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摘 要: 公共閱讀區是國民閱讀的重要基地,學前兒童更是公共圖書區服務的重要對象之一。作者通過對江蘇省N市公共圖書區內3~6歲年齡階段的3名幼兒進行系統觀察,關注幼兒閱讀偏好、家長對其閱讀態度、閱讀方式等,了解幼兒公共閱讀區閱讀狀況,并提出教育建議。
關鍵詞: 公共圖書區 閱讀 個案研究
一、研究緣起
閱讀,一種組合式人類活動,涵蓋認知、情感與知覺三大領域,閱讀有助于激發想象力與創造力。因此,國內外政府紛紛投入到閱讀推廣工作中。而公共圖書區本著其社會包容理念,關愛和包容弱勢群體,沒有身份歧視,向每位公民提供平等服務,正與國際“寬容和公正”的社會包容精神同出一轍[1]。我國高度重視公共圖書區的建設,《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大力發展包括縣、鄉鎮圖書館在內的農村公共文化事業。”本研究中,公共閱讀區指帶有盈利性質的公共閱讀區,如書城、書店、繪本館等。
美國學者布朗芬·勃倫納在仔細研究社會生態系統的基礎上于1979年提出一個頗有影響的生態系統理論模型——人類發展生態學,強調從個體與多層次、多類型環境系統的關系出發,從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出發深入認識個體的發展,并由此分為微觀系統、中間系統、外展系統、宏觀系統、時間系統五個層次。兒童的發展便在這樣復雜的層次系統中逐漸完善,其中,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微觀系統。隨著對閱讀的重視,公共閱讀區逐步完善,如今公共閱讀區作為影響幼兒成長的外圍環境其作用日益凸顯。在公共閱讀區內幼兒閱讀是如何進行的?本文將通過個案敘事研究,分析幼兒在公共閱讀區的閱讀情況及異同,幫助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對幼兒進行指導。
二、研究設計
1.研究方法與對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個案分析法。通過“目的性抽樣”方式選取研究對象,即選取能為研究問題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對象。并根據家長信息進行分類,采用方便抽樣與強度抽樣相結合的方式,在江蘇省N市選擇了三位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為研究對象,在此將他們稱為A、B、C。幼兒A,4歲,男,母親曾從事幼兒教師職業,現從商,一般由母親陪同前往公共閱讀區閱讀,其來閱讀的主要目的是與孩子多一些相處時間、共同閱讀;幼兒B,5歲,女,母親為企業員工,一般由母親陪同閱讀,來公共閱讀區閱讀的主要目的是多學習一些知識;幼兒C,6歲,女,父親為國企員工,父親陪同幼兒在公共圖書區閱讀,他們來此閱讀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培養幼兒安靜的性格。
2.研究內容
(1)通過觀察與訪談,了解公共閱讀區提供幼兒閱讀的環境與條件;
(2)通過觀察記錄,了解親子在公共閱讀區閱讀的方式與內容;
(3)對不同幼兒和家長進行分析、比較,研究影響幼兒在公共圖書區閱讀的因素。
三、研究發現與分析
1.公共閱讀區閱讀條件差強人意
公共圖書館應幫助兒童創建能夠從中經歷和感受閱讀和書寫的力量和樂趣的良好環境[2]。盡管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公共閱讀區提供的條件并不盡如人意,閱讀座椅嚴重缺乏,書目更新也比較緩慢,但仍不能抵擋孩子們對閱讀的熱忱。一踏入幼兒圖書區便發現許多孩子都坐在地上,或者倚在書架上看書。閱讀區內并不是很安靜,許多幼兒一邊看書一邊“自言自語”,還有很多家長情不自禁地與幼兒一起閱讀。幼兒A的家長表示,在幼兒閱讀區內,面對的都是琳瑯滿目的幼兒書籍,周圍不乏家長與兒童共讀,孩子閱讀興趣濃厚,自己受到環境的影響,不由自主地與孩子“共讀”起來。
幼兒C是公共閱讀區的“常客”,由于經常前往閱讀,越來越發現閱讀區內書目的不足:“我們每周都會來一次,每次呆半天,來的次數多了我發現孩子看的書總是那些,還有很多是動畫片改編的圖畫書,希望閱讀區能多接受一批新時代的繪本、故事書。”
2.公共閱讀區為幼兒提供寬松的閱讀氛圍
(1)幼兒自由選擇閱讀書籍。
通過問卷發放我們發現,家長十分尊重兒童的自主性,71%的幼兒都是自己選擇書籍進行閱讀的。
個案研究發現,在種類繁多的幼兒讀物中,三位幼兒偏愛帶有豐富彩圖的圖畫書,他們對生動、形象的事物和現象反應比較靈敏,更容易引起多感官參與[3]。年齡越小,越偏愛圖畫書,幼兒A在閱讀文字稍多或圖片不吸引眼球的書籍時興趣較低,會草草結束閱讀;幼兒B偏愛根據動畫改編的圖畫書;幼兒C在選書時則會選擇文字稍多一些的書籍。當筆者問及為何喜歡圖畫書時,幼兒表示“書里面有很多畫,非常好玩”。“書里面的是動畫片里看過的,我很喜歡看那些動畫片”。
(2)幼兒盡情閱讀、享受其中。
閱讀活動中的視覺、聽覺、觸覺信息都由大腦詮釋為安詳、愜意、深切的親情。由此,對于幼兒來說,閱讀成為一種甜蜜的享受[4]。就本次選取的三位研究對象,我們發現,他們在閱讀時都很投入,仿佛把自己當做繪本中的人、物,并且年齡大一點的C還能通過自己的方式將繪本中的情感表現出來。筆者曾與三名幼兒分別共讀,并記錄下幼兒閱讀時的語言、動作、表情等符號。
幼兒C:“好多螞蟻啊!”
筆者:“好多螞蟻,他們在干什么?”
幼兒C:“在搬食物,那些白色的。”
筆者:“白色的是……”
幼兒C:“食物。”
接下來C用右手翻下了下一頁,一翻過去便叫道:“咦,紅蟻。”C在這一頁沒有停留,說完之后立刻用一只手指頭去翻這本書,自己的身體也離書遠了一點。書一翻過去,C便大叫道:“咦咦咦,啊啊啊!”“他們在干嗎?”“額,挖地洞”。
接下來他還是用一根手指頭翻到下一頁,翻過去后她一邊叫道:“啊啊啊……”一邊把書扔到了前面,身體往后退,兩只手撐在地面上:“嚇死了嚇死了,把我嚇飛了。哎呀,不敢拿了。”
——來自幼兒C與筆者的閱讀記錄
上述閱讀記錄中不難發現,幼兒在公共閱讀區閱讀是如此投入。不僅是我們個案研究中的這三位幼兒,閱讀區里的所有孩子都非常認真、非常享受其中。我想這也就是幼兒公共閱讀區的魅力,亦是盈利性閱讀區與非盈利性閱讀區的不同,走訪發現非盈利性閱讀區內非常安靜,這種過于安靜的氛圍容易束縛住兒童的自由,而盈利性閱讀區因為人來人往、挑書、選書、買書,常常會有討論聲、閱讀聲,所以兒童在這里更舒服、自在,閱讀自然甘之如飴。
(3)幼兒喜愛在公共閱讀區閱讀。
閱讀氛圍如此寬松的公共閱讀區越來越博得孩子們的喜愛。幼兒A說:“這里很好玩,有好多書,媽媽也會和我一起看書,很開心。”B也喜歡這里豐富的書籍,C則表示:“這里有好多小朋友,而且這里有好多書,比家里多。”可見,公共閱讀區于孩子來說是一個快樂閱讀的樂園。
3.家長重視公共閱讀區的閱讀價值
隨著教育不斷進步,早期閱讀越來越受到家長、教師的推崇與重視,家長深感閱讀的重要性,然受時間、精力和經濟的影響,不能做到隨時隨地固定閱讀。而公共閱讀區解決了閱讀時間、經濟雙向問題,正如我們向家長問及為何會選擇公共閱讀區進行閱讀時,家長的表態一樣:“公共閱讀區的書籍豐富且無需購買,這就節約了家庭一筆很大的開銷,因為現在繪本貴且不易保存、使用率不高。”也有家長將閱讀區作為與孩子培養感情的基地,既能與孩子待在一起,又可以開闊視野,何樂不為?
家長A:繪本對于孩子來說特別有價值,但是有時下班回來后沒有時間,有時也沒什么耐心,周末偶爾會帶他來這里看書,這里看書的小朋友很多,看書氛圍很好。
家長B:想讓她多學點東西,但是現在的書又很貴,買的話看了一遍,她就不看了,太浪費了。
家長C:說實話,最初來公共圖書區,是因為實在沒地方去玩了。所以想培養孩子閱讀興趣,讓她性子靜一點。一般每次過來都會待2個多小時。
——來自筆者與三位家長的訪談記錄
4.家長是影響幼兒閱讀的重要他人
(1)幼兒閱讀自主性開始受重視,但仍受限于家長權威。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71%的家長在公共閱讀區都放手讓幼兒自主選書,僅有17%的家長代替孩子選書。在本次選擇的三個個案中,幼兒A、C的家長完全放手讓孩子自主選擇,幼兒A的家長表明,學前期不強迫孩子去學習什么,讓他做快樂的事,每一本繪本對孩子來說都有特別的價值,所以讓他們自己選擇書籍對于培養閱讀興趣有幫助。而幼兒C的家長則表示,到了公共閱讀區就是孩子的天地了,自身對幼兒教育不大了解,所以還是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去閱讀。幼兒B的家長則是選好書給孩子,選擇的時候偏愛益智類的書籍,幼兒B在閱讀時有些“云里霧里,不知所云”。
幼兒B在閱讀《熊出沒》的圖畫書時一邊看一邊講一邊“咯咯咯”地笑了起來,媽媽:“看電視的時候這么積極,平時教你認字的時候也能這樣就好了,老是拖拖拉拉的。”幼兒B抬起來看了一眼媽媽,就沒有再繼續往下講。
——來自幼兒B與媽媽的閱讀記錄
國外曾就不同家庭做過一項實驗,發現中低產階級的家長更重視孩子的讀寫教育,閱讀更像是工作,而非游戲[5]。幼兒B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視,過于看重“讀”的結果,似是緊緊跟隨“不能輸在起跑線”的腳步,平時會有意識地教孩子識字,但是孩子的識字興趣不強。相對而言,家庭經濟情況略高一些的幼兒A和C的家庭里,閱讀更像是一場游戲。
(2)親子共讀的方式因家庭而異。
家長的受教育情況影響親子共讀進行,除了表現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還體現在親子閱讀方式上。在本次調查的三個案例中,出現了三種親子閱讀方式,如下。
幼兒A:幼兒閱讀——母親加入閱讀(觀察圖畫)——分析圖畫——朗誦——概括、提升;
幼兒B:母親發起閱讀——朗誦——提問與講解;
幼兒C:父親朗誦——幼兒聆聽——簡單提問——朗誦。
家長A曾從事幼兒教師行業,有一定的經驗,看重繪本中的價值并提升出來,家長B重視閱讀,并在閱讀中有提問,而幼兒C由于是父親共讀的緣故,并不懂得如何正確開展親子共讀,盡管他非常重視閱讀價值。
此外,三位家長在親子閱讀時的語言、動作等表述也有差異。家長A語言表述生動有趣,經常與幼兒用動作、表情等進行溝通,而家長C閱讀時則語氣平平,翻書時間很快,就如復述故事一般。
四、結語
幼兒公共閱讀區作為“閱讀公平”的重要場所,為幼兒閱讀提供了便利,有助于促進書香城市發展。但是,目前幼兒公共圖書區在建設和管理上還存在不足,要健全閱讀區設施,豐富閱讀材料,拓展閱讀方式。家長們要更新幼兒教育理念,明確閱讀價值,遵從幼兒天性,學習親子共讀技巧,讓孩子在“書香”中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吳桐.國外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包容理念與實踐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情報資料工作,2010,(03).
[2]張慧麗.公共圖書館兒童早期閱讀服務基本理論問題探討[J].圖書館.(06).
[3]王華.3-6歲幼兒早期讀物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3(06).
[4]伍新春.早期閱讀應從“分享”開始[J].早期教育.2004,(07).
[5]陳蔚.基于繪本的公共圖書館兒童閱讀推廣研究[D].南京大學.
[6]Joan Brooks Mc Lane & Gillian Dowley Mc Namee著,賈立雙譯.早期文字教育[M].沈陽:遼海出版社.
本文系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書香”離我們有多遠——幼兒公共閱讀區的調查與思考》(課題編號:201410304010Z)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