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萍
摘 要: 要讓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發揮主體作用,教師需要采用多種教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和語文素養。為此,創設靈活多變的語文教法是提高小學語文學習質量,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 多種教法 教學運用
目前,不少小學語文課堂教法比較單一及學生的主體性難以體現,這與《語文課程標準》不相符合,也不符合未來教育教學的發展要求。要想打破這一現狀,必須創設靈活多變的語文課堂,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真正強化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如何在語文課堂中采用多種教法強化學生的主動意識,具體的實踐做法可從以下方面開展。
一、人文合一法,讓學生移情體驗
小學語文課堂如同生活中的舞臺,學生是舞臺的主角,教師則需要精心地導演與策劃。一臺好戲需要導演的精心策劃,一堂好的語文課需要老師的精心導演,這樣才能有活潑、寬松的課堂氣氛,才能熏陶、感染學生,讓其移情入文,真正達到文人合一的目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學生的移情體驗和角色激情扮演,取得“演出”中內化文體、移情熏陶,真正把文本內涵內化于胸的情感體驗。
如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一次成功的實驗》一課時,首先采用“人文合一,情移體驗”的方法與學生做個小游戲:首先準備好一個細口的玻璃瓶,里面裝有三個系著玻璃球的繩子,并將三個繩子分別交給三名學生,讓他們通過這種游戲身臨其境地感受自己處于困境之中。這種移情扮演,使學生對本文中小女孩的處境及其感受理解得更深刻,內化文本,為后文理解小女孩具有舍己救人、臨危不懼的精神,做完美的鋪墊。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從實踐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比空洞講解更有創意,更有效。同時,也讓學生更愿意參與,學得更主動更積極,使課堂更具活力。
二、融于生活法,讓小學語文課堂更開放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把課堂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起來。只有親身經歷、耳濡目染事物,學生才能在熟知中凝練感性認識,從而上升到理性認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把握好教材特點,揣摩知識與生活經驗的銜接,讓學生在學文中融入生活情感,同時把課堂中的知識帶入課外生活中應用,達到教學相長、教為應用的目的。
如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首先出示幾幅圖片、幾個送別的場景:(1)涕淚交加;(2)依依不舍、一步三回頭;(3)瀟灑拱手、飲酒告別;(4)送完就走。讓學生體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你喜歡哪種送別方式?如果送的是朋友,你選哪種?為什么?如果是兩個大男人,那么兩個大詩人應是哪一種?……選完后,讓我們看書、學文。其次,與學生交流,你們與朋友送別時會說什么,心情如何?再與文中李白與孟浩然的送別場景對比:體悟豪情。你還想起幾種送別或有關送別的詩?積累一下。最后,你是即將畢業的六年級學生,你將如何與好朋友、好同學告別?具體有什么想法和做法?這幾個環節目的只有一個,把送別詩和生活中送別情景融為一體,既學文又應用,既是拓展更是熏陶。
三、多重想象法,讓語文課堂更豐富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只有這樣才能填補教材的空白,拓展教學資源,豐富文本表達的內涵,使教學活動更創新,更具生氣。如教學《去年的樹》一文時,小鳥在第二年春天回來時發現大樹不見了,然后費盡周折最后找到用大樹做成火柴,最后點燃小女孩家的燈火。為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我設計了如下題目:1.小鳥看著燈火會說:( );2.當小鳥對燈火唱完歌之后,它又會說( )。這種引導式想象的目的就是體會小鳥當時的心情,感受這篇童話故事告訴我們的朋友之間是有諾必踐。這一系列想象,既達到讓語文課堂更豐富的目的,又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豐富想象,互相碰撞、互相啟發,還能產生新的智慧火花,有效提高學習文本的興趣。
四、讀寫結合,讓語文課堂更有效
讀能陶冶性情,寫方能抒其心態,光讀不寫,學生往往猶如蜻蜓點水,只能獲得浮光掠影的粗淺認識。只有讀寫結合,學生才能在主動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章內涵的理解和體驗,才能有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和獨特感受,從而享受讀書和審美的樂趣。如我在講《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當學生沉痛而悲傷地結束最后一句“她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后,學生對小女孩的悲慘命運的同情,以及對黑暗社會的憤怒溢于言表,我沒有說一句話,只是輕輕用電腦投影一首《你別問這是什么》。這種讀寫自然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學得輕松自然,調動其積極性,達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五、多管齊下,讓語文課堂更精彩
由于多媒體技術的普及和發展,真正為語文課堂教學帶來質變的飛躍。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新《課程改革綱要》的頒布,語文課堂教學改革逐漸深入,我們告別了“一支粉筆一本書”的時代。這就讓新時期的小學語文課堂改革更具活力,我認為只有多管齊下才能讓語文學習課堂更精彩。
小學語文教師應打造靈活、多變的小學語文課堂,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移情體驗,多重想象,疏導、結合等多管齊下的方法,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生機,讓學生學得更快樂、更有效,從而喜歡語文,學好語文。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