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娜娜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紹了開展合作教學的理論依據,然后研究了合作教學在初中美術課堂上的應用,從教師在旁引導,強調合作主體;創設具體情境,展開合作探究;強化合作教學中的師生評價三個方面給予探討,為優化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 合作教學 初中美術 應用途徑
1.開展合作教學的理論依據
合作教學是在師生互相尊重、信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排除一切強制性要求,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在嚴格、自覺的學習要求中獲得知識水平與能力的提高。合作教學營造的氛圍比傳統教學模式更和諧,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不必再承受教師的壓力,盡情發揮想象力,積極、主動地融入學習探究之中。初中美術作為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為了促進學生審美水平及創造能力提高,教師應努力營造愉悅民主的課堂氛圍,激活學生主動參與知識探究的意識,提倡學生說出自己的所見所思及與眾不同的疑問,為學生學習創造更多選擇機會,真正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旁引導的融洽學習環境。在合作教學前,教師應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通過比較學生在性格、知識積累、男女比例等方面的不同進行合理分配,使每一個小組有4-6人,盡量保證各個小組的整體水平維持在一個相對和諧的狀態。在小組內部推舉的前提下,由教師綜合考量選定組長負責小組內活動的開展。教師應盡量為學生創設一個自由的學習空間,在合作與競爭意識下促進學生發展。
2.合作教學在初中美術課堂上的應用
2.1教師在旁引導,強調合作主體。
對于剛剛接觸合作學習的學生而言,其無法確定自己在小組中的地位,如何參與小組合作才可以真正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增長。此時,教師應發揮示范作用,在引導學生學習參與知識探究的前提下,合理組織小組活動開展,使學生在參與中體會合作學習產生的巨大價值。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安排探究活動,使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通過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模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好勝心的驅使下積極參與到作品鑒賞與創作的美術學習中。例如,在對《最后的晚餐》進行欣賞時,教師可以先提出“請用自己的語言為這幅作品做一簡短介紹”的學習要求,由學生組成小組進行討論,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使學生在思維的啟發下真正融入小組合作學習中,促進自身對知識的理解及學習技能的提升。
2.2創設具體情境,展開合作探究。
在開展合作探究前,教師應努力創設與知識相關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良好的心理環境中學有所獲,減輕學生學習的心理負擔,使其在高漲的積極態度下增強自身學習的獨立性與主動性。在初中美術課堂上,教師可以將授課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或者學習經歷聯系起來,通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對于美術知識的掌握。無論是與生活中常見景物類似的作品鑒賞,還是與自身曾經學習過的歷史、地理、音樂等相關的藝術背景,教師都應該積極利用起來,通過創設具體情境,營造民主融洽的探究氛圍,為小組合作學習提供環境依托,挖掘學生的創造潛力。例如,在《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的學習中,教師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在組內互相談一談自己曾看過的勞動情景,拉近學生與作品間的距離。然后在民族音樂的伴奏下,教師就學生學習過的歷史與地理知識講解作品的創造背景,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在封建勢力和資本家的剝削下,俄羅斯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最后,教師需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完成一幅以“勞動”為主題的藝術創造,小組學生可以互相討論、共同創造,使學生真正領悟到美術的獨特價值。
2.3強化合作教學中的師生評價。
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發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對課堂教學進行實時評價,在參考學生給予的意見及自身反思的基礎上,增強合作教學效果。強化合作教學中的師生評價,體現多級性與多維性的評價標準,以適應不同能力與個性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幫助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提高自身學習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對于同組同學的評價及對于環節設置的改進措施,在集思廣益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強調美術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氛圍,而且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拓寬學生的創造性思路。
3.結語
在初中美術課堂中引入合作教學模式,能使學生在交流中得到知識與能力的互補,在知識探究過程中獲得技能與美術文化學習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陸青.初中美術教學中合作學習的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2:233+235.
[2]李娜.合作學習在初中美術探究式活動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4,08:34-35.
[3]高書平.合作學習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才智,2014,3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