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玲
摘 要: 微博、微信,隨著微時代的來臨,微課正開啟教育“微”時代。本文以小學美術為切入點,結合教學案例,闡述美術“微課”的幾個特性。
關鍵詞: 小學美術 微課 特性 翻轉課堂
今天你“微”了嗎?微博、微信、微電影、微視頻……“微時代”的來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沖擊,同時對教育領域產生重大影響,“微課”熱隨之興起。2012年秋季開始,教育部面向全國中小學舉行微課作品征集評選大賽?!拔⒄n”迅速完成了從小學、中學、高校,直至社會大眾的覆蓋。什么是“微課”?微課有什么魅力讓人們如此著迷?“微課”(Microlecture),即微課程,是相對常規課堂而言的一種微小的課程,通常由簡短的微課視頻及配套資源組成。最早正式提出這一概念的是美國新墨西哥州胡安學院高級教學設計師戴維·彭羅斯。國內率先提出微課概念的是廣東佛山教育局研究員胡鐵生。胡鐵生用“非常5+1”形容微課框架?!?”指微視頻,以此視頻為核心,整合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微反思、微點評“5”個配套資源,共同組成微課。由此可見,微課是一種在線教學微小視頻文件,具有內容精、時間短、講解細和數據小等特點。筆者結合教學實踐,以小學美術為切入點,談談幾點體會。
一、小學美術“微課”的“微時間”性
研究表明學生視覺駐留時間普遍只有5~8分鐘,因此一節美術微課的精華必須圍繞某個知識點展開,教師只需將教學重點、難點、疑點等精彩片段錄制下來,時間控制在十分鐘以內,視頻畫面清晰、圖像穩定、聲音清楚、大小50M左右,這樣方便教師和學生隨時隨地通過網絡下載或點播,能重復使用,利用率高。
二、小學美術“微課”的“微語言”性
小學美術微課教學要求教師語言簡練生動、邏輯性強、有節奏感、富有感染力,教師要做到盡量不重復,甚至不能有半點與本教學知識點無關的語言,并且要把握好語速。尤其在導入和結課時,常規課堂教學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常?;ㄙM好幾分鐘采取創設情境、猜謎語、講故事等方式“繞彎子”、“講排場”吸引學生,為上新課做好鋪墊。而微課教學因為時間有限,要求切題迅速、收尾快捷。切題以簡短的設疑或者引人入勝的畫面快速進入正題,盡可能把時間用于講授內容。收尾既精煉又簡潔,干脆利索,達到既深化課堂,又使微課回味無窮的效果。如筆者在湘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石頭說話》一課導入環節僅用50秒,師:大家好,歡迎來到我的美術課堂,我是林老師。石頭,人們都見過,會說話的石頭,你一定沒見過吧?老師這里有一堆呢。(出示石頭圖片)讓我們把它們叫醒吧。(播放動畫:石頭變成大象爸爸和小象兒子對話)是不是很有趣呢?跟著老師一起來動動手指頭,創造出“點石說話”的奇跡吧。(揭示課題:石頭說話)簡潔而富有童趣的語言,配上有趣的動畫和精美的圖片,學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興趣隨之被激發出來。
三、小學美術“微課”的“微內容”性
小學美術微課要在有限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必須精煉教學內容,緊緊圍繞教學中常見、典型、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因此,微課內容要短小精悍、主線清晰、重點突出、邏輯性強。教學設計要在極短時間內引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有效解決教與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在設計湘版美術四年級下冊《妙筆生花》拓展課題《指墨游戲》微課時,筆者將教學目標定位為:讓學生感受墨色豐富的濃淡變化,學習指墨畫的基本知識與技法。重點:掌握運用各種指墨技法。難點:靈活運用手指作畫,體現水墨濃淡變化效果。教學設計以“指墨游戲”為主線,并就“指墨技法”這一重點與“墨色濃淡變化”這一難點進行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顯露內容主干,線索清晰明了,微課效果事半功倍。
四、小學美術“微課”的“微自主”性
隨著手持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學生可以利用電腦、智能手機、ipad等移動設備進行微課移動學習、在線學習與遠程學習。美術教師利用微課為學生提供“自助餐式”的資源,教師課前做“廚師”為學生準備適合的可口“飯菜”(形式新穎、趣味性強),學生按照自己的需求隨時訪問,不受時空和觀看次數的限制,不明白處還可以反復播放,課堂上教師則變成導演,采用討論、互動、展示、評價、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和課堂教學模式,使美術課堂教學更生動有效。像這樣課堂上做過去課外的事,課外則做課堂做的事,師生用微課真實地把傳統課堂翻轉過來,就是翻轉課堂。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國外已經被運用于中小學教學之中,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國內對該模式的運用還處于探索階段,筆者認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適合運用于藝術課程,尤其適合小學美術中高年級的欣賞·評述課。比如:教科版藝術六年級上冊《用生命挑戰極限》,為了讓學生了解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艱辛的創造經歷及其主要藝術成就,體會做任何事情都應當投入熱情并付出艱辛的努力才可以取得成功,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微課小視頻:1.介紹米開朗基羅生平;2.講述米開朗基羅創造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的故事;3.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及代表作《大衛》、《摩西像》等作品賞析。并且配置一份預習學案,放置班級QQ群,讓學生課前在家下載觀看,課堂上采用小組討論、合作探究、互動交流、展示評價等方式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甚至請學生當小老師介紹自己課前了解的米開朗基羅及其代表作,教師只需做適當引導。本節課與以往筆者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述、介紹米開朗基羅的生平與作品相比,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高,思維更開闊,順利實現微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有效解決實際教學問題,體現了“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課改理念,促進學生思維的提升,能力的提高,達到“學生主動學、教師輕松教”的教學效果。
隨著對微課的深入研究和總結,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微課將更系統化、規范化,并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廣泛運用于中小學美術教學實踐中。也許有一天,同學之間的問候會是:“今天,你上微課了嗎?”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
[2]張金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
[3]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