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閥
摘 要: 河北物流與京津一體化應依托環首都經濟圈與沿海經濟帶同步推進的發展定位,實施“錯位互補、互動合作、聚集重點”的主動對接戰略總體思路,通過樹立合作共贏發展思路,夯實物流軟設施,為對接提供軟環境支持,完善交通運輸網絡等對策,保障京津冀區域物流一體化實施。
關鍵詞: 區域物流 一體化 京津冀
物流產業是推動地區經濟發展的新興型服務產業,是社會分工深化的結果,對提升地區競爭力作用明顯。京津冀面對日益激烈的地區競爭,要想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必須認識物流業對地區發展的重要性,加快京津冀區域物流的建設步伐。
一、樹立區域協調發展觀念
經濟要發展,理念是關鍵。三地政府統一物流發展思路,樹立合作共贏的發展思路,才能將三地物流發展到更高高度。
1.實施大通關戰略
京津冀應當依據自己有利的區位條件,通過發展大港口、大產業、大物流、大口岸,成為華北和全國重要的現代物流基地,以區域物流發展促進區域貿易、區域經濟增長。
2.加強物流一體化合作的深度
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京津冀三地政府應精誠合作,打破過去三地政府獨自搞物流規劃、發展物流產業的舊模式,按照科學發展觀的原則實施“三統一”,即統一物流業規劃、統一物流業政策、統一物流業資源,在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上參與物流一體化合作,推動三地經濟共同發展[1]。
二、夯實物流信息化平臺
物流信息(logistics information)是反映物流各種活動內容的知識、資料、圖像、數據、文件的總稱。物流標準化指以物流為一個大系統,制定系統內部設施、機械裝備、專用工具等技術標準,包裝、倉儲、裝卸、運輸等各類作業標準,以及作為現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標準,并形成全國及和國際接軌的標準化體系。
1.建設物流信息平臺
在全球供應鏈管理趨勢下,及時掌握貨物的動態信息和品質信息已成為企業盈利的關鍵因素。物流信息化離不開物流信息平臺的支撐,建設物流信息平臺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如何建設,誰來建設,建設什么樣的和怎樣應用?為了促進區域物流發展,上海、浙江、河南等一些省市采取了“政府投資,相關部門主辦,協會和企業承辦”的方式,建設了省市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天津市在保稅區建設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政府一次性投資就達到了5000萬元。具體做法建議:一是改造升級河北現代物流協會現有網站為河北省物流信息共享平臺。二是參照浙江省的做法,由河北省政府投入開發企業標準版軟件,建成標準化物流信息化公共平臺。
2.推動企業物流信息化
企業物流信息化包括基礎層面和優化層面的信息化。引導和支持企業運用信息技術和現代物流理念優化業務流程,開發和應用企業資源計劃、供應鏈管理等管理系統,實現物流管理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加快資金周轉、降低庫存、提高企業競爭力。鼓勵和引導企業應用無線閱讀識別(RFID)、條形碼(BC)、智能標簽、電子數據交換(EDI)、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道路交通信息通訊系統(VICS)、不停車自動交費系統(ETC)等新技術,提高現代物流信息體系的技術水平。立足于物流信息平臺,引導物流企業大力發展網絡系統,實現網絡與用戶、制造商、供應商、物流企業及相關的銀行、財稅、商檢、海關等單位聯結,對物流各環節進行適時跟蹤、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全面提高物流服務信息化水平。建議京津冀每年舉辦一次企業物流信息化大賽,對先進單位給予5萬元至20萬元的獎勵,所需費用由京津冀物流專項資金支出。
三、構建快速便捷的區域間城際交通體系
1.加強交通網絡建設
發展物流產業,交通是關鍵。進一步謀劃工作,實現“兩個一體化”工作目標,大力推進京津冀、城鄉交通一體化,謀劃大交通、構建大網絡、發展大運輸。
推進京津冀交通運輸一體化,重點研究北京市提出南擴東拓的發展規劃和“聚焦通州”的概念,加強與京津交通運輸規劃對接。積極協調北京方面,盡快實施與密涿支線高速對接工程,加快京臺高速和密涿高速廊坊至北三縣段北京境內前期工作,爭取同期開工,同時竣工。組織好京津冀間物流調查和預測分析,奮力跑辦國家和京津有關部門,加快京津冀間軌道交通前期工作。
2.有效整合運輸資源
加快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發展多式聯運、集裝箱運輸、散貨運輸、航空快遞等方式,推廣應用廂式貨車、集裝箱、散糧車輛,開發使用專用車輛,加快集裝箱中轉站及散裝碼頭建設,加強各種交通設施建設的銜接配合,提高運輸速度和效率,取消京津冀域內高速路收費站。據美國卡車運輸協會的數據,美國用卡車運輸商品的成本約為每英里1.75美元;而在我國,運輸成本卻高達每英里2.5~3美元。2011年4月底,央視財經頻道記者的調查結果顯示,運費至少三分之一被高昂的過路過橋費吸走。高效、完善、統一的基礎設施體系是實現區域內部各種生產要素及產品在空間流動的必要保障,也是降低整個區域交易成本,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途徑。京津冀三地政府在公共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上,發揮公共財政公共服務的職能,給予財政支持,撤銷收費站,由公共財政予以補貼,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并且堅決治理公路上亂罰、濫罰現象,從而降低三地之間物流流轉成本。
四、加強政府支持構筑外部保障
1.成立對接協調小組
為了避免政出多門和確保京津冀政府部門間政策的協調一致,建議組成物流區域發展協調小組。該協調小組由京津冀相關政府部門派出人員組成,主要職責是:協同區域物流發展的產業政策,整合區域物流產業資源,處理物流對接中出現的問題。
2.利用飛地建設現代化的物流園區
提供必要的建設用地,建設現代化物流園區,為對接京津提供實體支撐。借鑒天津濱海新區、遼東半島等地的做法,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自愿組合、滾動發展”的原則,加快建立“飛地”制度,鼓勵環京津等有條件的市、縣,在其區域內確定若干平方公里設立“飛地”,建設現代化物流園區,面向省內外、國內外招商引資,鼓勵企業到物流園區內進行土地成片開發。在“飛地”內設立物流企業集群,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增加值計算在投資市、縣,地方財政收入與項目所在地協商按比例分享[2]。
3.優化物流發展的法規政策
依法治國是我們的基本國策,通過法律、法規和規章規范整個物流行業的運行和發展,建立公平、公正、有序的物流市場競爭環境,為河北物流與京津對接提供和諧的法律氛圍。首先,破解物流業重復納稅問題。據央視節目稱,物流業重復納稅比例接近50%,嚴重制約物流業快速發展。解決重復征稅的唯一最好辦法就是實行增值稅,就是把營業稅交納過程中重復征稅的問題,納入增值稅的征收范圍之內,因增值稅可以進行相應的抵扣,必然不會發生這種重復征稅的情況。其次,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降低物流業準入門檻,引進競爭機制,促進各類所有制物流企業公平競爭。像秦皇島市那樣嚴厲打擊物流領域邪惡黑勢力,為物流發展創造良性平臺。最后,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積極采取措施加大物流業招商引資力度,鼓勵各種社會資本投資現代物流業。
總而言之,要優化政策環境,優化政務環境,優化發展環境,加強平臺建設,實現京津冀區域物流一體化,創造良好的合作空間。
參考文獻:
[1]趙世洪.廊坊與京津的產業對接及融合.城市問題,2010(4):49-52.
[2]蔣滿元.京津冀區域經濟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燕山大學學報,2007(12):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