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軍
摘 要: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內容是與現實生活結合最緊密的,教師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礎上,不斷拓寬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把數學概念與生活中的有情趣意義的數學命題相結合,進行形象化教學,有利于學生接受數學知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概念等相關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系生活實際,開展有效的數學實踐活動。在數學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精神,通過與實踐結合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教學研究 實踐意識
一、創造有利于積極探索的教學環境
數學課堂不僅是理性化的概念講解和例題演算,更重要的是要營造有利于積極探索的環境,引導學生投入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情境中。從而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探索數學知識奧妙的興趣,提高實踐應用意識。只有在特定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才能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積極探索,才能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們要為學生創造寬松的自主探究的環境,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地、自由地、開放地探索、發現,去創造性地獲得有關的數學知識。如在學生學習正方形四條邊的關系時,我讓學生觀察、猜想、驗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這一特征。有的學生通過度量四條邊的長度后發現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有的學生用一根紅線與正方形的四條邊比試后發現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有的學生把正方形的紙片先進行對折發現對邊相等,再沿對角線對折發現鄰邊相等,由此可推出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學生在動手實踐操作中、在交流研討中、在合作互動中、在情感體驗中“做數學”,在“做數學”中建構新知。數學游戲活動是一種手、腦、眼多種感官協調參與下的數學教學實踐活動,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在參與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激發探索數學知識的興趣,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可以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度,有利于激起大腦中探究區域的活躍,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融數學知識于生活情境中,能提高學生積極思考探索的興趣和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
二、充分挖掘生活實踐中蘊藏的數學知識
現實生活中蘊藏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突破了數學課堂教學的封閉狀態,讓學生置身于開放的、動態的、主動的、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將知識與經驗,理論與實踐,學習與家庭、社會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豐富、自由地自然體驗、社會體驗、文化體驗、勞動體驗等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數學知識融會貫通,體驗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貼近生活、有效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感受到數學的真諦與價值。真正感悟到數學不是空洞、乏味的,也不是高深莫測的,而是實實在在、豐富多彩的。從而使學生喜愛數學,愿意學習數學,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提高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激發運用創新思維分析問題的興趣
數學教師的任務是如何開展有效的數學實踐活動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好奇、愛動是兒童的天性,有效的數學實踐活動才能使學生實現知識的再創造。創新并不神秘,是人在靈感激活的瞬間產生的思維沖動和奇思異想。創新是人天生就有的,只不過被狹窄的生活空間、機械重復的模仿訓練扼殺了。解放孩子的空間,讓他們接觸大自然,他們的思維就會產生很多的火花。牛頓發現蘋果落地,發現萬物有引力定律;瓦特因燒開水,發明了蒸汽機;可以說歷史上任何一個偉大的發明都是發明者在實踐中,因一些無意識刺激、激活了靈感所產生的。學生在一些偶然因素的刺激下,會產生很多成人也難以發現的思路。學生的大腦是一個巨大的寶庫,等待著教師開發。教師多給學生提供一些鮮活的場景和環境,多開展一些有效的數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多實踐,使其才智得到充分發展、創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猜想、驗證、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是夯實數學基礎的有效途徑。這樣有效的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了思考、學會了交流、學會了合作、學會了實踐、學會了評判,使創新在思考交流中形成、在合作互動中實現、在激勵評判中完美。引導學生在應用數學思維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所學數學知識。
四、培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學要把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擴展延伸,解決社會實踐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數學的價值,激發他們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為了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不斷增強應用意識,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中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此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有意識地用數學觀點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并自覺把所學的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聯系,從而解決現實中的問題,真正體現數學的價值。把實踐過程用數學日記的形式寫下來,準備明天在班上交流。各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分工、準備、討論探究、實踐操作,用多種方法測出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其中一個小組在交流中匯報他們的實踐過程和所取得的成果?,F實生活既是數學的起點,又是數學的歸宿。學以致用,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才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標。只有真正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才能實現數學和生活的有效結合,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為強化實施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中,以培養數學與生活結合的實踐意識為主,提高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展有效的實踐活動。教學中要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給學生自由探究的空間,鼓勵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開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潛能,結合實踐促進創新思維發展,激發學生進一步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實踐意識是提高數學能力的前提,學好基礎知識才能作進一步探索,學生在這種有效的數學實踐活動中學習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效率,有利于把知識轉化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