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杉珊
摘 要: 初中音樂是初中教育的一門學科,如何讓中學音樂課堂“活”起來,使每位學生都參與到音樂課堂之中呢?作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就如何讓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活”起來展開探討。
關鍵詞: 初中音樂 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
初中音樂作為初中教育的一門學科,長期以來一直不被重視。一些初中學生在課堂上對音樂教師講到的一些簡單樂理知識和部分音樂作品根本毫無興趣。那么,如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呢?下面,筆者談談看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音樂學習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的前提。面對很多農村中學生缺乏音樂學習興趣的現狀,音樂教師要精心設計教案,合理選擇教學內容,采用活潑有趣的教學形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如何讓學生對音樂感興趣呢?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設法培養學生“敢唱”、“敢表演”的自信心。也可以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使音樂課變得既生動有趣,又富有教育意義。此外,還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實踐活動,使學生將平時所學的音樂知識與技能通過表演展現出來。
二、在課堂上營造音樂氛圍
音樂課的主題是圍繞音樂開展的。音樂是貫穿課堂的主要形式,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音樂課基本價值是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與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命。因此課堂上讓學生充分感受體驗音樂是激發學生積極情緒、展現美麗音樂課堂的重要手段。音樂課堂應該將音樂貫徹始終。如上課時,老師可以在課前播放一段適合教學的音樂慢慢激發學生情緒,或者以各種形式反復播放音樂或者讓學生集體、個別演唱。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
三、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老師在課堂上可以運用提問方法,讓學生自己感受音樂。比如,讓學生用打擊樂器嘗試敲打、視譜、唱譜。還可以讓學生在原有學習基礎上,不斷創新,挑戰自我。例如:一次我在教學一首比較簡短的臺灣校園歌曲時,學生把歌曲旋律很快就學會了。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緒,我增加了學習難度,讓學生編歌詞,編打擊樂器的節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因為這些都能讓學生開動腦筋,才能激發積極情緒。鼓勵學生創編歌詞、聽音樂表演等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課堂上還可以提供學生自我表述語言的機會,讓學生在自我表述的過程中調動積極情緒。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培養學生聆聽習慣
音樂是聽覺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學生只有通過聆聽才能感受音樂的美感,才會愛上音樂。要提高農村中學生的音樂素養,讓音樂課堂“活”起來,教師應使學生學會聆聽音樂。如欣賞《思鄉曲》時,首先教師可通過李白的《靜夜思》進行導入。其次播放錄音磁帶,讓學生進行對比欣賞,引導他們思考兩首曲子在情感、節奏、旋律及音色上有何相同與不同之處,感受兩首《思鄉曲》蘊涵的意境。最后,在教師用豎笛演奏《思鄉曲》并演唱兩首《思鄉曲》中的各一段后,讓學生談談聆聽感受。這樣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激發學生演唱、演奏的興趣。
2.培養學生良好的歌唱習慣
演唱歌曲是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學生最易于接受和樂于參與的表現形式。在演唱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設與歌曲表現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境,教給學生演唱方法與技巧,不斷提高學生識讀樂譜的能力,培養按譜唱詞的習慣,引導他們聲情并茂地歌唱,避免喊唱。如在教學生唱《希望與你同行》這首歌曲時,首先,可通過與學生談話的方式導入。其次,在學生欣賞完這首歌曲后,讓他們談談感受,并采用分組方式學唱歌譜。其間,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歌唱姿勢及發音等。最后,讓學生跟著鋼琴伴奏齊聲歌唱。
五、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在音樂課堂上,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動手設計、制作簡單的樂器,即興編創歌詞、旋律,很有必要。如學生將一些豆粒或沙粒裝入塑料瓶中,將其口封嚴后即可做成一個沙錘。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樂曲的主題、情緒等進行伴奏或即興編創歌詞、旋律。如欣賞歌曲時,可讓學生通過有節奏地敲擊桌子或自制樂器進行伴奏。當學生學會即興編創歌詞,能夠哼唱歌曲旋律后,就會主動參與音樂教學活動。此外,學生之間開展競賽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積極性,積極情緒就提高了。如學生在學習歌曲或者表演時可以開展組與組的競爭,比一比誰唱得好,誰編得好,誰表演得好?并評選課堂表現優秀的個人等。運用這種形式的學習課堂情緒相對高漲。
總之,要讓音樂課堂活躍起來,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音樂是記錄人的理性與情感的一種美麗的符號,一個音符就是一個微笑或一滴眼淚——或喜或悲的眼淚。通過音樂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讓學生的心情變得“美麗”起來,才能讓音樂課堂變得很“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