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娜
摘 要: 質疑是創新的基本條件,敢于質疑、善于質疑是綜合素質中的核心內容之一,重視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是新課程改革下各學科重要的教學目標。本文從質疑能力缺失的原因入手分析,圍繞質疑的一般方法和途徑進行了簡要的闡述。
關鍵詞: 質疑能力 思維獲得 綜合素質
質疑能力是當前素質教育工作的一個核心任務,也是學生最缺乏的一種素質。質疑作為一種思維上的認知沖突表現,是實現創新的基本條件,是構成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內容組成。然而,長久以來,學生在傳統應試教育框架的束縛下,早已習慣一味地接受和順從,對教師、對教材盲目認同,不懂得懷疑、質疑、發現新的問題,導致創新意識、創新思維的培養舉步維艱。因此,高中物理教師要正視傳統物理教學模式的弊端,重視質疑能力的培養。
一、質疑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學生之所以質疑能力存在缺失,大致有兩個原因:一是不敢問,二是不會問。不敢問是由于“師尊生卑”的傳統師生觀在作祟,在很多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意味著真理,教材內容意味著真知,提出質疑是對教師的不尊重,對知識的不尊重。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某些學生即使有疑惑,也不愿輕易說出口。面對這個問題,教師首先要從創設有利于質疑的教學情境入手,讓學生處于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中,讓學生在課堂上變得敢于發問、樂于發問。至于不會問,原因有兩個:一是基礎知識不扎實,二是沒有掌握科學的質疑方式。因此,教師要針對這兩個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努力扎實基礎知識的同時,傳授學生科學的質疑方法,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二、質疑的基本方法
(一)因果法
因果質疑法即見到某些事物或現象以后對事物本身存在的原因或者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進行提問,例如學生在實驗課堂上,見到某個實驗儀器以后,出于好奇會問一問:這個儀器是用來做什么的?實驗儀器的不同部位有什么樣的作用?為什么實驗儀器要這樣設計?如果不這樣設計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等。以事物的因果為切入口進行質疑是一種最簡單的質疑方式,最容易為學生所掌握,學生只要養成見到一些不理解的事物和現象多問幾個為什么的習慣就可以。
(二)比較法
在物理學科中,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個事物在不同的條件和環境下會出現很多的變化,而通過對這些變化的比較和分析,可以讓我們及時發現很多新的問題,總結出不同現象之間的異同點。基于這種比較的方式,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進行質疑活動。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了毛細現象以后,就有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假設:如果把兩支毛細管分別插入水槽和水銀槽然后放在人造衛星上,會出現什么現象呢?這個問題就是一個典型的通過比較的方式展開質疑的方式,通過比較,學生發現很多新的思維點,對學生思維的發散性的培養益處良多。
(三)反問法
反問法是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一種較高層次的方法。通過反問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是創新思維形成的一個重要條件。具體表現在原命題成立的情況下,探究逆命題是否也成立。例如,如果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那么它在任意連續的相等時間內,位移的變化也是相等的。面對這個原命題,學生在質疑的時候只需要將條件調換,就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了。而圍繞這個從反面提出的問題,學生就可以進行進一步的探究和思考。
(四)變換條件法
在物理學科中,一個細微的條件變化都可能引起結果的巨大變化。在教學物理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變換條件形成質疑,如在講到單擺的周期公式時,用有一定質量的細棒代替細線,用面積較大的圓形薄板代替小球,這樣周期公式是否成立。通過這種變換條件的方法質疑,可以有效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全面性和嚴謹性。
二、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常見途徑
(一)立足生活展開質疑
物理學科是一門有豐富生活內容,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與課本上晦澀難懂的物理概念、物理規律不同,生活中的物理知識往往更容易被熟悉它的學生理解和接受,更容易誘發學生思考和探究的興趣。因此,在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立足生活,以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和規律為背景,引導學生展開質疑活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例如在教學了棱鏡的色散以后,可以結合生活現象提出問題:為什么雨后會出現彩虹?小孩子玩的吹泡泡為什么在太陽光下會呈現出彩色?這種立足生活的質疑可以有效拉近學生與物理知識之間的距離,調動學生質疑和探究的積極性。
(二)積極利用學生的理解誤區展開質疑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物理概念學生都難以深刻理解,尤其是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時,物理概念高度的抽象性更是給學生的理解帶來相當大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只能用死記概念的方法應付學習,在沒有充分理解概念的情況下,在處理問題的時候都會產生疑問和不解。這個時候,就是引導學生進行質疑的好時機,幫助學生通過質疑深刻理解相關知識,同時在此過程中也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例如在講到摩擦力的方向時,很多學生都會對“相對運動”和“相對運動趨勢”存在理解上的誤區,如題:某人站在光滑斜面上的一塊木板之上,加速向下跑時,要想讓斜面上的木板保持靜止,人和木板所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怎樣的?“人所受摩擦力的方向與他運動的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是沿著斜面向上的。”有學生在聽到問題以后很快給出了這個答案,就在這時,馬上有學生對這個回答提出了質疑,這樣答道:“如果木板想要保持靜止,會受到人對木板的沿著斜面向上的摩擦力,與人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對作用與反作用力,這時候人所受到的摩擦力則會是沿著斜面向下的。”面對不同的觀點,對概念理解不清的學生就會產生疑問,從而有效展開質疑活動。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更充分地參與質疑過程,在質疑的過程中也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圍繞科學實驗進行質疑
與語言講解相比,實驗活動往往更直觀生動,更容易對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造成強烈的刺激,進而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思考是質疑能力形成的基本條件,因此,圍繞科學實驗進行質疑,從實驗的目標、實驗設計方案、實驗操作方式等多個方面質疑,將有效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在素質教育目標下,質疑能力目標的提出有效打破了傳統以知識為目標的單一目標構成,使得各學科的教學活動中的各環節在傾向性上有了革命性的改變,而物理教師要積極發揮物理學科的優勢,以更科學有效的理念和方法促進質疑能力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雷紅媛.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J].儷人:教師,2014(13).
[2]陳曉松.對高中學生物理質疑能力的研究[J].高中數理化,2014(18).
[3]丁林.淺析高中物理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J].新校園:學習版,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