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 要: 本文主要講述在音樂教學中讓學生從想象中感悟音樂,從而提高學生審美素質,豐富學生音樂情感,提高歌唱教學質量。
關鍵詞: 音樂教學 音樂想象 歌唱教學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它的魅力在于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音樂想象”是一種心理現象,它是音樂由抽象感受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橋梁。人們在欣賞、演唱或演奏音樂作品時,往往通過“音樂想象”重新塑造音樂中的“形象”,從而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體驗歌曲的情感,達到審美目的。而樂于想象是兒童的天性,兒童的想象是奇特且極其純潔和美麗的。但處于小學階段的兒童接受言語能力較弱,感受音樂能力不強,給唱歌課教學帶來一定困難。我們必須在逐步擴大學生音樂視野的基礎上,幫助他們建立歌曲中詞與曲的聯系,做好抽象感受與形象感受之間的過渡,讓學生在想象中感悟音樂。那么,唱歌課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在想象中感悟音樂,培養他們的音樂想象力呢?下面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總結的一些方法和體會。
一、“音樂想象”的基礎——簡介歌曲創作背景
小學音樂課本中的一些歌曲常有特殊的創作背景,有些歌曲還具有創作的故事。如果在學唱歌曲前把它們簡要地介紹給學生,則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一步一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音樂想象”的空間。如在教三年級學生唱《共產兒童團歌》時,首先介紹少先隊的發展史,簡介少先隊如何在艱苦的條件下生存下來。接著讓學生回想一年級入隊時的情景,展示當時入隊時的照片,讓學生說說當時的心情和想法,使他們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又如在教唱《小放牛》時,單聽這首歌曲的時候并不太清楚它的寓意到底是什么,學生對它的興趣也不是很濃厚,可以把魯班和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八仙故事先講給學生聽,開展豐富的“音樂想象”,從而明白歌詞的一些含義,理解歌曲的真正寓意。
二、“音樂想象”的輔助——課本插圖
小學音樂課本中的插圖是比較直觀的教具。它把歌曲的主要內容通過視覺形象地表現出來,符合兒童對形象事物的直觀感受,并樂于接受,容易理解的認識特點。它能夠推動學生進一步展開豐富的“音樂想象”。因此,教學中應充分發揮課本插圖的作用,尤其在小學低年級一定要把插圖很好地運用起來。如欣賞二年級教材中的《在鐘表店》,我先引導學生看書上的插圖,指導學生想象鐘表不同的擺動方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用身體表現鐘表的走動,鼓勵學生大膽表現。在我的鼓勵下學生積極創編動作,有的用頭、眼、腳、手等部位表現鐘表的擺動。學生的這種積極參與,只有教師正確樹立學生主體地位,給學生一個心理自由氛圍,一個自發表現的空間,方能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力與想象力,使他成為學習的主人。又如《長大要當宇航員》一課,彩色插圖上畫著一個小男孩坐在宇宙飛船上遨游星空,全圖充滿童話色彩,富有兒童情趣。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邊唱邊看彩色插圖。在彩圖的視覺作用下,隨著美妙的旋律,學生的思維會很快進入神秘的夜空,插上“音樂想象”的翅膀。
三、“音樂想象”的關鍵——歌詞教學
小學音樂課本里所選歌曲的歌詞大都鮮明生動,是內容美、聲韻美、節奏美和意境美的統一。有表情地朗誦歌詞,細致地分析、體會、吟誦歌詞,可以使學生在文字引導下,進入想象空間。在此基礎之上再學唱歌曲,學生就會把文字描寫的形象與音樂描寫的形象結合起來理解,展開“音樂想象”。如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歌詞內容豐富,形象生動,既敘事,又抒情,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教學時,通過對歌詞有感情地朗讀,學生了解到王二小把敵人引入我軍埋伏圈的生動故事,腦海中會出現王二小悲壯犧牲的情景,從而引發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做到“未唱曲先有情”。然后引導學生對歌詞進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詞演唱時不同的感情處理。教學實踐證明,由于重視歌詞教學,打開學生“音樂想象”的大門。學生每每唱到“……可憐他死得這樣慘”時,都眼圈發紅,仿佛看到小英雄王二小慘死在敵人的屠刀下、鮮血染紅了大地的情景。
再如教唱《兩只懶烏鴉》,這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歡的兒童歌曲,歌詞內容幽默、風趣又具有教育意義。教學中,有位小朋友說:“老師,我想把歌詞內容改一改,改成唱兩只勤勞的烏鴉,好嗎?我還能唱給大家聽呢。”聽了孩子真誠而幼稚的話語,我欣喜地笑了:“當然可以,大家都來試一試吧。”于是,課堂氣氛活躍了,或二人一組,或四人一組,紛紛當起了小小音樂家,改的改、唱的唱、演的演,學生情緒達到了高潮。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敢于對已有知識提出質疑和修改,從而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四、“音樂想象”的升華——舞蹈表演
自古以來,舞蹈與音樂就是一對有機結合體,是形體美與音樂美的交融。舞蹈是唱歌時感情的升華。如果音樂教學中,能根據歌曲內容創作一些舞蹈動作,讓學生邊唱邊表演,則一定能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內心體驗與理解。教師可以選擇適當音樂,當音樂響起時,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想象在教室內任意創造動作,并隨意走動;如果音樂停止,則可以請學生維持音樂靜止時的動作,也可以用某個指定動作靜止,甚至可以做快動作、慢動作,等等,直到音樂再次響起時繼續創造動作,或滑稽、或優美、或跳躍、或笨重,教室內充滿歡聲笑語。學生在音樂的響響停停中,自然跟隨音樂節奏律動、舞蹈。這樣在輕松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肢體創作能力,以及音樂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如學唱《玩具進行曲》這首歌曲,可以根據歌曲的音樂律動,請學生在音樂伴奏中模仿各種玩具的造型。如學唱《幸福拍手歌》一課,由于大家對這首歌都很熟悉了,在會唱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創編動作,編成舞蹈,自唱自跳,不僅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舞和曲結合緊密、妥帖,展現出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愛運動的生動畫面,使學生產生運動帶來健康的意識,拓展學生的“音樂想象”,有助于學生“音樂想象”的進一步升華。
唱歌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唱歌教學只有通過“音樂想象”這一重要環節,才能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和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所以上好唱歌課不僅是讓學生會唱一首歌,而且要充分發揮學生形象思維的作用,培養學生音樂想象力,從而激發他們的情感,利用音樂歌曲中的思想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豐富學生的音樂情感,提高歌唱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