用韓語專業課程設置的實際效果進行檢驗。四是通過對4所學生實習單位(優愛特天津電子有限公司、北京靜之湖度假酒店、深圳寶利來國際大酒店、希杰北京食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的訪談,調查企業對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方式的認可度及對學生能力的評價和人才需求情況。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專業課程設置基本滿足學生需求,但略顯單一。
河北外國語職業學院應用韓語專業目前課程設置有綜合韓語、韓語會話、韓語視聽、韓語翻譯、商貿韓語、韓國概況與韓國文化、韓語輸入法八門課程。
在調查中,認為課程設置合理的在校生占33.33%,畢業生及實習生占21.43%,認為基本合理的在校生占60.32%,畢業生和實習生占64.29%。同時52.38%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增加現有的專業課程門數,其中認為應該增加開設韓語閱讀的學生占49.21%,認為應該增加開設韓語寫作的學生占69.84%,其他的學生占9.52%。
在對學院韓語專業專任教師的訪談中,老師們都表示,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拓展知識層面,建議開設韓語閱讀、寫作等專業基礎課程。同時參照外研社2013年對山東、河北、湖北和江蘇4省有代表性的27所高職院校的韓語專業課程設置的調研情況,我院應用韓語專業在課程設置上基本能夠滿足學生對韓語的學習需求,但略顯單一,有待進一步優化。
2.專業課時安排有待進一步調整。
在關于課時安排的調查中,68.25%的在校生和61.9%畢業生及實習生都表示應該增加韓語會話的授課時間。同時69.05%的畢業生及實習生表示現在所在崗位最需要的是韓語的聽說能力,而有80.95%的學生反映自己最欠缺的就是聽和說的能力。實習單位方面,有91%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招聘的過程中更注重學生的口語能力,所以增加視聽說課時,加強韓語聽說訓練,培養學生的韓語交際能力,是專業課程設置進一步合理化的首要任務。
3.教材選用及授課內容有待優化。
根據調查,對于綜合韓語、韓語會話、韓語視聽、韓語翻譯四門課程,有50%左右的學生表示內容難易度適中,有一定的學習興趣。30%左右的學生表示內容有難度,興趣一般,而表示內容太難、不感興趣的學生約占5%左右,可以看出學生對這四門課程反映還是比較良好,符合學生對外語學習的要求。對商貿韓語、韓國概況與文化兩門課程難易度的調查顯示,學生認為適中的占30%,認為較難、沒有興趣的占5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以上兩門課程需要適當調整授課方式及課程難易度。而在教材選擇上,76%以上的學生認為選用韓國原本引進的教材進行授課比較好。
在對韓語專業專任教師的訪談中,教師對于教學效果普遍表示滿意,但表示在教材的選擇上存在較大困難。本科教材強調學科體系,難度較大,高職類教材可選范圍過小,且內容質量良莠不齊。目前學院韓語專業多數課程選用韓國原版教材,但此類教材更強調文化交際能力的形成,缺少職業能力的培養。專業教師只能根據自己的經驗,對選用教材進行刪減、增加等適度調整適應教學需要。而在與實習單位相關人員的座談中,企業則建議專業是否可以在授課過程中滲透企業文化、職場禮儀、崗前培訓等內容。
四、對學院應用韓語專業課程設置優化建議
1.校企合作進行課程開發與設計。
優化課程設置,要求學校與實習單位、企業共同進行社會調研和職業崗位分析,確定畢業生的應職崗位,然后根據學生將來從事的工作崗位特點,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崗位能力培養為主線,進行專業整體課程的開發與設計。
此次研究通過與專業實習基地相關負責人的座談,和對畢業生的問卷調查,基本確定學院韓語專業畢業生目前的就業行業分布主要為餐飲服務業、制造業和旅游服務業。從事的初始職業崗位有生產線操作工、見習前廳經理、店員、客服、銷售、語言培訓教師等。而獲得一定工作經驗后可升遷至技術崗或基層管理崗,如文秘翻譯、生產車間翻譯、質檢、采購、韓資企業文員、韓語導游、餐飲企業店長、前廳經理、語言培訓教師負責人、國際貿易業務人員等。
課題組結合學生的崗位特點,進行職業能力分析研究,基本確定高職應用韓語專業學生必須具備以下九種單項能力,即韓語的聽說讀寫能力、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韓語商務公文處理能力、對外交流及公關協調能力、接待及商務談判能力、生產類韓企工作能力、服務類韓企工作能力、人際交往與合作的能力,以及跨文化理解能力。
通過研究分析,課題組建議在課時安排方面弱化語法教學,減少二年級綜合韓語課程,增加韓語視聽、韓語會話課時,提高學生韓語聽說水平。在課程開設方面,在原有課程基礎上,一、二學期增加開設韓語泛讀、韓語語音、英語語音課程,三、四學期增加開設商務禮儀、秘書實務和國際貿易實務,并將英語課調整為商務英語課、韓國文化與韓國概況調整為韓國企業文化(企業講座)、輸入法調整為韓文輸入與辦公自動化課程,改變現有課程設置的單一現狀,在多層次、多方面加強學生韓語知識積累及能力的形成,進一步明確學院應用韓語商務方向的專業定位,突出專業特色。
2.將韓語語言學習與專業技能訓練進行實質性融合。
要實現課程設置的優化,必須構建“以專業平臺課的語言知識技能為基礎、以專業核心課的重點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專業拓展課的能力延伸為輔助”的專業課程結構,并且把語言運用能力、商貿實踐能力、韓語文化體驗等實踐教學設置貫穿專業課程結構的始終,將韓語語言學習與專業技能訓練進行充分融合。課程設置要加大實踐技能課的課時比例,突出對學生韓語口語應用能力的培養,開設的綜合韓語、韓語視聽及韓語會話類應用性課程要突出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重點強化各項技能的實際應用。每個學期開設的各門課程要考慮到實踐技能的階段性及層級性,比如一、二學期重點開設使學生掌握韓語語言運用技能的實踐教學課程,三、四學期重點開設使學生掌握各種職業技能并達到韓語三級水平的課程,五、六學期可通過就業指導及頂崗實訓強化職業技能,以實現學院應用韓語專業課程設置的進一步優化,形成自身特色和優勢。
參考文獻:
[1]張善升.論高職院校應用韓語專業課程設置[J].科技致富向導,2013,02.
[2]鄭偉,朱振霞.高職韓語專業課程體系初探[J].讀書文摘,2014,14.
本文是河北外國語職業學院2013-2014年度院級課題《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職應用韓語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結題論文,課題編號A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