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碧媛
摘 要: 學生在課堂上是否獲得進步、教師能否共同成長是提高教學有效性過程中應該關注的元素。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力求讓學生在活動、情景中體驗到生物與生活同在的樂趣,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相互促進,共同體驗,才會得到更好的進步與發展。有效教學是教學相長的教學。
關鍵詞: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 有效教學 教學相長
一直以來,學生在課堂中是否獲得了具體進步是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標準。但是教師的發展同樣是有效教學中不可忽視的成效之一,因此在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學生是否獲得進步、教師能否得到成長均應該是共同得到關注的元素。那么如何真正實現課堂有效教學,使學生得到更大發展,使教師得到更進一步的促進呢?作為一名初中生物教師,我在日常教學中就如何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進行了探索。
一、全面認識“有效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學生在課堂中是否獲得了具體進步是斷定有效教學的標準,但教師的發展也是教學有效的保證因素之一。有學者認為有效教學就是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相互影響、互為作用、共同進步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有效教學的雙主體,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相互促進,教學相長,這才是有效的教學,才是受廣大師生歡迎的教學。
二、有效教學是關注學生發展的教學
有效教學應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的活動、情景能讓學生體驗到生物與生活同在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各方面、各層次的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強。
1.有效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引發學生學習動力的有效手段。如在講授遺傳規律時,可以利用大文豪蕭伯納的故事幫助有效創設問題情境。上課開始,我們可以給大家講述這么一個故事:一位演員喜歡上了蕭伯納,信中向他表白說,如果我倆在一起后,我們的兒子一定會擁有你的頭腦,我的美貌。故事說到這里,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疑問:“不一定吧,也有可能是蕭伯納的容貌和演員的頭腦啊?”疑問和興趣就是學習探討的動力。學生看似“無意”的提問就是教師逐步引導學生進入對遺傳規律的學習的契機。最后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其實蕭伯納最后就是借助了剛才同學們的推測委婉地拒絕了那位演員的求婚呢。故事的結局引起了同學們的哄然大笑,但是同學們的笑是一種對知識了然的笑,在問題中反思,在反思中收獲,那就是有效教學中同學們得到發展的體現。
2.隨機進入教學策略,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
“隨機進入教學策略”是讓學生隨意通過不同途徑、不同方式進入同樣教學內容的學習,從而對同一事物或同一問題的多方面得到認識與理解。如在“觀察植物細胞”的探究實驗中,我發現本來學生應該是按計劃觀察洋蔥外表皮細胞的,但是有部分學生居然好奇地把頭發和剪下的指甲放到顯微鏡上,企圖觀察到細胞。此時,教師可以抓住時機,引導他們隨意進入另一個情境中學習,讓學生在“意外”中得到即時性生成,獲得新知。因此,我調整了教學順序,根據學習主題重新創設了新情境,鼓勵他們思考:為什么剛才我們在顯微鏡中能看到洋蔥內表皮細胞,但為什么看不到頭發的細胞呢?同學們饒有興趣地進行了問題探討。終于,通過同學們的合作交流,他們得到了顯微鏡下觀察的材料必須是薄而透明的結論。相同的知識,卻在不同的情景中獲得,這也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一個常用策略。
3.創設生活化情境,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根據教材內容,善于創設與社會熱點相關聯的教學情境能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情境中的問題的能力。又如近段時間本市水廠擬提高市區水價,街上、報紙上、網絡上市民們都在議論紛紛。水廠解釋道水價上漲的原因主要與污水處理的問題有關。我發現這就是一種與人們日常生活的水資源利用問題息息相關的生活情境,接著我就著手組織學生召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模擬水價聽證會。同學們在會上分別扮演政府人員、水廠負責人、市民代表等角色,他們通過大量調查,就水價上漲問題陳述自己的觀點:如城市污水處理方案,水價上漲原因,目前梧州面臨的水資源威脅,等等,在這場與社會問題緊密相關的辯論中,使污水處理原理及珍惜水資源,愛護環境等社會、生物學熱點知識得到了落實,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在真實情境中、積極思考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有效教學是教學相長的教學
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傾注滿腔熱情,努力發現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情景、實物,使之與初中生物知識有機結合,力求吸引學生主動地學,高高興興地學,與此同時,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如能得到質的飛躍,與學生共同獲得發展,教學相長,才是實施有效教學獲得的最大效益。
1.有效教學能促進教師完備教育科學知識。
追求教學的有效,決不能片面地只關注學生發展,只有教師也關注到了自身需要,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的有效。教師只有不斷積累相關理論知識,提升自身理論水平,在生活中,教材中引導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教學中不斷形成個人獨特的教學風格,與學生共同得到發展,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
2.有效教學能提高教師服務意識。
在課堂中實施有效教學,教師必須具備服務意識,體現在平時尊重學生,了解學生,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師所設計的一切教學活動以學生的成長為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學生的知識、技能、思維品質才會在同感和共鳴中得到落實和發展,課堂才會有效、高效。
3.有效教學促使教師不斷發現。
善于發現的教師課堂內容開闊,豐富的學習資源富含生活化氣息,容易引發學生共鳴。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真正擔當起學習引導者的角色。例如,在上到“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一課時,教師利用我市的特產梧州龜苓膏和豆漿晶的包裝袋作為教具容易激發學生興趣。課堂上學生有的注意到了包裝袋上的營養成分,有的注意到了上面的出廠日期和保質期,有的關注到了上面的生產廠家。有了興趣,就有了鉆研、探索的動力。學生從來自生活中的事物中感受到了“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應該注意什么”等相關生物知識的存在。有效的教學過程能促使學生培養獨立鉆研、獨立學習的能力,鍛煉學生的分析、內化能力,同時,教師加強了自身對學生的了解、分析能力,對生活資源優化的能力。教學相長,是教與學所能達到的最優效果。
4.有效教學能開拓教師的集體智慧。
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課堂設計,一個貼近生活的情境設計,一句令學生捧腹大笑而又讓他有所得的話語,更多的來自于我們這個共同提倡、實施有效教學的教師集體。一直備受好評的認識“反射弧”五個基本環節的學生活動,單單利用一個紙團在同學間就能進行的接力傳遞游戲,就讓學生深入認識了反射弧的組成,認識到反射弧是一個統一整體。游戲簡單,但學習效果明顯,除去以往老師講、學生聽的舊模式,學生能親自參與,學習的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為使教學有效,集中教師共同的智慧,激活學生的注意、記憶和思維,便能達到思維活動的最佳狀態。有效教學,師生各有所得。有效的生物課堂能激發學生無限的學習動力,轉變學習態度,教師也從中促進對個人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教學相長,有效教學促進課堂不斷和諧。
在實施有效教學的這段時間,我們有太多感受與思考。雖然還存在不足,但作為教師,我們希望通過努力盡可能促進學生不斷進步,我們希望讓更多師生共同體驗、進步、在共同發展中領略初中生物有效教學的精髓,感受有效教學的真諦——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孫杰遠,葉蓓蓓.有效教學的設計原理、策略與評價.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08.
[2]劉良華.有效教學論.廣東教育出版社,1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