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存英
摘 要: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教育重點是培養人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著力提高人的創新能力。要實現教育的這一功能,首先要求各位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開發學生潛能的觀念、使學生可以持續發展的觀念和培養創新人才的觀念;其次教師要廣開思路,通過各種方式,在班內班外營造有利于創新的教學環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環,教師應著眼于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學科滲透為主,專門訓練為輔的創新教育,在概念課的教學、實驗教學、理論教學、習題教學中挖掘創新教育素材,創造教育機會,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結合生活現象,大膽進行創新嘗試和實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一定會得到有效培養和提高。
關鍵詞: 化學教學 創新能力 培養方法
21世紀是創新知識的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能否接受知識經濟的挑戰,關鍵在于能否培養出大批具有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的人才。江澤民同志指出:“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傳統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中心。培養出的學生因受傳統教育影響,局限在家長或教師劃定的條條框框內,不敢越雷池半步,致使學生過于嚴謹、尊崇權威、思維定勢、創造性思維薄弱,學生被動學習,成了裝知識的容器,壓抑了主觀能動性,阻礙了創新能力發展。所以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構建適應創新教育的學習環境,是實現創新教育的重要前提;著眼于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以學科滲透為主,專門訓練為輔,是實現創新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
我國中小學教育一貫重視知識傳授,而忽略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態度與科學方法的培養。這種缺乏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啟蒙教育,使受教育者從小就沒有養成一種理性的、懷疑的、實驗的思維習慣,學生成人后在處理問題、對待事物方面缺乏科學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更難有創新意識。因此,教師要大力提倡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開發學生潛能的觀念、使學生可以持續發展的觀念和培養創新人才的觀念。教師應該認識到,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訓練和灌輸的工具,還是發展認知的手段。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每個學生的創造性都應受到重視,指令性和專斷的師生關系將難以維系,教師的權威將不再建立在學生被動與無知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教師借助學生的積極參與以促進其充分發展的能力上。一個有創造性的教師應該能幫助學生在自學的道路迅速前進,教會學生怎么對付大量信息,更多的是一個向導和顧問,而不是機械傳遞知識的簡單工具。
二、構建適應創新教育的學習環境
1.創新教育的內部環境構建。教師要在班內營造有利于創新的教學環境,包括課堂教學心理環境、班級心理環境及教學化學環境的營造。教師應保護學生理解的自由,允許學生對化學環境、化學認知結構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而不應將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學生,從而澆滅了那些剛剛燃起來的“創新的火花”。為此,需破除教學上的“師道尊嚴觀”,正確對待學生在探索中片面、甚至是有些錯誤的意見和想法,避免扼殺其創新欲望。
2.創新教育的外部環境構建。從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看,創新能力的漸進培養階段應是:課堂創新教學環境的構建→學校創新教學環境的構建→開放的創新教學大環境的創造。化學教師還必須注意創造創新教育的大環境,使之與創新能力培養相適應。教師要注意化學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并將其及時地反映在平時的教學之中。化學教學要從課內擴展到課外,從校內擴展到校外,要加強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滲透,對一些關系密切的學科內容加以融會貫通,加強學科創新能力之間的有效遷移,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創新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創新教育,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戰場,要充分發揮其主渠道作用。
三、創新教育應著眼于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學科滲透為主,專門訓練為輔
1.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是學校,主要手段是課堂教學,所以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將與創新相關的內容貫徹到教學中。比如介紹中外發明家的生平軼事,介紹創造發明的范例;要求學生針對某些實驗大膽提出新見解及新的改進意見;通過小改進、小創造、小發明、小設計等手段,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竭力把學生推向創新的軌道。另外,有計劃地布置一些家庭小實驗,比如:如何除去熱水瓶中的水垢,用pH試紙測定家中食鹽水、茶水、食用醋的pH值等。通過這些活動,能極大地誘發學生的創造意識。
2.保護學生的好奇、幻想、創見、探索等特征,培養學生創新人格。在教學過程中,許多老師往往只喜歡那些循規蹈矩的學生,而不喜歡突發奇想的、不甚從眾的學生。其實學生富于幻想,對新生事物的好奇,才是真理的萌芽、創新的前奏。老師要及時發現和引導,不要感覺難纏、厭煩而隨便應付,這樣會傷害學生的創新欲望。
3.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概念課的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概念課的教學常被認為是課堂教學的一大難點。老師難教,學生難學,在概念課的教學中要將抽象而枯噪的問題變得生動形象,充分發掘學生的創新和探究潛能。
(2)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能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筆者在教學中盡量增加一些探索性實驗,多讓學生設計實驗。
(3)在理論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化學理論的學習對學生的思維活動有較高要求,而思維又是創新必不可少的過程。通過化學理論的教學,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活動,進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物質結構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形象思維培養。
(4)在習題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化學習題教學中,采用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思、多題一解等手段,可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和積極創新精神。
總之,更新教育思想,優化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渠道,采取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結合生活現象,大膽進行創新嘗試和實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就一定會得到有效培養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立中.創新核心技能培訓教程[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
[2]卞華,等編著.創造性思維的原理與方法[M].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
[3]馮培,等,編著.創新素質與人才培養[M].世界圖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