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梅
摘 要: 自主學習理論認為:自主學習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習慣、能力和方法是提高國民素質的基本任務之一。所謂的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較長時期的學習活動中形成的固定的行為定勢,是建立在基本習慣與一般習慣的基礎上,經過科學訓練而形成的。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自學能力和品質修養的重要方面。
關鍵詞: 數學教學 學習習慣 學生主動發展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學習習慣的好壞,不僅與其學習成績緊密相關,而且影響著其能力、性格的發展,對其一生的學習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在實施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我從以下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
一、培養學生認真書寫、仔細計算的學習習慣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指出:要培養學生認真書寫、仔細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教學中,我對學生進行了長期的培養和訓練。教學中,經常聽到有的老師埋怨學生的計算能力太差,究其原因,是由于學生沒有養成仔細計算、自覺檢驗的良好學習習慣。那么,如何培養學生仔細計算的學習習慣呢?
1.明確要求,加強口算訓練。
2.總結并制定“計算規程”。
二、培養學生認真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對于后進生,不是補習,不是沒完沒了的督促,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可見,閱讀對于學生的重要性。因此,培養學生認真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非常重要。教學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1.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閱讀,從整體出發,分步理解,再進行整體閱讀,使知識系統化。具體來說,就是教師搭橋引路,指導學生掌握教材的邏輯關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師生共問解疑答難。
3.獨立閱讀,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問題。
三、培養學生善于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的目的就在于應用,因此培養學生自覺、積極、主動地觀察和認識周圍的數學問題,用數學的觀念態度觀察揭示事物的數量關系、空間形式及數據信息,形成良好的數學意識,并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從而養成善于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至關重要,這在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素質教育中起有舉足輕道的作用。下面我就如何培養學生善于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談兩點體會。
1.以課堂為陣地,培養學生善于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
2.以“研究性學習”為舞臺,培養學生善于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研究性學習”是指教師不把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它強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發展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研究性學習是培養學生善于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的重要方式。
四、培養學生善于質疑問難的習慣
學習數學知識,就其過程而言,實質上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認識過程,也是一個知疑、質疑、釋疑的思維過程,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質疑問難習慣的培養和訓練尤為重要。要使學生養成質疑問難的習慣,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1.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教學中,我除了對敢于質疑問難的學生進行鼓勵外,還根據教材特點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
2.教會學生質疑問難的方法。要使學生學會質疑問難可從如下兩個方面進行:一是通過實例引導學生了解質疑問難的主要方法。根據小學生的特點,主要圍繞兩方面進行:①概念、判斷、推理與思維的基本形式。如概念是怎樣說明的,怎樣表達的,為何這樣表達?②解例題、習題的方法。解題依據是什么,題目解完后可再想想,還有其他解法嗎?二是教學生逐步學會質疑問難的一般方法,質疑問難的方法主要是課本中仔細觀察、認真比較、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邏輯方法,教師必須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釋疑解難,并逐步養成習慣。
五、培養學生善于動手操作的學習習慣
—位教育家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尖上,兒童今天在操作中學會的事情,明天就能成為他發明創造的源泉。”可見動手操作在孩子們認識活動中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應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解放學生的手,使學生養成善于動手操作的學習習慣。教師首先應使學生學會操作。例如(三角形的面積計算)一課的教學。我在復習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質疑: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轉化成學過的圖形計算它的面積呢?轉化成的圖形與三角形有什么關系?報據這些關系,你能不能試著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些問題就是學生操作的目的和要求,明確了目的要求,然后放手讓學生獨立操作。
總之,經過三年的實踐,所教的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數學能力明顯增強,素質不斷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教學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