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萍
摘 要: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為基礎,將語文課堂知識與其他學科進行緊密結合,主要強調了語文學科的聽、說、讀、寫能力運用于其他學科的活動實踐中,從而推動學生素質教育教學的全面發展。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小學低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結合教學教材,談談如何開展小學低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綜合性學習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為基礎,將語文課堂知識與其他學科進行緊密結合,主要強調了語文學科的聽、說、讀、寫能力運用于其他學科的活動實踐中,從而推動學生素質教育教學的全面發展。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小學低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下面筆者結合教學教材,談談如何開展小學低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
一、加強字、詞、句、段的綜合運用
綜合性學習是一種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它是一種知識多元化的整合,綜合性學習不僅僅是單一的語文學科,它是以語文知識與其他學科進行聯系、溝通,實現語文知識與其他學科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當然也是提升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人教版語文教材就對此有針對性的訓練,而且學生的練習中也有“學習字詞句”的形式專題,通過這樣的版塊練習,學生鍛煉了寫字、口語交際等各項技能,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進一步推動語文教育教學的開展。
一年級下冊“學習字詞句”練習,可以讓學生把識字、寫字、畫畫、說話緊密結合進行綜合性練習,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多給學生時間與空間,鼓勵學生多想、多寫、多練等,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練習看圖猜字,利用游戲教學,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在讓學生練習寫字的時候,教師要注意講解漢字的意義、結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漢字本身具有的魅力,增加學生學習漢字的熱情;畫學練習,可以讓學生把文字畫成彩色的圖畫,這樣可以讓學生真正體驗到事物與字義之間存在的聯系,學生在繪畫中學習了知識,開闊了思維,鍛煉了動手操作能力,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最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介紹自己的佳作,讓學生說出作品的優點,這個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是將詞、句、段綜合運用的過程。
二、加強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
聽、說、讀、寫是四種語言技能,是人們進行交流交際的表現形式,同時也是人類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這四種語言技能在學習與交際過程中是相輔相成的。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聽、說、讀、寫是教學的重點,教師要培養學生善于傾聽、正確表達、喜歡閱讀以及樂于寫作的良好習慣,從而推動學生素質教育的發展。
《三八婦女節》是一年級下冊練習中的一項綜合性練習。此練習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賀卡,寫美好的祝愿,這一練習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促進了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三、加強與其他學科課程的溝通融合
在新課程背景下,廣大語文教師樹立新的語文教學觀念,摒棄了傳統語文教學孤立、封閉的教學模式,加強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溝通融合,讓語文教學更加豐富多彩,語文教育教學更加行之有效。
“先拼拼讀讀幾個和手有關的詞語,再照樣子畫自己的手,最后說說手能為你、為別人做哪些事”,這是一年級上冊練習二第一題的要求,在讓學生做這個練習時,教師可以利用有趣的謎語、生動的圖片等各種教育教學手段,讓學生學習讀詞,激發學生說話、表達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然后教師還可以把品德與生活融入此次教學,讓學生談論一下手的重要作用,指導學生““爭做小幫手”的實踐活動,通過這一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學習了語文知識,還能讓學生學會樂于助人、學會做人的道理。
四、加強家庭與學校生活的互補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重視教師的“教”,忽視了學生是語文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是語文學習的真正主人,形成了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解知識,學生在下面被動接受,這樣降低了學習效率,同時在語文教學內部存在著一個長期性、全局性的失誤,那就是把課堂作為唯一的教學場所,而不能將語文教學放在“大的語文范疇”中,著眼于社會生活中,完全忽視了“生活是‘源基本理念。《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要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學習空間。開闊學生學習語文的視野,從而增加學生學學知識的范圍。
一年級下冊第五課《看電視》,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選擇“我是小解說員”的主題活動,學生選學下列內容:搜集全家福并給全家福寫簡短的文字說明,嘗試做小解說向同學介紹自己的家,其他同學做聽眾,“聽眾”遇到問題是可以及時向“解說”提問。
現實生活是一個大課堂,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資源庫,學生通過現實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到語文知識貼近生活,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需要家庭和學校相互配合,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總之,語文綜合性學習為學生提供了新的學習領域,教師要充分利用教育教學資源,采用多種教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實現綜合性教學。