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
摘 要: 面對中職生各種各樣的情況,班主任必須對癥下藥地處理,處理得好,學生會認識到錯誤并努力改正,師生關系不但不會受到影響,還會更“鐵”,但如果處理得不好,學生即使迫于班主任的“淫威”暫時就范,也肯定不能起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師生關系還會因此蒙上陰影。作者通過本文案例,探析在服務型領導者角色定位下的中職學校班主任如何更好地應對中職生的典型問題。
關鍵詞: 中職生 班主任 服務型領導者
中職生相對于高中生而言,素質普遍偏低,加上獨生子女、單親家庭、家長教育方式等因素的影響,使得不良言行或習慣表現得更為明顯。面對中職學校學生各種各樣的“情況”,如缺乏學習興趣、自卑感強、對手機高度依賴等,特別是一些集體性的突發事件,班主任必須對癥下藥地處理。處理得好,學生會認識到錯誤并努力改正,師生關系不但不會受到影響,還會更“鐵”。但如果處理得不好,學生即使迫于班主任的“淫威”暫時就范,也肯定不能起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師生關系也會因此蒙上陰影。筆者以所帶班級為例,通過本文案例,探析服務型領導者角色定位下的中職學校班主任如何更好地應對中職生的典型問題。
【主訴】:接班第二學期遇到了冬季長跑,要求學生跑步到操場站位后,在統一指揮下繞操場慢跑兩圈。某日當筆者到達操場時,看到原本該有24人的班級只來了16人,一問之下得知還有8人在教室。想到他們肯定在教室悠閑地聊天、玩手機,我氣不打一處來,恨不得立刻到教室嚴厲訓斥一番。在強忍著怒火待跑步結束后,與其他學生一起回班級的路上,我終于冷靜下來,提醒自己應該先聽聽學生的想法再決定如何處置。于是,當天下午和之后的兩天,我分別約談了這8位學生,另外還與其他學生進行了交流。
【分析】:經過聆聽及交談,我將學生消極面對冬季長跑的“理由”歸結為三類:
一、思想散漫,自覺性差
此類學生思想上比較散漫,行為自覺性差,無論是交作業、打掃衛生,還是參加體育活動或集體活動等,都表現得不積極,喜歡拖拉,有時即使老師在旁催促,也無動于衷。他們大都家庭經濟條件不錯,不愁吃穿,但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他們不會輕易和老師尤其班主任惡意頂撞,但凡違紀或犯錯,面對班主任的責問,態度極其端正,有時嬉皮笑臉,討饒求懲罰,表示下次一定改正,但是重犯幾率很高。
二、身體原因
此類學生由于身體原因,如過于肥胖、平足、心臟病、哮喘病、闌尾炎,或者腳部受傷等,不能做劇烈運動,或不能完成規定的強度。
三、強烈的逆反心理
此類學生在中職學校非常普遍,幾乎每個班級都或多或少存在。正處于18歲左右青春期的中職學生,由于家庭因素、社會影響或在初中小學期間的經歷,使得他們在心理上十分叛逆,對家長和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存有較強的敵對情緒。他們常常跟老師對著干,故意不按規定做事,尤其當老師單獨對他們提出要求時,他們故意表示做不到,甚至反著做,有些還會故意當眾頂撞老師,以此當做日后在同學面前吹噓的資本,凸顯自己的“厲害”,令很多班主任萬分頭疼。
【設計對策與實施效果】:針對以上三大類學生的特點,筆者嘗試設計實施了以下對策:
對于思想散漫、自覺性差的學生,采取“人盯人”的方式,即班主任或指定的兩名班級同學(可以是班干部,也可以是與之關系要好的同學)負責催促與提醒。但凡涉及這些人的一切事務,如打掃衛生、交作業、跑操等,確保這些學生身邊始終至少有一人對其進行提醒與催促,就如“趕鴨子”般進行管理。在筆者做了思想工作之后,又有身邊人時刻的“友情提醒”,這些懶散的學生在冬季長跑方面的表現逐漸改善,沒有再出現過自說自話、滯留在教室的現象。但之后筆者發現他們有的只跑一圈,第二圈就在跑道上慢慢走。
對于那些有疾病或身體不適無法參加冬季長跑的學生,筆者要求有醫院的病例證明或病假條,否則視為可以正常跑步。這類情況最容易解決,跟學生說明情況后,他們都會很自覺地把病假條或病例記錄交過來,此后再沒有人隨口說“不舒服”而不參加冬季長跑了。
對于逆反心理較強的學生,筆者采用軟硬兼施的方式。這類學生比較特殊,有時可采用“諄諄教誨、循循善誘”的方式,先用心聆聽他們的內心想法,不管是否正確,只要他們愿意說出真實想法,就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大成功。然后給予苦口婆心的鼓勵、動員,告訴他們問題或錯誤在哪里,從小處著手,給出具體要求令他們改進。有時又要有強勢的一面,不管他們講得是不是“真理”,都能“震”得住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壓力與老師的魄力,他們慢慢就會服從管理。利用年齡上的優勢,筆者對于逆反心理較強的所謂“刺頭”的拿捏把握工作比較順利,因此在之后的冬季長跑活動中,他們再沒、給筆者“找麻煩”。
【啟示】:每次帶班,筆者都希望帶出一個凝聚力強、各方面表現比較優秀的班級,然而,實現美好愿望的道路上總是布滿荊棘。中職學校的班主任常常會遇到集體性“發蔫”情況,如本文列舉的案例就是如此。面對這樣的情況,筆者告訴自己,首先不能輕易動怒發火,而要耐心聆聽學生的想法,讓他們說出所謂的理由,然后根據學生的情緒狀態、性格特征、心理特點等,結合實際情況,嘗試采取相應措施,并及時調整。很多時候,需要把班主任這個崗位當做服務學生的機會,以服務學生為第一要務,將學生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當然,有時需要筆者表現出強勢,壓制不正之風和學生囂張的氣焰;有時,需要筆者成為一個心理治療師,撫慰與治愈學生的自卑、自我、消極和幼稚等心理問題。
筆者認為,中職學校的班主任應該在服務型領導者的角色定位下,根據中職學生的身心特點及時調整管理理念與管理方法,調整自身心態,努力做好聆聽者、理解者和治愈者,以優化班級管理,提升學校建設內涵,努力做到教書育人,實現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漓江出版社,1993.
[2]周益斌.中職學生上課睡覺的根源分析及其對策[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2).
[3]莫忌華.誰教壞了孩子——一個中學教師眼中的中國教育問題[M].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5.
[4]王慶建.家庭因素對中職生心理影響的案例分析及應對策略[J].職業,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