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愛紅
摘 要: 文章通過對留守兒童關愛教育的一例研究,闡述了小學一線教師在教育科學理論指導下,促使特殊家庭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發展歷程,闡明了小學班主任需具有因材施教,教育與關愛并舉的教育能力。
關鍵詞: 小學 班主任 因材施教 留守兒童
從事教學工作的老師都知道,我們最怕的就是遇到不聽講還愛在課堂上搗亂的“搗蛋鬼”——亂搞小動作、吃東西、小聲說話、出怪聲、接話茬、出同學和老師的洋相,等等。他們可以把課堂搞得烏煙瘴氣,使班風嚴重混亂,班級成績低下。特別是在農村學校中,由于單親家庭和留守兒童越來越多,這些孩子往往是家庭教育缺失群體,因此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我就教學中遇到的真實案例,對此現象進行研究,探究其成因及對策。
一、“搗蛋鬼”是怎樣煉成的
小浩(這里隱去真實姓名)是我們班這群“搗蛋鬼”中的“小王子”。我首先從觀察他入手,發現他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孩子,可他卻是班上最讓老師頭痛的孩子。我發現他上課故意洋相百出,想方設法把大家逗樂、把老師惹怒,每每犯錯搗亂后并不懼怕還特別開心。通過調查走訪,我了解到他的爸爸媽媽都是當地農民,為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經濟條件,夫妻雙雙到外面打工,長期不在家,孩子交給親戚照管,幾年來與孩子的交流少之甚少,這不正是癥結所在嗎?有一部分孩子的犯錯和搗亂就是因為缺乏愛、缺乏關注,他們想借助錯誤行為引起關注。
二、如何去愛“搗蛋鬼”
首先我想讓他感覺到我在隨時隨地關注他,我和他約定,每天向我匯報一下今天做了什么。對于這一切舉措,他并沒有反感,反而由于我們之間的約定,開始逐漸收斂了他的搗亂行為,每天還樂此不疲地向我匯報他的行蹤。
我發現他愛和女生逗,在別的老師眼里這個可不太好,可我通過了解知道他特別渴望母愛,每次媽媽回來,他都高興得不得了。于是我就安排了班里一個長得很漂亮的、為人熱情穩重、學習成績也特別優秀的班干部做了他的同桌。起初班干部有些不愿意,怕影響學習,后來我和她談了小浩的情況和我的想法,她當場表示:老師放心吧,我愿意和您一起幫助他。他們一起學習、一起做值日,一起下課玩。每每小浩管不住自己時,她總是悄悄提示他,小浩上課不再捅咕其他同學了,過去討厭他的同學也逐漸開始愿意和他玩了,他越來越感覺到他有更多的伙伴與關注了。
為了從根本上改變小浩,我覺得上述兩個方面還遠遠不夠,而要從根本上下手。我多次找他的家長聯系,要求與他們當面談話,經過半個多月的努力,我終于見到了他的媽媽。我告訴她給孩子創造好的條件沒有錯,可是給孩子更多的愛和關注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我們在一起制訂了一個方案,要求她不管多忙每天都要給孩子打個電話,每周至少要回家一趟,陪孩子一天,每學期必須親自參加孩子的家長座談會;寒暑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把孩子帶在身邊一段日子,學會隨時隨地表達對孩子的愛與關注,不要保留。接下來的日子里我發現小浩變了,上課不再出怪聲逗笑了,變得越來越穩重了。畢業前,他的媽媽停下手里的一切事情陪著他在家一起迎接畢業復習考試。
為了鞏固成果,我特意在每項活動中都讓他參與進來,每周的班會、運動會、科技比賽、學校社團都讓他積極參與。在活動中,我和班級任課老師都特別關注他,讓他感受到了更深更廣的愛。通過一個個活動,他不再覺得只有搗亂才能引起別人注意,完全可以通過積極向上贏來等多關注與愛。他徹底變了,上課積極發言,下課不再打鬧、學習成績直線上升。他得到的愛滿滿的,每個同學愛他,每個老師愛他,爸爸媽媽更愛他。
面對經濟與科技的進步,孩子們的見識越來越廣,知道得越來越多,特別是農村教育環境越來越復雜,班主任工作也越來越難做,可是只要我們滿懷一腔熱情,滿懷對孩子們的愛與責任,并真正靜下心來,運用科學的理論指導,以人為本,因人施教,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就一定能收獲成果,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曉丹,陳旭.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社交焦慮及認知偏差的比較研究[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2]田錄梅,張麗軍,裴丹瑩.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學習、生活及心理成長狀況的比較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8,2.
[3]陳小異,張杏杏.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調查與對策——關于重慶市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調查報告[J].繼續教育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