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勍
摘 要: 隨著教育改革在中職學校的推行,中職院校課程建設目標逐漸向注重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方面轉化。為了切實實現中職院校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理論知識和職業能力訓練所占比重的合理劃分,以機械制圖課程為例在課堂中實行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作為新興科學教學方法,是以師生合作完成項目達到學習目的為主要形式的方法,要求教師作為引導者在教學準備時選擇典型案例作為學習內容,讓學生通過分組合作方法完成課本內容的學習。實踐能力作為中職學校的一大優勢是實現社會職業競爭的關鍵,因此通過項目教學法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的運用可保證職業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項目教學法 機械制圖 運用研究
一、項目教學法對實現高效課堂的作用
機械制圖作為機電專業類學生的必修內容,是十分重要的操作基礎知識,作為一門由理論知識和實踐聯系相互貫穿連接的課程,必須通過項目教學法在課堂中的應用實現機械制圖教學目標,從而達到實踐教學目的。
1.分組和項目操作相互作用,讓學生進行合作共贏學習。項目教學法的特點表明教師布置項目時需要生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因此進行項目教學學習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學生之間的分組不僅可以培養學生配合工作的能力,更能讓學生通過小組項目的成功增強自信心。分組的合理性和項目操作之間有一定的相互作用,教師要在分組過程中根據學生平時學習表現中的學習特點、學習習慣等進行互補式分組,力求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小組項目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例如,教師布置的項目“從油泵中拆卸泵體”,以小組分工合作的方式由一名學生先將泵體在機器中的位置和與相鄰零件的關系分析出來,然后一名學生對泵體的尺寸進行測繪,最后一位學生為操作學生制定合理的操作方案,根據主、左、仰三個視圖方向進行分析。
2.項目教學和課堂目標相互結合,讓學生有目的地學習。項目教學法作為課堂教學主要方法要求教師將學生需要實現的課堂目標更科學地與項目結合起來。在以往機械制圖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傳統教學方法,遵循死記硬背的原則讓學生被動學習,這樣往往不僅達不到高效學習的目的還會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因此,為了讓學生將實踐與理論“無縫貼合”式結合,教師需要積極倡導學生有目的地接受“項目學習”。教師在項目選取上要根據本堂課制定的學習目標,以項目帶入實踐過程達到教學效果。比如,以“利用CAD軟件和實際工廠零件圖作為參考結合繪制一張工廠車間零件圖”為項目內容,教師要求零件的繪制和草圖的繪制過程為重要環節,需要學生具體解釋自己的繪制思路;對于繪圖命令的使用需要教師的指導,而平面設計一般流程可以作為重點內容讓學生重點練習。
3.項目教學與知識體系相互聯系,讓學生系統化學習。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利用項目法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點學習,可以讓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教師可以將機械基礎內容劃分成各個體系,而在一階段學習內容總結時教師可以布置一個項目讓學生通過項目學習回顧整個小結內容。系統化學習有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思考體系,可以將理論知識和實踐內容互補式結合起來。如在項目“典型零件繪制”模塊復習中,教師對于項目的設計可以通過觀察零件在工廠車間機床上的工作狀態,通過對零件繪圖畫法和識圖的過程分析;也可以通過零件螺紋連接特點、軸的支撐導出軸承等進行復習內容設定。通過知識體系之間相互聯系的特點,教師對項目選取涉及的內容放寬限度,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二、注重項目的實踐性,開發多樣化項目形式
項目教學法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關聯性是教師需要引導的重要環節,根據職業院校的授課特點,教師需要多開發一些多樣化項目,讓學生到實驗室、工廠等社會實踐基地提前感受一下工作氣氛。實踐性作為項目教學的重要屬性是學生必備技能訓練不可或缺的關鍵點,因此教師在項目中要以此為中心開展學習活動。如“切割體部分”,教師可以給學生準備各種素材而不是單純地對切割好的物體進行分析,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計劃通過實踐過程確定項目計劃中的比例、畫法和尺寸完成視圖。
豐富課堂形式,實現實踐學習項目一體化。教師對機械制圖課堂的上課地點可以多樣化選擇,比較復雜的實踐操作中教師可以選擇到多媒體教室觀看形象的視頻。而有關一些需要查閱資料的學習內容教師可以將學習地點設置在圖書館或者電子閱覽室。因為學習機械制圖時需要學生有一定的三維想象空間和操作流程計劃,所以在一些需要操作的知識點學習過程中可以選擇實驗室或者工廠,通過親身體驗操作過程增加一體化學習體會。如“基本制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從三視圖開始講起,讓學生從“總體”到“部分”地學習。然后教師布置“機械圖樣和裝配圖項目”的識圖,通過一些零件的組裝和測繪過程培養學生的空間形象力,作為組裝和拆卸操作的基礎,教師布置項目時可以將項目場所設置在實驗室內,通過更真實的實物接觸降低畫圖難度。在畫圖項目中教師選擇典型零件常用規格、關鍵技術的項目準備,讓學生在零件的特點、草圖選擇、尺寸標注問題和繪制工具準備等方面準備項目。
三、有效評價課堂,促進項目教學法科學化
有效的評價課堂是檢驗課堂效果的重要形式,教師可以對學生在項目教學法課堂中的學習表現、項目完成情況和課堂活躍程度等進行課堂評價。課堂評價方法可以分為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和項目檢測形式,根據多方面反饋情況,教師可以完善項目教學法在機械制圖課堂中的運用。教師評價在學生技術操作部分占據較大比重,其中具體以教師向學生布置的項目操作流程為評價標準,其中評價側重于學生對項目流程的計劃、測繪、拆卸和總結等能力。其次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表現和對教師表現進行評價,對自己進步的地方和需要進步的方面及對課堂提出有效建議。促進項目教學法課堂的科學化需要學生和教師在日常課堂學習中發揮課堂實踐性強等優點,從而不斷完善項目教學,通過評價項目實踐過程中不斷出現的問題優化課堂。
根據項目教學法在機械制圖課堂中的應用,發揮其在學生空間構建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方面的作用,讓學生動手、動腦和動口相結合地學習。項目教學法仍處于探索關鍵期階段,因此仍然需要教師在平時實踐教學過程中對項目教學法進行“項目啟發”革新。
參考文獻:
[1]李娟.項目教學法在機電裝調技術課程中的應用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0(43).
[2]單儉.淺談項目教學法在《機械制圖》課程中的應用[J].新課程(教師),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