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濟勛
摘 要: 婚姻是人性的一面鏡子,一個人的擇偶觀,取決于其人生態度與人性品質。從婚姻也可以透視政治集團人才方略,漢末三國時期政治集團的婚姻選擇與其用人成敗,共同構成一面鏡子,照亮后人。
關鍵詞: 婚姻 人才 自信
東漢失鹿,群雄并起。從東漢末年封建割據到三足鼎立,直至國家重歸統一,有其必然趨勢。成功者固然有歷史機緣,但在其人生運行軌跡上,更多的是人生態度與人性品質起決定性作用。有人說,細節決定成敗。三國時期幾個主要政治集團的婚姻選擇,折射出其人才觀與用人方略,最終也影響到該集團的命運走向。
先看曹氏集團對待婚姻的態度。曹操妻妾成群,對他影響最深的兩任妻子,都出身低微。其發妻丁氏是平民良家女子,對他來講,算不上門當戶對。但曹操一生對她敬畏有加,沒有因為她一生無出且出身低微而小覷于她。曹操第二任妻子卞氏,出身倡優,身份更是低賤。卞氏不僅被曹操扶正,后還被自己兒子曹丕尊為母儀天下的太后。對于風流成性的曹操來講,女性姿色固然十分重要,但曹操更看中對方品質。如卞氏,出身寒微,不得不以賣藝為生,但嫁與曹操后,生的四個兒子,不僅才華出眾,而且品性優良,這不能不歸功于她良好的教育。卞氏為人謙和,處理家務,處處與人為善,給曹操營造了一個安寧后方。這位妻子,相夫教子,于曹操事業成功可算頭功一件。從這點來看,曹操擇偶眼光超凡。
在兒子擇偶上,曹操也相當開明。曹丕隨操出征討袁,欲將袁紹兒媳甄氏據為己有。曹操尊重兒子的選擇,愉快地同意了這門婚事。而這甄氏也非等閑之輩,不僅姿色出眾,而且賢能無比。她比曹丕年長五歲,但曹丕在稱帝之前,一直與她琴瑟和諧。她為曹丕生下一兒一女,兒子曹睿后來繼承了曹魏大統。
曹操的另一個選擇,是將自己的三個女兒嫁與漢獻帝為妻妾。曹操嫁女,從門第觀念來講,女兒貴為皇后與皇妃,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同時,放自己三個女兒在漢獻帝身邊,能起到有效的鉗制作用,讓朝政在自己的牢固掌控之中。
曹操對待婚姻的態度,講究“務實”,體現出強烈自信。對內擇偶,曹操看中女性本身,注重姿色與能力品格,著眼于現實能力與未來發展,并不十分在意對方既往。按現行說法,一切向前看。曹操摒棄門第觀念的自信表現為能力自信,他認為不需要采用聯姻方式結成政治小集團,這是胸懷天下的英雄情懷。曹操對外與皇室“務實”聯姻,是一種政治智慧。曹操操控皇室,女兒盡享榮華,免除了皇室及外戚的干擾,自己也心無旁騖完成平定天下的宏圖大業。
曹操身邊謀士如云,上將千員,可謂是人才濟濟。究其原因,是其對待人才的態度——所謂英雄不問出處。其麾下人才多出身寒門,在門閥觀念極其嚴重的漢末,委實難得。他不計較個人恩怨,只要有利于他的事業,有利于天下安定,他都既往不咎,并委以重任。宛城侯張繡,先后兩次投降曹操。第一次降后復反,結果讓曹操痛失長子曹昂與大將典韋,致其元氣大傷。當張繡走投無路再次請降,曹操欣然接受并給其封侯,留在身邊委以重任,以致發妻丁氏不能理解而反目。曹操對麾下人才,無論親疏,都一視同仁,獎優罰劣,打通人才晉升的通道。他從善如流,禮賢下士。所以,曹操縱然有許多污點被后人詬病,但瑕不掩瑜,終致名垂青史。
一代梟雄劉備,以仁著稱天下。作為沒落貴族集團代表,劉備對待婚姻態度與曹操迥異。劉備先后有四位夫人,其婚姻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甘夫人與糜夫人出身當地名門望族。劉備為聯吳抗曹,忍受孫夫人驕橫與霸道,聽從孫權建議與孫氏聯姻,入川站穩根基,他又與孫氏離異。劉備為在川中站穩腳跟,又與同宗遺孀吳氏結為婚姻。劉備如此,其子也是如此。劉禪先后納張飛兩個女兒為妻——張飛是劉備結義兄弟,五虎上將之一,肥水不流外人田。
劉備以仁義著稱,但其麾下人才寥寥。三國主要政治集團,數他力量最弱。這與劉備擇偶,如出一轍。劉備擇偶,不僅看門第,還要歷史清白——在益州娶吳氏,曾因其二嫁而心存芥蒂,出于政治需要,他納而為妃。劉備取長沙,魏延與黃忠一起投誠。但魏延曾二度背主,不得他的信任。魏延終其一生,受排擠,受壓制,得不到應有尊重,最后被逼謀反,落得個身首異處,臭名遠播,令人扼腕。
劉備的正統觀、門第觀主導其利益集團。五虎上將趙云,因不愿意娶同門趙范寡嫂險招殺身之禍。關云長勇冠華夏,自視甚高,他尊漢室為正統,對于所有封建割據勢力,都不認可,包括江東孫權。孫氏準備故伎重演,欲納關云長女為媳,達到與劉氏結盟目的。結果關云長的“虎女安得嫁犬子”一頓羞辱,讓孫氏起兵奪取荊州,摧毀了劉備的復興基地。劉備以為關張復仇之名興師伐吳,結果猇亭一戰,七十萬大軍灰飛煙滅,劉氏集團因此而走上沒落之路。
曹操曾言,生子當如孫仲謀。江東孫權是一位頗具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其對待婚姻,大體是婚姻服從政治需要,但投機因素更多。他用婚姻維系利益集團之間關系——他與劉備結親,與關云長結親,都是為江東拓展生存的空間。英雄難過美人關,后宮爭寵,他束手無策,以致雞犬不寧,禍及子孫。他廣結賢才,三教九流,無所不交。本為江洋大盜的甘寧,不學無術的呂蒙,還有士族的代表人物魯肅,等等,都為其所用。但江東傳到孫權,已歷三代,很多是父兄舊人。在處理矛盾關系上,少獨斷,多和稀泥,結果導致內部派系林立,極大地削弱了東吳的戰斗力。江南水鄉,本為富庶之地,但孫權沒有有效利用資源,守成有余,開拓不足,建國僅五十七年而亡,實為可嘆。
呂布,驍勇善戰,無人匹敵??伤晃敦澢竺郎?,對女人太過遷就,造成夫人誤國。呂布本可以在與袁術結親這樁政治婚姻中獲得翻盤的機會,夫人一番哭訴,讓其悔婚。后曹操來襲,呂布勢窮,再想與袁術結為姻親已不可能,結果兵敗身死。他被罵三姓家奴,事主不忠。他自恃其勇而不用人之智,麾下鮮有追隨者。因其喜怒無常,又剛愎自用,造成屬下離心離德,落得個淪為階下囚、被勒死的結局。
冀州袁紹,其子嗣為爭奪繼承人互相傾軋,嫡庶爭寵,手足相殘。袁紹繼承了祖上基業,手下能人異士,英才輩出。因用人不當,袁紹與曹操屢戰屢敗,勢孤力窮,漚血而亡。借用曹操手下郭嘉評價: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禮賢下士,卻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慮多端而缺乏要領,喜歡謀劃而沒有決斷,想和他共同拯救國家危難,建稱王稱霸的大業,實在很難。
古代中國,正統婚姻歷來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強調門當戶對。許多利益集團視婚姻為工具或者抓手,而忽略了婚姻本身的意義,演繹了無數悲歡離合、愛恨情仇。待婚姻樂觀自信,折射出政治集團對自己樂觀自信,對婚姻的權勢之御折射出政治集團對人才權術之心。“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良禽擇木而棲”是英雄命運之歸宿,抑或性格之必然——“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參考文獻:
[1]陳壽.三國志.
[2]羅貫中.三國演義.
[3]司晨.論諸葛亮與劉備的魚水關系.
[4]百度網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