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曉燕
摘 要: 小學語文教學面臨更多的方法選擇,也面對更嚴格的教學要求。新時代的語文教學應當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參與教學,從而增長學生的語文知識,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表演教學法是新型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知識,促進自身語文的學習進步。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表演教學法 實踐 探索
表演教學法使學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擁有了更多的表現機會和參與空間,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理解了語文知識,感受到語文文章中的感情,促使學生在掌握語文教材內容的同時豐富情感,促進自身全面發展。教師應當把握表演教學法的精髓,充分將其運用到語文教學中。本文通過深入探索分析表演教學法的必要性,提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表演教學法的實踐。
1.小學語文教學中表演教學法的必要性
1.1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時代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有了更廣泛的要求,學生不僅要獲得專業的知識和優異的成績,在能力和性格上也要全面發展。對于學生發展的全面要求,需要教師以更嚴格積極的態度進行語文教學,不斷優化語文教學方式,為學生的更好學習和成長提供更多的優勢。表演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給予學生更多學習上的自由和參與機會,學生通過多種多樣的表演,不僅可以掌握語文教材內容,還可以培養自身表現能力和想象力,促進自身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表演教學法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有一定必要性。
1.2貫徹落實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不僅僅應當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思想,還應當是實際上的教學方式。小學語文教學應當秉持素質教育的理念,將其融入教學過程中,貫徹落實素質教育。表演教學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為主體,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不僅可以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還可以推動學生智力和體能的和諧發展,將素質教育有效實施。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表演教學法的實踐對于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是極其必要的。
2.小學語文教學中表演教學法的實踐
2.1鼓勵學生認真表演,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教師鼓勵學生表演就是給予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認真表演,深入學習。表演需要學生對教材內容全面了解,不僅掌握字詞的讀法,還要理解字詞句及整篇文章的大意。學生通過表演從多角度掌握教材內容,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認真表演,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文言文由于生字多,意思難以理解,致使學生學習進度慢,積極性低,教師可以將其與表演相結合。例如,教師在講授《扁鵲治病》這篇文言文時,可以將每三個學生分成一組,一人扮演扁鵲,一人扮演蔡桓公,一人讀旁白。先給予學生一定的準備時間,然后讓學生還原對話,這時學生就會自主地學習文章,進行充分準備,然后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表演。表演的過程是學生展現對于知識理解程度的過程。教師在看完學生的表演后,對學生的表演進行評價,及時糾正和查缺補漏。這種表演方式可以使文言文的學習更有趣,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2鼓勵學生靈活表演,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素質教育是當今教育的主流趨勢,小學語文教學也不例外。教師作為小學教學的主導者,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語文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在語文教學中努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自由和機會,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表演教學法是自由的,它能夠給予學生發揮的空間,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靈活表演,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師在講授《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自主表演青蛙,為文章續一個結局。有的學生可能會表演說:“小鳥說得對,我應該跳出去看看,說不定外面的世界真的很大很美呢。”然后做一個跳出的動作,睜大眼贊嘆道:“原來小鳥沒騙我呀,我要去看更遠更美的風景。”有的學生可能會想象青蛙依然固執己見,一直待在井底看不變的風景,直到死去。這種開放性的表演將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2.3鼓勵學生積極表演,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
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完全主導課程的展開,學生很少有表現自己的機會。這不僅導致學生難以提出自己的疑問和想法,導致性格活潑的學生難以表現自己,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性格形成都有不利影響。表演教學法為學生提供表現機會,吸引學生的興趣和參與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積極表演,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扮演教學法會讓性格活潑的學生積極參與,從而表現學生的天性,發揮學生的潛力,促進學生外向性格的形成。同時表演教學法會讓性格內向的學生產生興趣,通過一步步的參與改變自身性格,學會表現和交流。所以表演教學法對于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有積極的意義。
3.結語
教師應當注重表演教學法的多層次教育意義,充分將其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增強語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淼著.當代語文教育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文彥,蔡明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2007重印).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編.新課程的理念和創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