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霞
摘 要: 作者結合多年課改教學經驗,以親身教學經歷為論據對“如何以新課改為依托,真正把新課改落到實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問題從“樹立新課程的理念是走進新課程的基礎”、“開發多維的課程資源是實施新課程的重要途徑”、“及時做好知識的反饋與檢測是新課改成功的重要保障”三個方面作了論述。
關鍵詞: 初中物理教學 新課程理念 課程資源 教學質量
參加新課改教學十年之久,一路走來,我們不斷成長著、進步著、收獲著、感悟著、反思著。下面就我十年來的感悟談談對新課改實踐的反思和認識。
一、樹立現代的新課程理念是走進新課程的前提基礎
(一)走進新課程的首要問題是“教學理念”的轉變。
所謂“理念”是指一個人所具有的準備付諸行動的信念,它既是一種觀念又是一種行動。從舊課程走進新課程的教師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問題,這是教學理念的轉變。
舊課程觀認為課程是“知識”,因而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教師是中心、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因此以前的教學經常被稱為“填鴨式教學”。而新課程觀認為:“課程不僅僅是知識,同時也是經驗、是活動,課程不僅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課程不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而學生獲取新知識的過程正是學生的自我建構過程。”教師首先要把這種理念深植頭腦里,才能成為新課程教師。
如:在進行“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知識點教學的時候,我在教學設計上更注重學生的體驗和感悟:讓學生用手邊的東西(書本、紙張、格尺、文具盒里的物品、桌椅等)發出聲音,并從中感知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然后請學生表演不同的物體是怎樣發聲的。有的學生撕紙、用手摩擦、揉成一團,打擊,等等,用各種不同的物體發出聲音。我又引導他們:“你們認為‘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學生有的說“摩擦”,有的說“撞擊”、“振動”……這時我適當引導:“物體在摩擦、撞擊時都會引起本身的振動。”學生一致確定:“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這樣學生在整個探究活動中收獲的就不只是知識本身而是對生活的感悟和經驗。
(二)走進新課程的核心問題是新理念的落實。
在一些新課改的通時培訓和課程標準的學習中只是讓教師接受這種理念,而“接受”只是一種“認同”,還沒有成為教師的一種素質。怎樣才能把這種“認同”變為自身的一種素質呢?我想應是“多聽”、“多看”、“多學”、“多試”——多聽有經驗教師的課;多看一些關于新課改教學的實例;多學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最關鍵的是多嘗試。要將一種理念變成人的素質僅有對這種理念的認同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對這種理念進一步感悟,而把這種感悟用在實踐中才是最有效的。
如:在“電阻的串、并聯”一節教學中,過去的教學可以找幾組現成的實驗數據講一下,重點放在學生對知識點和規律的理解和應用上,只要學生會用這個知識點進行計算就可以了。而在新課堂中,我試著把它變成了探究實驗:先提出問題,再讓學生進行猜想和假設,然后學生按照自己的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選取器材、并進行實驗、進行數據分析和論證,最后通過自己的探究得出結論。這樣確實很麻煩,用的課時也很多,但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收獲更多的是實驗的技能、經驗和自主獲得成功后的喜悅和成就感。更重要的是他們有一種探索的思想,遇到什么結論不輕易相信而是想辦法實驗和求證。這種想法和做法對于學生的終身學習都是益大于弊的。
二、開發多維的課程資源是實施新課程的重要途徑
新課程認為“課程”是教材、教師、學生、環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師與學生都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共創共生,形成學習共同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包括主觀的、客觀的、人本的、文本的、物質的和意識的。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優勢,挖掘和開發課程資源。
新課程中的教材只是眾多教學資源之一,教師不是講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材上有的東西不一定要講,教師只是在教材上選取有用的部分作為教學“論據”、“素材”輔助教學。人教版的教材有很多優點可以利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許多優秀的、真實的、瞬間的照片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
2.充分利用“小數據”、“小資料”欄目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和習慣。
3.充分利用“科學世界”和“STS”欄目豐富學生知識、開闊學生視野。
(二)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每個學生都帶著自己的經驗背景、帶著自己獨特的感受來到課堂上進行交流,這本身就是課程建設。在分組實驗中學生從同學身上、老師身上學到的東西遠比從教材中學到的要多,在小組討論、實驗過程中學生彼此交流、傾聽各自的想法和經驗,彼此學習、互相提高。
(三)充分利用作業的空間,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1.把課堂上沒有完成的或無法完成的實驗以作業形式布置下去,讓學生自己探索和驗證,既彌補課堂實驗的不足又提高學生課外探究能力和學習物理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一些簡單的小制作,這種新的物理作業形式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就感,增強他們學習物理的信心。
(四)充分利用“情感教學”開發“人本”課程資源。
中學生正處在一個很特殊的年齡段——青春期,他們熱情、真誠、好動,有時也十分沖動、偏激、叛逆。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我想真誠地尊重每一位學生,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從“一切為了學生”的角度,本著為學生好的心理幫助學生、不歧視那些別的老師眼中的“壞學生”,抓住每一個學生而不是把他們推向你的對立面,你的教學已經成功了一半。不管是新課程還是舊課程,我一直認為,只要你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真誠地為他們付出汗水,學生就會熱情地回報你整個春天。
三、及時做好知識的反饋與檢測是新課程成功的有力保障
新課程要把課堂搞活,但不是不要成績。因此在教學中我堅持做到每單元、每章節的測試,而且每次考完后一定要認真批閱,并且講評、講透。其實在新課教學中,學生對知識都能聽明白,但不見得會用,因此要配以習題鞏固和用考試的方法讓他們重視起來。考試后要多給學生一些鼓勵,少給、不給諷刺和挖苦,考試只是教師檢查學生、學生自我檢查對知識掌握情況的手段。這樣平時檢測跟上,才不會在期末復習時感到困難。
經過課改精神的洗禮,我們的心靈得到了滋養、靈性得到了啟迪,感悟、積淀、升華了美好的情感,收獲了片片綠意。伴著新課改越來越響亮的號角,我們將一如既往、堅定篤行,在實現自我超越的同時感受教育生命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